夫妻相处的艺术

瀑布白描

| 点击:

【www.xzxrv.com--夫妻相处的艺术】

表现手法
篇一:瀑布白描

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

一、总说: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的种类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1 表达方式

2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3结构技巧

4修辞方式

二、设题方式:

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2、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三、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包含修辞方法、表达方法及其他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

比喻,对比,拟人,对偶、夸张,借代,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等。

2.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记叙、议论)

描写:形声色,观察角度的变化,动静结合,白描,细节描写,衬托,对比。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3.常用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①情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②正与侧: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③虚与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④动与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⑤抑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⑥本事与寄托:借物咏怀、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咏怀、比喻象征、用典。

⑦联想与想象

4诗歌的篇章结构

①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②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

③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常见的诗歌结构技巧:

首尾照应 过渡

开门见山 铺垫

层层深入 伏笔

先总后分 照应等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

四、概念解释

(一)表达方式: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 。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c、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

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

5、白描 工笔

概念解释: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侧面描写: 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

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颔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4、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一般”艺术规律在文学描写中的具体表现,是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

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5白描与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析】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景与情的关系可分为:

即景抒情-----先写景后抒情

寓情于景----只写景,通过情感语言来抒情

融情入景----通过特定意象来抒情

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杨柳岸,晓风残月” 再如《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托物言志(象征)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4、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5、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瀑布白描。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6、用典与咏史怀古的区别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在诗中某一部分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或著名诗句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咏史怀古是指整首诗通过怀念某个著名历史件表达诗人的感情

(二)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1 联想、2想象、3衬托、4渲染、5烘托、6象征、悬念、7对比、8用典、9照应、10抑扬、 11动静相衬、 12虚实结合、

13、对写法、14托物言志、15赋比兴等等。

概念解释:

1、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由柳枝的纷纷下垂 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2、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 推断 分析 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如<<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歌选择了月夜遥忘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3、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有正衬和反衬两类。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清人王夫之说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4、渲染 对环境 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是渲染 渲染不一定只适用于景物

<<夜归>>“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鳞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猾,竹窗斜漏补衣灯.” 诗人以” 冷鳞 萤. 村店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还在田塍 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再如: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的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自己新酿造出的米酒,微呈黄绿色,面上还有一些悬浮物细小如蚁;那酒正放在红泥抹的小火炉上温着;这时天快黑了,看来要下雪了。经过这一番渲染,最后一句发问也就水到渠成:我想饮酒取暖,你能陪我喝一杯吗?

5、烘托:烘托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烘托)出画面的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反衬了春涧的寂静。

6、象征(托物言志):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借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表现手法叫象征。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7、渲染与借景抒情

渲染可通过描写某些景物、或诗人自己进行的某种活动来故意地烘托营造某种气氛,表达内心情感

借景抒情是借用某些已存在的自然景物来有意的抒发内心情感。一般的诗歌都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感情

渲染似乎包括的范围要大于借景抒情。

烘托: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教案
篇二:瀑布白描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教案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作者乔吉简介:

? (约1275—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名。其论散曲结构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怠清新。”(见陶宗仪《辍耕录》卷八)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常与张可久并提而成就过之,被称为元代“曲家翘楚”。今存曲小令213,套数10。

? 乔吉散曲写得最好的是咏物写景、抒怀遣兴一类,后人评其曲说“句句用俗,而不失之文”,言下之意是说其曲语言上将“文”与“俗”融为一体,这确实是乔吉散曲的一大特色。

主旨:

? 这首小令以奇思妙想,再现雄浑壮观的瀑布景象。

一、整体感知,掌握内容:

? “天机织罢月梭闲”:把瀑布说成织女织就的白练,比喻极为奇特。“罢”和“闲”均为织就之意。

? “石壁高垂雪练寒”:写瀑布依托的对象是壁立千仞的石崖。高垂,写瀑布高居壁顶飞流直下。雪练,写瀑布的颜色像一匹雪白的飘绢。寒,写出由“雪”而生的冷感。仅仅“石壁”一句,已极其生动地描画出瀑布的全貌。

? “冰丝带雨悬霄汉”:承“高垂”二字,从不同的空间视角对瀑布进行描画:它犹如悬挂在高空的冰丝和雨阵。

? “露华凉,人怯衣单”:承前面的“寒”字,说明“寒”的因由和作者的切身感受。 ?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用三个比喻,把瀑布的气势神形极为壮观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二、艺术手法分析与鉴赏

1曲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认为用得好的是什么地方?

? 运用比喻、对偶(对仗)手法写瀑布之壮观。

? 这首小令写瀑布能如此鲜明壮观,生动形象,原因之一是比喻艺术极为高超。‘‘雪练”、“冰丝”、“带雨”、“露华”是借喻,“白虹”、“玉龙”、“晴雪”是明喻。形象生动贴切

2本曲在写法上,运用了动静相结合,请你分析是如何运用的?有什么效果?

? 这首曲子作者既描画出瀑布的动态,也写出它的静态,还写出它的色相。更为难得的是写出它流走飞动的神韵。由于多种比喻效果的产生,虽然曲中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观韵味却极为生动地表现出来。有人称乔吉是曲家之李白,如果从雄奇豪迈的浪漫主义风格看确实相类。

请你将本曲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进行比较,说说二者在运用手法上的异同。

? 同(1)都描写了瀑布的形态特征,高、白、势。

? (2)都运用了动静相结合手法。

? (3)都从人的感受方面来写。(疑、怯)

? 异:(1)乔曲多用比喻,以动静相结合手法来表现,

? (2)李诗运用夸张手法,“飞流直下三千尺”千古传诵,

?

请你描写一处山水,写出自己的联想和感受。

【越调·天净沙】春

作者白朴简介:

? 白朴(1226—1306),名朴,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生于开封,后定居真定(今

河北正定)。父白华,官至金枢密院判官、右司郎中。白朴7岁时,寄养于元代著名诗人元好问家,好问待之如亲子。白朴为学甚勤,颇得元好问称赏。36岁时,史天泽迁中书右丞相,力荐白朴于朝,白朴“再三逊谢,栖迟衡门,视荣利薄如也”。 ? (王博文《天籁集序》)于是终身不仕,一生过着优游阀居生活,交流者均一时公卿名

流。其散曲或清丽典雅,或通俗活泼,不拘一格,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其诗文多不存,词作有《天籁集》传世,杂剧有《梧桐雨》、《墙头马上》二种。散曲今存小令37,套数4。

整体感知:

? “和风”:从远景开笔,以翠绿的“山”,温暖的“日”,和煦的“风”展示“春天”

的大环境。

? “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从近景着眼,写庭院人家的春景:庭院里有栏杆

楼房,楼阁上珠帘锦绣;院子里还有刚刚吐翠的杨柳,秋千在春风吹拂中自然摆动。这显然是“春山暖日和风”大背景下的具体描画。

?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这是写院外景色。逗人喜爱的小莺小燕在春风中自由

飞翔,还发出阵阵欢叫声;小桥底下的潺潺流水,水上漂荡着红色的落花。莺歌、燕舞、流水、飞红,与前面的景色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一幅诗意浓郁的春景图。 鉴赏要点:

? 白描手法的运用。

? 这首小令没有华丽的辞藻,几乎全是白描。重点在于把握“春景图”的构图艺术。 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相比,在写景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 本词首句是广阔的春天背景,二三句写大背景衬托下的人家,而马致远《天净沙.秋

思》所写“小桥流水人家”里的那户小小的独户之家,而是一个宁静和谐、充满生机的大院人家。在这院子里有别致的栏杆,雅致的楼阁,可凭窗远眺的帘栊,吐翠的杨柳,摆动的秋千,似乎让人听见大院中少女嬉戏的笑语欢声。

主旨:

? 描画了14幅春天实景,从而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绚丽多姿的“春景图”,表达了作

者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

作业:完成课后作业题

描写手法
篇三:瀑布白描

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作用】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瀑布白描。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格。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描述手法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1)侧面描写——衬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衬托分映衬和反衬。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2)各种修辞手法

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 2

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5)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gwrs/114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