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读

描写竹的散文:描写竹的哲理散文

| 点击:

【www.xzxrv.com--资料阅读】

  渐渐地,竹笋长大了变成了苍劲挺拔的竹子。竹子一节一节的,仿佛是一根根藕连接起来的。欢迎欣赏描写竹的哲理散文!

  描写竹的哲理散文【1】

  家乡有条小河,小河边栽着一丛丛绿得发黑的竹子,竹子一年四季都是常青郁葱的。家乡人种竹主要用于编竹器,还有丧礼时为孝子缝笋叶帽而已,所以家乡自古就有种竹子的传统。

  小时候,经常去砍一种和孩童小拇指一般粗的苦竹,有时用来砍筷子,有时用来扎扫把,但这些都是父母安排的,而孩子最感兴趣的是采摘竹果,把它身上的竹毛洗去磨去棱角,用针线串起看起像项链,颇为精致,不论男孩女孩都喜欢玩弄。

  竹子和我并不陌生,我们家门前总是栽着竹子,每次搬家,竹子都和人一起搬家。闲来父亲会砍几棵竹子来编织簸箕、篮子之类的用具,由于自学成才,编的动作不娴熟,略显粗笨可笑,编成的物件也只是形似,有时就像个圆锥,有时不像个篮子,让幼小的孩子背着还感觉形状奇怪,引来小朋友围观。家庭是省下钱了,孩子在不规则的物件中及早认识了立体形状,及早成长坚强的心智。

  读到历史后,才知道在古代没有纸时,书是用竹简编成,想必有知识的地方就该有竹子,竹子和文化密不可分。再后来发明了造纸术术,竹子也是重要的造纸原料。读书后,我才知道大文学家苏东坡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是何其优雅的象征,只是我们没有画竹的和写竹的天赋,只是看竹和用竹。不知道家乡人种竹是否和文化有关,也听说祖上是出过识文断字的私塾先生的。

  记得童年的时候,懒得去拿松毛,就顺手撕书引火,被奶奶骂:“烧书的人,眼睛是要瞎的。”那时,以为是笑话,现在眼睛近视得厉害,肯定和烧书脱离不了干系。更有甚者用书纸、作业本纸代替手纸用来揩屁股,由于那时没有手纸,也忘记奶奶怎么说,但估计也是要遭报应的。长大后才明白,奶奶虽然不识字,但她是尊重知识的,在她的眼中字纸就是知识,是神圣的,不可烧、不可污秽。不知道她是否是从祖上哪里学来的,但那良苦用心,我们那时是不明白的,只是觉得好笑。不懂知识的人尊重知识的态度是可畏的,虽然他们看到的是固态的知识,但是我们在运用知识的人群中,谁会真正尊重知识,敬重知识呢?

  竹子常年是绿色的,但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竹子的年龄和竹王,而我只知道多年生的竹子略显金黄色。一般年份,村人是不砍竹王的,因为它主宰着一丛丛竹子的兴旺壮大,但是年份特殊的时候,你会看到竹子神奇的开花,花很漂亮,但已记不得具体形状,在老年人眼里那是不祥的兆头,也不敢历历在目,只是隐约记得。竹子开花过后,竹子就会死亡,要找到竹王,把它也砍了,就着把枯黄的竹子全部砍了。让活着的竹子再次产生竹王,焕发生机。

  现今家在山上,但屋后也栽着竹子,只是没有水边丰茂。孩子时,听说竹笋能吃且味道鲜美,道听途说使用瓦罐罩着笋尖就能长成,就把家里的腌菜罐拿去罩笋尖,竹笋是没长成,还挨大人一顿骂。每次回家,在竹林边静坐,在想竹子的鸡爪叶,竹竿的修伟,在风中摇曳的婆娑影子……这么多年我们还是停留在看竹上。

  描写竹的哲理散文【2】

  前年搬家,院里多是野草,叫不上名字,想种些竹子总是没时间。今年已经到了夏天,又种不成了。近日,我读《世说新语》,看到任诞、简傲篇,悠然神会,遂作记。

  一千多年前的晋朝,在一座山里,一群文人饮酒作乐,写了一些诗,然后由其中一个人作了序,一下子就名垂千古了。这就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乐的地方在会稽山。为什么在那里玩呢?因为“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晋朝的士人们喜欢竹子,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尤甚。王徽之在做车骑将军桓冲的参军时,住所随时搬迁,但不管住在哪里,居处不可无竹。

  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有一次,王徽之应召赴京,船停在一个渡口,恰好遇到桓子野骑马路过。随从告诉王徽之,那就是大音乐家桓伊。桓伊与徽之素昧平生,徽之也不下船,遣人谓桓伊:“闻君笛艺高超,能吹奏一曲吗?”将军桓伊忙于军事,常人殊难一闻。听说船上是徽之,桓伊便下马近渡,出“柯亭之笛”,奏《梅花三弄》。一弄梅花含苞放,二弄寒潮飘暗香,三弄风雪逼梅劲,其音由婉转而急切、而清扬,船上人或坐或卧,鸦雀无声,神思俱入云霄之外矣。桓伊曲罢收笛,更无客套,各自回去。

  君子之交,在以意会。兴之所至,虽千里也往;兴之所收,虽面对无言。

  徽之在山阴的时候,有一天夜里下大雪,开轩酌酒,四望一片银白,慢慢吟起了《招隐诗》。诗曰:“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禽。白雪停阴冈,丹葩耀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吟罢四顾,一片寂然,忽然想起了老朋友戴安道。安道尚在剡州,徽之遂坐上小船,乘雪去剡州,天明才到。到了安道门前,徽之望了一望即命返回。人问其为什么不见安道,徽之说:“我乘兴而来,兴尽而归,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呢?”

  人们向往魏晋风度,真正可以学的不多,潮流所向,非人力可以扭转。比如喜竹,今人弄一盆文竹放在桌子上,就可以神往流觞曲水了。且看徽之怎样喜竹:徽之过吴,听说一家芳竹满庭,便备好车马,径造人家。远远便望见一片烟竹,下车后也不跟主人打招呼,一心看竹。主人听说有客人赏竹,忙洒扫院庭,备香茶等候。

  徽之不问主人居所,只是看竹,兴尽欲返,已是黄昏。主人也不说话,只是关上院门,堵住客人。徽之转首,主人微笑而待。方相与登堂,品茗论竹,尽欢而散。

  描写竹的哲理散文【3】

  我特喜欢竹子,曾经设想过,待到晚年退隐山林之后,或回到原籍农村,或选一处山乡僻壤,盖两间茅舍,植数丛翠竹,再种一架葡萄,养一池金鱼,过一过类似“桃花源”式的生活。其间,竹子是灵魂。竹子挺拔的身姿、贞洁的品德和超然世外的清高,颇具君子之风,历来为文人骚客所称颂。我常常自称书生,自然也难以脱这个俗。

  我接触竹子久矣!还在上个世纪中叶,我就同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我家院墙的西边有一处竹园,有五六亩大,长满了指头般粗细的竹子,青枝绿叶,密不透风。这里是鸟兽动物的天堂,也是我们儿童的乐园。麻雀、斑鸠、翠鸟、酸枣鸠和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在这里筑窝、嬉戏、鸣叫;野兔、刺猬、夜猫、黄鼠狼等常在竹林间出没。我和伙伴们在这里捉迷藏,打麻雀,撵兔子,捉刺猬,有时一玩就是大半天,甚至忘寝废食。偌大的一个林子,角角落落我都钻得滚瓜烂熟。有一次我家一只鸡夜里被黄鼠狼拉去,母亲说也不知道拉到哪里去了,我说肯定在竹园西南角那一片铺满厚厚的竹叶里。我天明去找,果真在那里留下了一地鸡毛,鸡肉都被吃光了,连骨头也没有留下。

  这一片竹园,还是我们家的一部分衣食之源。父亲常常在竹园里剔除一些年老的竹子,于农闲时节捆绑牵扎,缚成扫帚拿到集市上卖,换些零钱买些油盐酱醋。有时还将一些长得较粗的竹子破成竹簚儿,编成竹篮,或者窝成筢子,以作家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农村实行了公社化,这片竹林也在强调以粮为纲的运动中被平为农田。那时,我已经远离老家,落脚他乡多年了。

  离开家乡以后,我先是上大学,学文学;以后参加工作,搞得还是舞文弄墨的工作。新的学习环境和工作性质,使我对竹子又有了新的认识。竹子对于我们的生活,不仅有我幼时所经历的娱乐、使用价值,还有更高一层的精神上的象征意义,就是它的形态、结构、习性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有某种相似之处。竹子虚心、有节、挺拔凌云的形态和耐寒、坚劲、不择地而生的品质,正好与历代知识分子追求清高、气节、坚贞、虚心的韵味与意境相契合。

  赞美竹子的诗篇以唐朝为盛。在此之前,晋朝就曾有一批文人倾情于竹子,据史书记载:“嵇康等七人相与友善,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肆意欢宴。”他们自号“竹林七贤”,以比喻自身高洁不同流俗,但并没有留下什么咏竹的诗篇。到了唐朝,歌颂竹子的诗篇渐成井喷之势,其内容大多为赞美竹子耐寒、坚贞品格的。如:“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王禹偁),“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王安石),“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许浑), “乱枝低积雪,繁叶亚寒风”(贾岛)等。也有的把竹子的坚贞与人们对爱情的忠贞相联系,写出了““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李商隐)和“斑竹一枝千滴泪”(毛泽东)的诗句。在这些诗歌中,诗人以竹子为寄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理想与价值的追求。

  以后颂竹的诗篇虽不绝于史,但直到清朝的郑板桥时才又达到一个高潮。郑板桥淡泊名利、不攀权贵,常以竹子自喻,一生画竹无数,咏竹的诗篇也多达二十余首。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是赞扬竹子坚劲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一生贫困,但穷得有骨气,即是以卖字画为生,也不攀高结贵。他在另一首诗中说:“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宁愿不开花,以免招惹那些讨厌的蜂蝶,这是何等的志气啊!

  正是这些以竹品喻人品的大量诗篇,大大提高了竹子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唐代以来,不少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达官贵人、文人学士,都愿意在自己所居住的庭院里栽种一些竹子,以显示其人品道德之纯正。连杜甫那样的大诗人也说过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的话。我参观过他在成都的那个草堂,院子里就有一大部分地方栽着一丛一丛的竹子。他那首为保护嫩竹拒不接客的《咏春笋》诗,恐怕就是在这里写成的。苏东坡更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话,竟把居所里的竹子推到超凡脱俗的高度。《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写过一首歌颂竹子的诗,有两句是:“渐翛翛、半庭竹韵,有声有画”。可见他住的院子里,也栽种了不少竹子。在当代人居住的环境里,对竹子更是趋之若鹜,我们看看有哪个居民小区里,不象征性地的栽种几片竹子啊!有的甚至还将 “竹韵山庄”、 “竹韵山色”等冠为小区的名字。

  可是,我设想的“植数丛翠竹“于院内,并非为了赶这个时髦。上面这些颂竹的诗词,我在年轻时大多都已读过,对竹子的怜爱之情也确实早已植根心灵深处,但却从没想到把竹子栽到院子里的事。因为我心知:我不是贪官,无需用几丛竹子以表清白;我也不是旧时的文人骚客,无需用栽植竹子以装点风雅。真正让我想到“植数丛翠竹”于院内的,是缘于十六年前一次偶然的月夜竹林闻笛。

  那是1996年盛夏。我的老同学、著名现代文学史专家、西北大学教授赵俊贤来宝讲学之后,我按省作协安排送他到汉中紫柏山张良庙景区疗养。那一夜我们就住在紫柏山林海中的一处招待所内,夜深人静之时,远处的林涛之声令我难以入睡。我披衣起床,趁月光徜徉于院后的竹林,忽闻隐隐传来笛声,驻足倾听,是“春江花月夜”。我不禁暗咏起张若虚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优美歌词。继而再听,这笛声在晕黄的月光之下,竟像幻化成了一股乳白色的流水,时而幽远地在万杆竹节间缓缓流动,时而悠扬地在千万片竹叶上飞快滑过,构成了一个明丽又迷幻的世界,我竟恍惚中忘却了身在何处。这真是太神奇了!我循着笛声找去,原来是一个青年在吹一支竹笛,他说他是音乐学院的实习学生,才学着吹的。

  回到寓所,我更觉得神清气爽,毫无睡意。回想,一个学生竟吹出如此美妙的笛声,真是一个奇迹。可是又一想,自己的这种奇幻般的感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记得马克思说过,美妙的文艺作品是创作者和欣赏者一起创造的。这话不错。我默想起历来所读过的那些赞美竹子的诗篇,竹子那虚心、有节、挺拔凌云的形态和耐寒、坚劲、不择地而生的品质又萦回心头。啊,我明白了,原来我在竹林中聆听笛声时,已经把对竹子的深深怜爱、敬慕之情暗暗地融进了自己的感受之中。这既是笛声,也是竹韵啊!

  在此后几年时间里,这种奇幻般的感觉不断涌上心头。怎样才能让这种感觉经常被呼唤起来,以愉悦自己的情怀呢?于是,我就产生了“植数丛翠竹“于院内的想法。我想象,自己坐在小院子里,看着翠竹挺拔的身姿,听着穿过竹丛,滑过竹叶的风声,呼吸着经竹丛过滤的清新空气,那是何等惬意啊!那时,我过去长时间耳旁所听到的污言秽语,胸内淤积的污浊之气,也将随之散去,我也将轻松愉快地度过自己一生最后的时光了。

  描写竹的哲理散文【4】

  冬天来临,当树叶掉落时,却还有一种植物在寒风中傲然挺立,那就是——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千古流传的名诗正是对竹子的赞美。竹子多么普通,可它的生命力却非常顽强,不论是在多么贫瘠的土地上,都能顽强地茁壮生长。尽管它一年四季都饱受着风雨雪霜的折磨,但依然如此青翠挺拔,丝毫不向困难艰险低头。没有人知道竹子的艰辛,没有人知道它在寒冷的严冬独自生长有多么的艰难,人们看到的,只是长成后那高耸入云的青竹。

  竹子一生默默无闻,却非常无私。它一生都不会开花,但在生命快结束时却会在顶端开出一种白色的花。随着生命的消逝,花朵也会慢慢变黄,当竹子死去时,花瓣就会凋零。这样是为了淘汰那些老竹子,给新生的翠竹更大的空间,使它们能好好的生存下去。

  竹子不但品格高尚,顽强不息,还为我们人类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竹笋可以用来熬汤,有助消化;竹条可以用来编织竹篓,结实又环保;竹叶可以用来入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竹子可以用来扎成竹筏,浮力很大……竹子很环保,由于质地坚硬,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取代木材。正如苏东坡所说:“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竹子虽然不似牡丹般雍容富贵,不似金桂般香飘十里,不似荷花般清新脱俗,也不似玫瑰般艳丽多姿,但我依然爱它!

  描写竹的哲理散文【5】

  三月暖风徐来,百花待放,处处春意盎然。然在众簇丛中唯有一株嫩竹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望着它遥想家乡那片竹林,在春雨的滋润下,是否更加茂盛?

  我幼时曾在乡下,家乡有座山头我记得很清楚。那里有片竹林,我闲暇之时便喜欢去那里玩耍。未到山脚遥遥望去春风吹过竹林,拂起青青竹叶,碧波荡漾,景色煞是醉人。一路耍玩进竹林,阳光透不进来,只能洒进点点碎光。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拎着竹篮嬉笑着进来挖竹笋。

  夏季竹子长的最为茂盛。谓竹“酷暑生清阴”一点不为过。当太阳炙烤着大地,村民们三五成群的搬着竹凳进入林中,在竹子的荫庇下,聊着天、喝着茶、谈笑风生,悠然自得,很是自在。

  寒蝉鸣凄,百花皆羞涩的垂下“脑袋”。只有那片竹林在凄骨的寒风中傲然挺立,在金色的世界里,它依旧我行我素,向人们展示着它那亘古不变的皮肤。

  寒风挟带着冷雪打在竹子身上,压弯了它的身躯,但它始终不肯趴在地上。我想,也许它还不甘心就此倒下,它也许在等,等着“明朝红日出,依旧与云齐。”

  每每忆起竹时,脑海中便浮起钱樟明的《水调歌头·咏竹》一词,“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我想,这就是竹之魂的总概括吧!

  其实这又不是人生的写照?中华名族的历史上有多少英雄豪杰与竹之魂是何其相似啊!文天祥宁死不降;朱自清宁愿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笔笔事迹皆撼我心。

  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写历史,是好是坏要靠自己走出来。应该像竹一样,每走一节,都要虚心直上,给自己人生添上一笔圆满的句号。

  历历竹节,足以言志。我爱竹,我学竹,我赞竹。

  描写竹的哲理散文【6】

  有人喜欢那美丽的梅花,有人喜欢劲拔的松树,而我则喜欢“岁寒三友“中的竹!多少人把竹刻画,把竹赞美,把竹歌颂。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流传千古的诗句,把竹子的坚贞不屈描写的淋漓尽致。竹子不管是在哪里,都默默的生长着,不管条件多么恶劣,都会顽强生存下来,茁壮成长!它那种“咬定青山“的坚韧,是多么令人崇拜啊!

  一场春雨过后,新笋破土而出,是那么生机盎然;夏天,它伸展长臂,将那浓绿的竹叶尽情的展现出来。不管是炎热的酷暑,还是冷飕飕的严寒,它始终是郁郁葱葱,炯娜多姿。难怪“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啊!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这是叶剑英同志在20XX年时写下的,这表现出了竹子的虚心品格,经起考验的美好品质。“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难道这不是对竹子的虚心品质的完美写照?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是宋代的苏轼写的<<于潜僧绿筠轩>>。看啊,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竹子的。竹子无私奉献,却不求索取。竹子为人们奉献了它的全部。不管是被成为美味佳肴,还是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它都是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与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也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竹它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描写竹的哲理散文【7】

  我最喜爱的植物,不是那“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不是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而是那重节重信的竹子。

  竹,别名竹米。属于禾木科植物。有低矮似草,也有高大如树。有的可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有的可以通过开花结果繁殖。成年竹一般通体碧绿,似一块绿琥珀。竹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节数一般有10—15节。

  它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热带地区,暖温带东亚,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岛屿上。我国四川,湖南,浙江的安吉市,临安市,德清市均有它们的足迹。

  竹的品种很多,有慈竹,有单竹,有湘妃竹,又琴丝竹,还有凤尾竹。但我最喜欢的便是黑竹。

  黑竹,又名紫竹,乌竹,墨竹等。在印度,日本,欧美,中国几乎都能看到它们。它与一般竹子有点不同:新竹绿色,秋冬之时有黑色斑点,此后便是黑紫色。属于散生竹,一般高1—10米,茎长0.5—5厘米。叶片披针形,长4—10厘米。它一般在一年之内或在三年之内变成紫色。

  竹子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它们不怕冷,甚至耐寒只-18摄氏度。这一点可以和“凌寒独自开”的梅花相媲美。喜光耐阴。

  不仅如此,竹浑身都是宝。【本草纲目】中谈到:“淡竹叶气味辛平,大寒无毒。主治:心烦,小便不利,口疮,目痛,失眠,中风等症状。”

  有的竹子茎杆中部,也可以用作药材。比如紫竹的茎杆部,主要用于烦热呕吐,肺热咳喘,衄血,妊娠,百日咳,急性胃肠炎等症状。

  竹子不仅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有高尚的品德。

  古人云:“竹有七德:其一德,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其二德,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其三德,竹外直中空,襟怀若果,是曰虚怀;其四德,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曰质朴;其五德,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曰卓尔;其六德,竹虽卓尔,却不似松,是曰善群;其七德,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曰担当。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担当谓之竹之七德也。”

  人民寄予竹很多期望,竹也是历代以来人们称颂的对象。这就是我喜爱竹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zt/58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