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陋室铭》原文]《陋室铭》反思

| 点击:

【www.xzxrv.com--教案】

  《陋室铭》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文章通过对陋室的环境、主人的交往和主人的生活情趣三方面的描写, 表现了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是一篇铭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陋室铭》反思篇一:

  《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文章借“陋室”,来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结合本文的教学过程我有几点反思:

  一、想出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对文章的感悟。

  刘禹锡的《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与今天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如果学生不知道刘禹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了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导入部分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是一篇不畏权势的战斗檄文,从而带着对刘禹锡铮铮傲骨的佩服学习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发学习兴趣。

  二、分层次的朗读教学贯穿文章的始终。

  这篇课文文质兼美、篇幅短小,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让朗读贯穿整堂课,学生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发挥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设计了几个朗读环节:1,讲完背景故事后,学生已有了学习本文的兴趣,我于是进行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产生阅读的欲望。2,学生自由读,这是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初步进入文本。3。指名朗读,要求读出情感。读后学生带着对文章的理解进行点评,对什么地方应该重读,什么地方应该轻读,什么地方应该停顿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看法再读课文,就不仅读出了情感,更读出文章的韵味。

  三、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

  在疏通字词这个环节,我改变了以往以老师串讲为主的方法,而采用同学互相质疑、解答的方法,鼓励学生从书中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然后同学们互相解答。对于重、难点教师适当点拨、强调。

  但可惜的是这个环节安排的时间太少了。文言文毕竟是一种与现今实际使用的活的语言相去甚远的古代书面语,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连字面意思都还没有搞懂,就很难理解此文的深层含义了,因此掌握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应该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可是,我因害怕设计的内容上不完,有意缩短了这个环节,使很多重要的字词没有得到解答,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感到遗憾。

  《陋室铭》反思篇二: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秉承“高效课堂的模式”的理念,重在学生的先学,课堂上处理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将课堂最大化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掌握文言词汇,体会本文语言特点,此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主旨定为教学难点。通过上课,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注重了文言的朗读教学,但对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不到位

  这篇课文文质兼美、篇幅短小,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让朗读贯穿整堂课,学生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发挥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设计了几个朗读环节:1,读准字音。在学生预习朗读了课文的基础上,读课文,重点掌握读不准的字音。2,学生再读,把握课文的节奏和韵律,并强调重点长句的断句。 3,指名朗读,要求读出节奏和韵律。读后学生带着对文章的理解进行点评,对什么地方应该重读,什么地方应该轻读,什么地方应该停顿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4,全班齐读,配合音乐,再次感受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分析完文章之后,我设计了同学带着对作者这种高尚情操的理解读,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朗读指导,只是草草读了一遍收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高效课堂模式贯穿始终,但老师课堂放手不够,讲解稍多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重在学生的先学自学,课堂上只解决疑难的不理解的问题。在预习时学生首先朗读课文,把课下注释上有的拼音注到课文里,并查阅重点字词的拼音,在课堂上我们就强调一些易错词的拼音。但在读的过程中还是强调了好几遍,读了好几遍,占用时间过多,完全可以让学生强调后,在黑板板书就可以完成。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把自己觉得疑难的字词勾出来,上课时就只解决疑难字词,对于大家知道的课下注释有的就不再强调。在教学中,又担心学生掌握不扎实,又进行了了对句翻译,占用时间过多,而且没有必要。最后要求学生预习时带着对文章初步的理解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留下来,上课时在分析完成之后如果还没有解决就提出来,班内解决。

  三.巧妙的设计提问,引导学生逐步走入文本,但对重难点的分析突破不够

  在重点读析部分,我设计了一个统领全文的大问题“陋室为什么会被称为陋室?你认为它陋还是不陋?”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并在文中圈画相关词句。我给了学生将近三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这也是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可能是学生的课前预习比较充分,在“陋”和“不陋”这一问题上并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议。学生能找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认为和作者交往的都是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见刘禹锡的平时生活很充实;而且课文中还举到了诸葛亮和杨雄的例子,刘禹锡将自己的房屋和他们的放在一起,孔子也说了他们的房屋不陋,所以学生认为“陋室”是“不陋”的。在难点的突破上,我又回归到“铭”这种文体,作者做《陋室铭》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也说到一点,但我没有仔细分析引导,只是把答案生搬硬套的教给他们。当时在课堂上应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没有做到正是因为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通透。

  四.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

  在疏通字词这个环节,我改变了以往以老师串讲为主的方法,而采用同学互相质疑、解答的方法,鼓励学生从书中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然后把学生认为重要的或疑问整理到黑板上,同学们互相解答。对于重、难点教师适当点拨、强调。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老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局面,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质疑解惑环节,直接让学生提问题,学生解决,老师只点拨和引导。

  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大的环节没有问题,思路比较清晰,课堂气氛也调动得不错,媒体的适时使用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整节课也是围绕着教学重点展开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与到位上。

  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重点的文言实词的敲打和落实,文言文要上的有味道,更要实实在在;其次是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以及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工具书的使用,课文注释的关注等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再次要关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让学生的发言为我所用。

  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关注,其实最终都要归结于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的解读,只有将这两者都解读通透了,并有机结合,才能上出精彩的课,才能上出真正适应学生的课。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或不足正是今后教学中应该反思与提高的地方。我会沿着“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打造出真正高效的课堂!

  《陋室铭》反思篇三:

  《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文章借“陋室”来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本课的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课前演讲没把时间把握好,耽搁了一两分钟。用《古文观止》导入,本可新颖,可惜不知是听课的紧张气氛是影响了学生还是我,讲的不传神,学生听得很麻木。板书课题,让两个刘家女孩回答问题。刘艳上黑板写了刘禹锡,而刘紫楚回答其人其事,实在没想到她没多预习,有点答非所问,顿时打乱我的布局,差点没hold住。力挽狂澜之余竟忘记了有关“铭”的讲解。接下来课文的多种朗读还算顺利。课文字词翻译讲解匆忙了一点,只对“上”“入”“劳”“白丁”“何陋之有”稍作分析,可惜遗忘了“之”字在倒装句中的重要,本可水到渠成的事情疏忽了,实在可惜。对课文讲解有点凌乱随意。以刘禹锡三搬住宅终住陋室的故事引入,以刘禹锡想对欺压他的上级说什么引出文章主旨句,围绕主旨句如何成功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一,山水的比兴;

  二。陋室景友生活;

  三。古人类比,成功反击欺压他的人。让对手无可奈何七窍生烟,让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刘禹锡你真是 的人呀,由学生补充词语,概括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最后点到托物言志,这也是本课重点之一,小练笔以一位名人拿着某件能托物言志的事物来拜访刘禹锡为题,可惜难度偏大,不能覆盖全部。但刘艳,贺孝江,覃梅,谭小强,回答还是很好。

  结合本文的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心理素质不行,不光我,还有学生。

  二。细节把握不到位,演讲耽搁教学时间等

  三。随意性太强,语言缺少严谨。有利有弊,以后需注意。

  四.学生积极,我代替太多,甚至提问题。

  五.没有照顾后排境况较差的学生。

  六,学生“出奇”,师生方能“制胜”。课堂的出彩常常在学生的奇思妙想。

  经过同事们热心地指导之后。我决定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口水话要少。虽然其他老师赞美之词较多,这既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也是鞭策。在进步的同时,一定要看到潜藏的危机。语文教学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fw/648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