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读

[描写风景的散文]描写村的散文

| 点击:

【www.xzxrv.com--资料阅读】

  描写村的散文怎么写?生活就是这般美好,就看你怎么过了,感受乡村生活就是在享受人生的美好,就是在为人生增添乐趣,增添快乐与美好的回忆。人生就是要体验尽不相同的生活,要是没有尝试过乡村生活那就赶快探访一下吧!保证会让你流连忘返。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描写村的散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描写村的散文1

  群山深处,小村中河湾。贫寒、清秀且诗意。

  小山村,宛若缺了左扶的龙椅,背靠翠岭,瞻望悠远。十几户人家,一色吴姓,一式青灰茅屋。远望,洼地冒出一窝香菌般美丽。茅屋经绿树红果装点,格外有致。房后鲜蔬,趁水沸采来下锅;檐前嫩瓜,饭熟再摘煮不迟。

  起雾,小村披罗纱,一幅朦胧水粉画……

  1946年秋天的某日,遗传基因穿越亘古到今朝的旷冥,芸芸众生中添一个“我”。我萌临现世,到此人间。生命降临并起航的小村,再清贫也绚丽。

  初始的记忆中,“家”是一间“土抬梁”草房。简陋的楼下两室,外室集火塘、吃饭和会客于一隅。岁月被搁在三脚架上煮熟。三脚架上的锣锅饭溢出焦香,则轮到瓜蔬在锅里跳跃。一家人坐“墩头”(当凳子的木墩),围着餐板(摆饭菜的厚木板)品味山乡甘苦时,火苗忽闪忽闪舔着三脚架上的铜罐,火光熠熠挑逗着每张脸。不等烤茶煨好,早到的窜门子人陆续进屋。于是,伴随三脚架上铜罐浅吟,和着满屋烟雾缭绕,一个讲古诳白的夜晚开始……

  里间是母亲的卧室,摆着家中唯一大型家具——一张竹笆床。楼上堆放着盛粮的屯箩、杂物。楼板铺着两张草垫、草席和麻布被,那是公公和爹爹的卧榻。简陋但不孤寂,夜里少不了虱子、跳蚤、臭虫亲妮。小动物们若是小闹腾,则报以宽宏大度,不愿耽误翌日劳作。若太嚣张,公公会点燃明子火,对铺垫被盖实行敲、抖、翻、掐,让小动物们付出了死伤惨重代价。我一直跟母亲睡,有妹妹后,便上楼挤公公。

  分“胜利果实”牵回一头小牯牛后,栅门旁多间牛厩。左侧残壁,是上辈正房遗址。隐隐显露的粉迹,昭示本宅曾为殷实人家。

  我无法看到自己在草屋降生情景,但从母亲生弟妹时的情状,我恍忽见到自己降生。奶奶过世早,我们出生时,分娩是母亲,接生是母亲。生育史上恐鲜有。我们哇哇坠地,母亲精疲力竭,咋还能做剪脐带、结扎、清洗、包裹?母亲知晓,陋室作证。

  记得,妹妹出生前,母亲早把裹布、婴儿衫备下。临产,母亲不让爹爹和公公在场。母亲烧好一锅水,备下瓢盆,剪子烧过;打过“醋炭”,雾腾腾的艾味在屋中弥漫。这是农村最常用消毒法。准备停当,母亲对我说,“要给你生个弟弟或妹妹,听话,外面等。”说后闩上房门。

  我就心怀好奇地坐门外玩泥巴。不久,传出母亲搡木床的呻吟。我想,定是妈见大老鼠害怕,却推不开门。不一会儿,相继传出婴儿啼哭声、瓢盆碰击声和水声。不久,门开了,母亲说你有妹妹了。我见抱裙里的婴儿还没睁眼,并不觉得可爱。母亲额头、脖子,满是汗水,几绺头发紧贴肌肤。一脸笑意的母亲回床躺下,拥着妹妹扯被盖好,才让我去叫回爹爹他们。先到家的公公满脸堆笑,泡了红糖水,让我端进去。

  母亲做月子很简单:每餐多份鸡肉。却喊我进屋与她分享。记得,母亲筷子从锅里搛起的,多半骨多肉少,我忍不住问:

  “妈,你嘎是眼睛瞎,大块的净肉,你咋看不着搛?”

  “你这小昧良心,妈是心疼你,有意把净肉留给你吃,你倒以为妈眼瞎。”虽是责备,却轻柔。我没再吭声。长大以后,为母爱伟大而自己不懂事很歉疚。

  母亲说,我出生后夜夜啼哭令人肝胆寸断,哭得公公爹爹搓手抹脚。“天黄黄,地绿绿,我家有个小儿哭,过路君子念一念,一觉睡到太阳出”字条在多个路口贴过,没用。请来“香通”敬过神,也没用。小桥埋伏,拉住过桥人拜为干爹后,我哭声才渐渐消停。干爹姓李,给我起小名“李遇”,姓李者遇我也。可惜断了联系,没见过干爹。

  长大后方知:能从冥冥彼岸来到这个朗朗乾坤的每个人,要走过无以伦比的超惊险基因历程。我们能够成为人的幸运,那是强过五百万彩票中奖机率数亿倍的幸运。我们的基因从远古演化着一路走来,要通过上兆亿个岔路口,其中一步稍有差池,我们就不再是我们。想想,竟至发呆。

  其实,母亲很不幸。她在龙舞寨长大成婚,生活平静。却遭遇两孩出生后夭折,接着丈夫失踪音讯杳无的悲恸。有此苦难后,才成为我的母亲。如果她婚后一直幸福,则意味着我与人世恒无缘;庆幸有今生,又岂非对母亲苦难的赞美?

  据说,母亲是受蒙骗嫁给我爹的。媒人提亲时说,别看他两拳打不出个响屁,但“识得一肚子字”,母亲就答应了。嫁来后方知是一百数不通,扁担倒地不知是“一”。最经典的是,接亲人已把我母亲接到家门外,父亲还在打整新房——给篱笆墙的缝隙糊泥巴。时家驻远征军,有兵爷问新娘咋还不进家?母亲笑曰:“我是新娘,新郎在抿墙,我咋进家?”待我父亲终将篱笆墙敷好,洗去两手泥,才出门迎新娘。庆幸母亲受骗,有了我。

  刚成亲,父亲被征为民夫随军而去。滇西抗战结束,民夫随部队移防。中途休整管理松懈,一同放马那人说:“过了明日再无机会,逃!”过霁虹桥时被发现,有子弹飞来。所幸没被射中,否则,就没我了。

  怕部队索人,进山躲藏。数日无动静,被公公叫回。

  记忆中的家,破旧却温馨。如同一艘遍布补丁的帆船,公公舵手,其余船员,缓缓行驶在苍茫时空,左舷凄风苦雨,右舷春光明媚。

  帆船驶进公元1960年,撞上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巨礁,父亲、公公、刚出生的弟弟和母亲,捱不过饥饿病苦逼仄,远去天国。残阳血色,孤苦伶仃,剩下弟妹仨还能行多久?又驶向何方?苍天无言。

  既是好心,也是同情。看着我13岁多的稚嫩膀臂,难以摇动乘坐弟妹3人的帆船,上河湾一家膝下无子老俩,提出收养6岁不满的弟弟。我无助地望着苍天,吱呜了半天,最后还是如实剖白心灵深处的想法,没同意他们领走弟弟。

  接着,龙舞寨大姨妈,来到家徒四壁的茅屋,说:“走,回龙舞寨跟大姨妈过。”大姨妈是最亲的人,好想领着弟妹跟她走。但最终,没跟大姨妈去龙舞寨。我对大姨妈说:我们走了,我妈他们的魂回来,房空,无人献饭,定会很伤心,我们不能离去。

  1964年,参军离别小山村。小山村一直在变,熟悉的越来越少,陌生的越来越多。终有一天,原先的“家”被吴有珍妹和侄子他们彻底改变。站在老宅基地上盖起的瓦房前,竟想象不出我出生时的方位何在?

  唯有在梦里,能走进50多年前的温馨茅屋。

  描写村的散文2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由高晓松创作,许巍演唱的一首歌曲中的这两句歌词,一直在我的心中荡漾。“诗和远方的田野”在哪里?其实,无需多想,只要你迈开脚步,走出喧闹的城市,来到广阔的乡村,就会发现,这里到处都溢满着浓浓的诗意,诗歌的根基就扎在一个个村镇、一处处田野和山间。

  药香

  “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行欲方”。这是《大唐新语.隐逸》中记录的药王孙思邈的一段哲理诗句。走进太白县鹦鸽镇柴胡山村文化广场,一幅醒目的木雕画“药王医虎”,就凛然横在你的眼前。这是当地的一个民间故事:孙思邈上山采药路上,一只老虎挡住去路,原来是这只虎被一个兽骨卡住喉咙,求他医治。孙思邈背着药葫芦坐在山石上,老虎静静地卧着,等待医治。孙思邈这句诗就镌刻在画图的左侧。他用简洁的诗的语言告诉人们:行医做事胆子要大心儿要细,思虑要周密行事要方正。这一幅优美的诗画配,带给人们的是一种诗的意境和引人深思的文化品味。

  柴胡山村位于太白县东部的鳌山入口处,距宝鸡80余公里。相传药王孙思邈当年曾在此研医采药36年。这里山高林密,水源充足,景色优美,药源丰富,处处都散发着药的香味,人称药王谷。孙思邈当年在此辛勤采药、医病救人,留下了许多有口皆碑的遗迹,如药王石锅、药王洞、药王台、柴胡坪百药园等,为历代诗人所敬仰和歌咏。唐代诗人钱起有诗曰:“惊蝉出暗柳,微月隐回廊。何事沈疴久,舍毫问药王” 。宋代诗人仇远直接把诗意与药香联系起来:

  “归去来兮意趣长,幽居远隔水云乡。

  花粘石风吟诗笔,风度溪房煮药香。”

  其实,药香本身就隐含着诗意。孙思邈当年就以诗歌形式写出了《四言诗》、《养生铭》和《孙真人卫生歌》。其中如“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在今天看来,仍是金玉良言。

  我们遍查了柴胡山村“百草园”中标牌,大多是用诗的语言书写成的,如“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发常梳、目常运、齿常叩、漱玉浸、耳常鼓、面常洗、头常摇、腰常摆、腹常揉、摄谷道、膝常扭、常散步、脚常搓”,顺口又好记。还有一些药效的说明,也是用简洁诗的语言,如党参功能只用十二个字 “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等。

  在百草园里,我边看边想:诗文与医药,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其功能都在治病,不过医药是治身体上的病,诗文是治精神上的病。从医者多懂诗文,郭沫若鲁迅开始都是学医的,后来成为大诗人、大文豪,恐怕也是有其内部原因的。

  石韵

  出柴胡山村向西南,车行不到一小时,就到了桃川镇所在地灵丹庙村。村子周围布满山石,丰沛的石头河水穿村而过。多年来,山环水绕的地形,加之民间流传的石头浪漫故事,使整个村子都流淌着诗意。

  据作家成宗田先生整理,故事是这样的:一位从石头河下游来的落第书生,人们叫他石头先生,与村子的茱萸姑娘相爱并结婚成家,后在此设馆教学,传播知识,播撒文明,使村里人变得个个聪明伶俐,知书达理。

  一个故事成就了一个风情小村,一个石头先生使这里的石头也有了生的灵气和诗的韵味。我们走在村头街巷,一个个以石头为材料的爱情小品、石笼花坛,让我们感到心旌摇曳,如醉如痴。一对用河川的卵石粘接而成男女青年,或在花花的雨伞下,或在春天绽放的梅花树旁,或在静静的小河边,相见、相携、相拥,旁边书写着浪漫的诗句:“在春雨霏霏的日子,茱萸姑娘和石头先生相遇了”“一见钟情,他们约会了”“爱的力量促使他们在改变、在思考、在观望”。古朴、新颖、趣味十足,引人深思。

  在街道两旁的墙壁上,则以山茱萸为元素,设置文化墙,建“舍南舍北”游园,点缀古典诗词,增加浓郁的文化品味。在一处仿唐门墙外,两个宫形街门中间,书写着唐代诗人王维的《山茱萸》诗:“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更增加了这个石头山村、茱萸之乡的韵味与厚度。

  我们一群采风人走在村里,手携相机不停地拍照留影,还不停地议论着,赞叹着。有的说,真是独具特色的小山村,连山涧的石头也活了起来。有的说,这是祖国大地上的一个精致的盆景,是镶嵌在太白山间的一颗明珠啊!

  荷风

  今年六月,一位摄影界的老友从太白县采风归来,兴致勃勃地向我说起:大山深处有一个世外桃源,前临淙淙石头河,背靠巍巍龙昌山,山环水绕,美丽富饶。村南有一处荷池,荷花盛开时,微风吹来,一村皆香。他还作了一首诗,其中有四句:“清风过荷塘,荷花绕村香。翁媪聚亭阁,儿孙戏河梁”。

  这个村就叫蹇坡村,离灵丹庙村只有几里之遥。

  我们刚一踏进村,呈现在眼前的果然是一幅田园风光。村内林木葱郁,一株株高大的核桃树遮天蔽日,核桃树下是一户户古朴的农家小院。时近中午,村里极为宁静,狗懒洋洋地卧着,鸡在若无其事地寻食,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树枝间鸣叫。几位老同志见此情景不禁感叹:久违了,宁静的田园生活!久违了,难忘的儿时记忆!

  村南面新盖了一处十余亩大的院落房舍,院墙上浓墨重彩写着一篇文采富丽的《蹇坡村安居工程铭》,记录着:这里是村党支部、村委会为贯彻党的惠民政策,特为村里8户15人特困、三无户修盖的暖居工程,建有幸福院、文化室、活动室、公共餐厅、公共浴室,水电齐全,道路硬化,电视联网,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我们走进这片“安居园”内参观,果然是设计精美,窗明几净,桌椅家具均一色崭新。这时,采风团一位老者竟吟起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段话:“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大家赞美着:党的扶贫政策、社会保底政策果然英明,这真是一个世外桃源。

  最后,我们来到村口的荷花池畔。这是一个长约五六十米,宽约二十米的长方形池子,清清池水中栽种着一丛丛正在绽开的荷花。池子中间一座仿古亭子巍然树立,一条弯曲的栈道将亭子与池岸联系在一起,精巧别致。此时天已过午,村里的老人和孩子都已散去,老友诗中所述的一幕未能看到。但我们可以想象到,村民们闲暇时在此相聚、嬉戏的欢乐情景。

  走出蹇坡村,我想作一首诗,诗的题目就叫《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zt/57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