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

卜式河南人也翻译

| 点击:

【www.xzxrv.com--试题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2015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篇一:卜式河南人也翻译

语文试题

2014.1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注意事项: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媲美/譬喻 回溯/塑料 苗圃/惊魂甫定 ......

B.诧异/叱咤 盘桓/城垣 悖谬/未雨绸缪 ......

C.模样/模仿 悲恸/恫吓 躯壳/金蝉脱壳 ......

D.贩卖/皈依 横财/蛮横 氛围/五彩纷呈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蛰伏 里程碑 甘拜下风 相辅相成

B.严峻 莫须有 声名鹊起 挑肥捡瘦

C.辐射 大姆指 呕心沥血 随声附和

D.松驰 孺子牛 鼎立相助 旁征博引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官 、勤政爱民是评价每一位领导干部德行的重要标准,也是人民群众心中用来衡量领导干部的一把重要标尺。

②当今社会,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WAP平台越来越及时、越来越立体化地为人们提供着各种 。

③科学研究 需要研究者的态度、见识、胆略和洞察力,但如果没有文化涵养的支撑,再优秀的研究者也难以收获成功。

A.廉正 资讯 固然 B.廉正 资信 纵然

C.廉政 资讯 纵然 D.廉政 资信 固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刚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政协委员们在座谈会上高谈阔论,畅所欲言,表现出参政议....

政的极大热情。

B.据这家慈善机构最后的统计,这次为残疾儿童捐款数量最多的并非那些大方之家,而是生活....在底层的许多普通的市民。

C.在楼市处于非理性状态的今天,鼓励盘活存量,或许能够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扼住信马由缰般飞涨的楼价。 ....

D.经过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几个月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电视连续剧《红高梁》终

于与广大观众见面了。

B.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APEC会议为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做出了不小贡献。

C.苹果公司的新产品iphone6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该公司的其他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D.当前经济运行依然存在煤电油和重要资源供求紧张,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有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50%。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论现代教育的转型

高德胜

①人有“向外看”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有“向内看”认识自我的需要。相对而言,认识世界易,把握自我难。现代科技极大地增强了现代人向外看世界的能力,同时,现代人向内看自己的能力却在萎缩,我们差不多已经变成了自己的陌生人。教育本来是帮助人认识自己的活动,但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它也在推着人远离自己。教育是否还能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取决于教育能否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

②现代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对标准化考试的非理性推崇。标准化考试之所以流行,是因其诱人的便捷性、客观性契合了现代教育追求效率、突出客观性的要求。标准化考试因此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呼风唤雨,成了支配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力量。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测量环节,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但至多只能算是整体教育的一个“小尾巴”。但如今这条“小尾巴”成了主角,整个教育都得听它的。处在“尾巴”指挥一切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几乎所有的生命力都被考试分数吸引住了。所有关于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都不会出现在标准化试卷上,使得反观自身、心灵对话成了完全可以丢弃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标准化考试切断了教育与自我反省、人生意义、心灵关怀之间的联系。

③现代教育要承担安顿人的心灵这一任务,必须完成自身的转型。现代教育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其问题在于偏执一端而遗弃另外一端,因此,基于心灵养育而进行的转型不是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激变,而是在两端之间的平衡。具体说来,就是教育的实利性与价值性的平衡、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平衡。教育不是不要利益,但现代教育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远了,人不单是物质存在,如果没有价值的指引,人性的光辉就会暗淡,人就会蜕化为物,心灵就会枯死,就会满身铜臭,“穷得只剩下钱了”。教育不能偏执于实利,要为价值和意义留有空间。大规模、以集体为对象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性特征,但人类教育史上传承了几千年的学徒制、个别化的教育方式自然也有其价值。现代教育的,转型不是要恢复学徒制,而是探索在规模化、集体化的教育中如何融合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在两者之间实现一种相对的平衡。

④现代教育的整体转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养育心灵的需要,教育实践可以从一些具体的方面进行探索。儿童的心灵成长有“自然”的一面,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呵护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教育,包括家庭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不干预孩子的出神与发呆,任其在想象的精神世界里遨游。关于沉思与默观的教育探索就是这方面的努力。这些尝试虽然不足以动摇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念,毕竟为教育展示了另一种可能。

⑤可以着手进行的教育尝试还有很多。比如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对精神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我们还应将如何面对自身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此外,还要注意非常态意识体验的激发,人有确定性的需求,把世界和人事纳入“常规”才会有安全感,但教育在非常态意识体验方面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一些教育机构所进行的“末El体验”活动,都是有益的探索。最

后,教育活动步调要放缓,现在的教育被现代社会匆忙的节奏带得太快了。

6.下列关于“现代教育”的有关认识,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上百年来,现代教育一直致力于帮助人认识自我,但近年来,却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 远,结果造成了人心灵的枯死。

B.现代教育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化教育,在价值指引方面有所缺失,应该借鉴传统教育 的学徒制,在集体化与个别化平衡方面加强探索。

C.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要想转型,就应该 走向心灵培育,避免对孩子进行人为干预。

D.现代教育应该以想象力培育、认识自我、激发非常态意识体验这些内容为基础,同时, 知识传授等教育活动的步调要放缓。

7.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明确指出现代教育存在弊端,它不仅没有完成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教育任 务,反而促使人更加远离自己的内心。

B.文章第②段分析造成现代教育弊端的原因,指出现代教育由于过分推崇标准化考试, 造成自我反省、心灵关怀等内容被丢弃。

C.文章③~⑤段指出现代教育要在实利追求与心灵养育、规模化与个体化等方面获得平 衡,并提出了几个具体的改革建议。

D.文章第①段就提出中心话题,在④⑤段则集中论述现代教育转型是长期、渐进的过程 这一观点,强调短时间难以动摇现代教育的根基。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及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对现代教育充满忧思,他清醒地看到了现代教育的弊端,但又没有简单的排斥、否定,其思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B.针对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尤其是让儿童心灵“自然发育”的主张,颇有见地。

C.作者认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在实利追求盛行的当下是不可能改变的,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一些小的修补和尝试。

D.作者认为,现代教育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它的整体转型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看法。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天子乃思卜式之言,召拜式为中郎,爵左庶长,赐田十顷,布告天下,使民知之。

初,卜式者,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亲死,式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分,独取畜羊百馀,田宅财物尽予弟。式入山牧十馀岁,羊致千馀头,买田宅。而其弟尽破其业,式辄复分予弟者数矣。 .

是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卜式上书,愿输家之半县官①助边。天子使使问式:“欲官乎?”式曰:“臣少牧,不习仕宦,不愿也。”使问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分争。.式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顺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于人!无所欲言也。”使者曰:“苟如此,子何欲而然?”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于边,有财者宜输委,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使者具其言入以闻。天子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

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 .

式归,复田牧。岁馀,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卜式持钱二十万予河南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人者籍,天子见卜式名,..

识之,曰:“是固前而欲输其家半助也。”乃赐式外徭四百人②。式又尽复予县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输之助费。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乃拜为郎,布衣屩③而牧羊。岁.

馀,羊肥息。上过见其羊,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斥去,毋令败群。”上以式为奇,拜为缑氏令试之,缑氏便之。迁为成皋令,将漕最④。上以为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

(节选自《史记·平准书》)

【注】①县官:朝廷,官府。②赐式外徭四百人:天子赐给卜式的是对在外服徭役的四百人的处理权。卜式有权免除他们的徭役,当然是有代价的,即需交钱,每人三百,共十二万钱。③屩:草鞋。④将漕最:管理漕运成绩最好。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财者宜输委 委:送献 .

B.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 .

C.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赡:供给 .

D.河南上富人助贫人者籍 籍:登记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式辄复分予弟者数矣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臣生与人无分争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

C.天子以语丞相弘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

D.式乃拜为郎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卜式高尚品德的一项是

①独取畜羊百馀,田宅财物尽予弟 ②卜式上书,愿输家之半县官助边

③使者具其言入以闻 ④卜式持钱二十万予河南守,以给徙民

⑤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⑥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式原来以种田养殖为业,他待人宽厚,在父母去世后,把田宅财物给了弟弟,自己仅带着百十头羊上山放牧,富足之后又多次资助破产的弟弟。

B.朝廷出兵征讨匈奴时,b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家产以助边,但是,丞相公孙弘却把他的爱国行为视为“不轨”“乱法”之举,劝阻皇帝不予答应。

C.朝廷因多次用兵而造成财政空虚,贫民迁徙政府无力解决,卜式捐钱二十万救济河南贫民,又把皇上的赏赐所得全部捐给朝廷,于是皇帝以他为榜样教化百姓。

D.起初,卜式不愿做郎官。天子说有羊在上林苑,想请他去放牧,卜式才做了郎官,由于牧羊成效令皇帝满意,他的官职不断得到升迁,被任命为齐王太傅。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ll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式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顺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于人!(4分)

(2)苟如此,子何欲而然?(3分)

(3)以时起居,恶者辄斥去,毋令败群。(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8分)

除夜①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②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③梦,挑灯夜未央。

【注】①此诗作于文天祥人生最后一个除夕之夜,此时作者被关押燕京(今北京)的牢狱中。②穷边:极远的边地,此处指北京。③屠苏:一种酒,古代风俗,合家团聚饮屠苏酒。

(1)请对首联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

(2)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3)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4)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5) ?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6)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卜式河南人也翻译。

五、(12分)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l5个字。(3分)

国产平板是一个刚刚诞生了四年、曾吸引2000多家生产销售商涌入的行业,目前似乎走到了价格的绝地,一台卖200多元的平板电脑正喻示着其产业链的命运归宿。“299元到599元是目前很多平板厂商出货的主力档位,一个机型可能只赚5块钱。”深圳平板厂商蓝魔数码CE0万秋阳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现在很多国产平板的需求都在中低端上,没有什么品牌可言,纯粹是按价格比价格。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平板电脑生产商对记者坦言,曾经在手机领域有过8年生命周期的企业转入平板电脑领域后却在两年内就走完了这条路。从去年的高飞、富格、爱华多媒体,到今年上半年的百利电子、永利,下半年的翔德电子、中恒创,这两年平板行业提早进入了洗牌期。

17.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两种自然景物,另写两句话。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4分)

房前的那片翠竹,可能是受到了春雨的爱抚,高兴地伸展枝叶,摇曳在和煦的春风中。

18.请从勾践、苏武、鲁迅、史铁生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5分)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如果„„怎能„„”的格式结尾;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80~100字。

信念虽然不是钢铁,却能铸造出一条坚实的人生之路;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

河流淌过秋天的黄昏

陈洪金

①天空渐渐地高远起来,湛蓝色衬托出了云朵在头顶上的洁白,平整的地面,开始呈现出了一

2013年上海卷高考语文和答案释解
篇二:卜式河南人也翻译

2013年上海卷高考语文和答案释解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卜式河南人也翻译。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应该正确对待文献综述

熊易寒

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大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地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②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论文□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 ③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意识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④为什么综述性文章要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驾驭你。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有时甚至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不同观点的学术论争,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免犯糊涂,此乃“段位”不够所致。最后,这类综述性文章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根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性意见。如此看来,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由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学术权威撰写也就理所当然了。

⑤为什么要尽可能间接引用?间接引用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文的核心观点,这

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来重新表述需要我们先将对方的观点吃透,然后围绕自己的核心问题和行文思路,重新加以组织,这样可以使论述更加紧凑有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找出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共识是什么,将众多的观点进行整合、归类。二是间接引用突破了原文的限制,可以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有效节省篇幅。 ⑥规范的文献综述,要求学者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也需要学术刊物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因为有了文献综述,论文的篇幅势必扩大,有限的版面会更加紧张。

⑦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这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

1.概括第①段大意。(25字以内)(2分)

2.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2分)

A.通常 大多 都 B.大多 通常 都

C.都 通常 大多 D.通常 都 大多

3.第③段加点词“倾听”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4.简析第⑥段的作用。(3分)

5.联系上下文,对第⑦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的观点概括提炼,不能重复别人的观点。

B、文学综述不是简单重复原文观点,而是对原文的发现和发展。

C、文献综述要突破原文观点的限制,表达出自己个性化的认识。

D、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观点加以整合,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

6.作者认为优秀的文献综述具有哪些价值?(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

冬阳·童年·骆驼队伍

林海音

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②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③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④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⑤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⑥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⑦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地,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⑧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⑨“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⑩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⑾我的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⑿“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⒀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⒁“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⒂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的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⒃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⒄“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⒅“谁?”

⒆“骆驼呀!”

⒇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21)“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22)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23)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24)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贝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7.第⑥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2分)

8.对骆驼挂铃铛的解释,“我”的想法比爸爸的想法“更美”在哪里?(3分)

9.作者多处描述骆驼队,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第①段由一句话构成,简洁而有画面感,将骆驼队这一描述对象凸现出来。

B.第②段先写骆驼群的沉默,再写拉骆驼的人头上冒的热气,有比较的意味。

C.第③段中画线的“但是”一词有强调的作用,语意上与上文没有形成转折。

D.第④段“屈”、“撅”、“跪”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让人们感觉到骆驼的温顺。 E.第⑩段不用对话描写而是转述爸爸的话,改变了表达方式,行文富有变化。 F.第⒂段描写了冬天快过完时的骆驼队,暗示“我”对骆驼的感情发生改变。

10.有人评论林海音的文字“细致而不柔弱”,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⑦段画线句。(3分)

11.最后三段和前文叙述视角不同,传递的情感也有差异。请根据前后两部分内容,对此加以分析。(4分)

12.“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4分)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问君何能尔? 。 (陶渊明《饮酒》)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苟子《劝学》)

(3) ,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4)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七则》)

(5)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6) ,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7)一夫当关, (李白《蜀道难》)

(8)月子弯弯照几州, 。(杨万里《竹枝歌》)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使者以闻 (2)布衣草履而牧羊

(3)岁余,羊肥息 (4)上过其羊所,善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布衣草履而牧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苟,子何欲?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

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1分)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

①弘农公刺潭①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

②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愿仕。与人交,取其退让,受诸侯之宠,不以自大,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至虚为极,得受益之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当弘农公之选,而专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地虽胜,得人焉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zt/95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