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赤壁怀古苏轼原文注音_苏轼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 点击:

【www.xzxrv.com--教案】

  苏轼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为大家分享了赤壁怀古的课堂实录,欢迎大家参考!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了。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卑田院乞儿”就是指民间那些讨饭的小孩儿。这是我国著名的大词人苏轼对他的弟弟苏辙说的。苏轼一开口就豪气冲天啦!我们今天就来欣赏这位名震天下的大词人的代表词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我们先来检查一下预习。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词读一遍。哪位同学先来读一下?从这位同学开始,请。

  生:读。(读得很有激情。)

  师:好,请坐。我请一位同学来点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从字词到读的感情。请你来点评一下。

  生:在字词方面读得是比较清楚的。从读的方面来说,是能够抒发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豪气的。

  师:准确性呢?

  生:准确性挺高的。最后一个字“还”hái应该读成“还”huán。

  师:“一尊”后面那个字怎么读啊?(面对同学们)

  生师:“还”hái酹江月”。

  师:很好,请坐。读得很有感情,第一次能如此读,非常不错。我们再看看词的题目“念奴娇 赤壁怀古”,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能不能主动一点?

  生:(主动的,听说我要上公开课,提前准备得比较充分。书上写得密密麻麻)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歌女,她的演唱调高悦耳。传说唐玄宗非常喜欢她的演唱。这首词是为了纪念她而创作的。

  师:恩,很好。那“赤壁怀古”呢?

  生:“赤壁怀古”是借赤壁来怀念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叹。

  师:非常好,请坐。(旁边的同学)你来补充一下吧?

  生:“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书中指苏轼所游的黄州的赤鼻矶,并非是赤壁的大战处。

  师:就这么多啊?

  生:恩。

  师:很好,请坐。从这两位同学的回答来看,学界对赤壁的解释还存在争议。下面我们来完整的看一下大屏幕上对词牌和题目的一个解释。(出示幻灯片),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读的时候,能不能请你大声一点?你读吗?好,你来读。(一生主动要求读。)

  生:读“念奴娇:念奴,著名词牌名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歌伎。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传说玄宗每年出游各地时,念奴常随行,唐玄宗每次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音乐奏不下去。唐玄宗就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才安静下来。念奴色艺双全,其声名一直传至后世。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赤壁:是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

  师:púqí蒲圻。

  生:“蒲圻púqí县西北。”“怀古: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师:很好,请坐。下面请同学们把整首词齐声朗读一遍,并请同学们注意词的大意和关键字词的意思。“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

  生:(读词)。

  师:好,请几位同学来解释一下黑板上字词的意思(出示幻灯)。谁愿意来读?好,你来读。“故垒”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军队的遗迹。

  师:古代军队的营垒的。

  生:遗迹。

  师:好,请坐。第二个词,“羽扇”。

  生: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

  师:你们觉得“羽扇”是什么?(面对同学们)

  生:手持的羽扇。

  师:对,手持的羽扇,就是今天所指的扇子。只不过做工跟材料跟今天的扇子有一点区别。第三个词“纶巾”。

  生:“纶巾”就是指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师:一般是指有身份的读书人的配饰。“樯橹”的意思呢?

  生:代指曹操的水军。

  师:代指曹操的水军,具体的意思呢?

  生:沉默。

  师:“樯”和“橹”分别指什么意思?

  生:“樯”是指一种摇船的桨。

  师:“樯”指的是一种挂帆的桅杆,而“橹”指的是一种划船的桨。在文中指代曹操的水军。好,请坐。“故国”什么意思呢?

  生:古战场。

  师:古代的战场遗留下来的遗迹,跟“故垒”的意思相类似。请坐。“尊“什么意思呢?请你来说吧。

  生:酒杯。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字啊?

  生:通假字。

  师:通“木”字旁的“樽”,酒杯的意思。很好,请坐。“酹”什么意思?

  生:将酒洒在地上。

  师:对。请坐。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并思考大屏幕上面的问题。(教师弄幻灯。)

  生:直接点。

  师:直接点?(弄不好)

  生:直接点。(一生在下面跃跃欲试)

  师:好,请你来给我点哈!(请下面的生)

  生:(弄课件)

  师:看来大家比我精通多了!谢谢啊!(生下去)“就这首词中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等谈谈你的感受,并且呢原因,谈谈原因”。(幻灯)下面请大家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请大家自己读,放出声来读。

  生:读。

  师:好,我请同学来谈。请你来吧!

  生:我比较喜欢“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多情应笑我”,就是周瑜他应该会?

  师:应该会怎样?

  生:嘲笑苏轼。

  师:为什们呢?

  生:苏轼觉得周瑜会嘲笑他多愁善感,然后苏轼就过早的长出了白头发。

  师: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才四十七岁,已经生出了白发了。那是因为他多情啦,他一直希望能够帮助国君成就一番事业,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却一直没有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所以过早的长出了白头发。好,请坐。(对一生),不好意思,你上课之前让我不喊你。但我觉得你有话说,还是请你讲吧!

  生:我喜欢第一句。

  师:为什么?

  生:着力的描绘了赤壁的雄奇之景。

  师:着力的描述了赤壁的雄奇之景。能否具体讲一讲呢?哪些词语能够体现出赤壁的雄奇之景呢?

  生:“浪淘尽”。

  师:“浪淘尽”,一“淘”字写出了大浪淘尽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时间又是多么的无情呢,时不我待啊。还有喜欢的吗?

  生:“故垒西边”。

  师:为什么?

  生:没想好。

  师:没想好,是吧?

  生:奥,知道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的景写得也非常的雄奇?这两句景写得的确非常的,哪个词?壮阔还是壮观。

  生:壮阔。

  师:“壮阔”还是“壮观”,哪个词好一些。

  生:阔。

  师:壮阔,这位同学用的是“雄奇”,都可以的。(板书:壮阔雄奇)好,非常好,请坐。而且景色还写得非常有力度和有动态感,一“穿”和一“拍”,显得强劲而有力度,也写出了词人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随着这些景物一起,心潮澎湃啊。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词的第一句读一遍,我们还是请刚才那位同学把你喜欢的两句读一遍,并且把你刚才谈的这个感受带进去,好不好?我来开头,“大江东去”。

  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读得比平时好多了。对于这次上课,我不能确定他预习了。)

  师:大家觉得和平时相比他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好,给个掌声。

  生:鼓掌。

  师:请你接着讲。(另一生)

  生:我觉得“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句话比较有感受。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句话描写出了当时赤壁之战的壮烈景象。

  师:这句话描写了当年孙刘联军攻打曹军的场景,在很短的时间内,孙刘联军仅仅用五万的军队把曹操二十万的军队,曹操当时号称是八十万大军,打得是片甲不留,落花流水。最后曹操带着一帮人马,从华容道逃跑了。那我们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句话能够体现出周瑜的什么特点呢?

  生:(一生想说)。

  师:好,请你补充一下吧?

  生:聪明。

  师:换一个词。

  生:智慧。

  师:有智慧,很好(板书:智慧)周瑜当年发起这场战争的时候才多少岁啊?

  生:二十四。

  师:二十四吗?三十四岁。正是风华正茂时啊。好,你们俩都请坐,接着说,你来吧。

  生:我对最后一句感受比较深。

  师:最后一句,为什么呢?

  生:表达了作者对赤壁的……。(生停顿)

  师:什么感受?

  生:作者觉得人生如梦,是一场空。

  师:苏轼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啊?

  生:因为得不到重用吧?

  师:你是带着怀疑的语气,是吧?

  生:恩。

  师:那“一尊还酹江月”什么意思?

  生:就是将一尊酒杯里的酒洒在地上。

  师:那苏轼为什么会发出这样一个行为啊?

  生:应该是缅怀先烈吧。

  师:缅怀谁啊?

  生:缅怀周郎。

  师:为什么要缅怀周郎?周郎对于他来讲不仅是有智慧的人,而且怎么样?

  生:英雄。

  师:哪个同学讲“英雄”啊?你来讲讲。(教师发现这位同学了。)你先请坐。你来补充一下。

  生:缅怀周瑜是因为周瑜是古代的英雄豪杰。

  师:豪杰。(板书:豪杰)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作战时英勇的表现,有勇有谋。

  师:大家注意他用的这个词。不仅是有谋而且是有勇气。他不仅是有智慧的人,还是有武功的人,是?

  生:文武双全。

  师:这样的人不可多得啊!好,请坐。所以苏轼既羡慕周瑜身上的那种聪慧,又羡慕他身上那种豪气。尤其羡慕他身上的这种聪慧。“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坐在屋里,喝喝茶,就打了一场历史上漂亮的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赤壁之战。好,请同学们接着谈,刚才谈到哪个地方?好,你来。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到战争的激烈。

  师:和后面的“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是不是形成鲜明的对比啊。大家都知道,战争中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牺牲生命。今天的世界,仍然有战争,战争往往给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家庭带来无限的悲伤和痛苦。课文虽然表面上写得很平静,其实是波澜壮阔的,隐含在文字背后是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景象,比如“穿”,“拍”,“卷”,既写出了作者心潮澎湃,又写出了现实的不平静。面对不平静,动荡不安的现实,作者的内心怎么能平静得了呢?怎么能不波澜壮阔呢。很好。请坐。请你说。

  生:“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苏轼他心中有国有民。

  师:所以愁白了头,对吧?好。请坐。接着谈。

  生:因为我喜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写出了江山的壮美,所以引得英雄人物都去为他牺牲生命。也引发了作者对古代人物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他爱国的敬佩之情。另外我还想到了一首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师:我正准备讲呢,被你讲了。

  生:呵呵。

  师:我真是词穷了,哈!这是谁写的啊?

  生:毛xx写的。

  师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江山是如此的美好,他引得每朝每代多少弄潮儿为它抛头颅,洒热血,多少弄潮儿为它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啊。好,请坐。再请一位同学来讲讲。

  生:我喜欢最后一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师:为什么?

  生:作者功业未就,长出了白发,有人生如梦之感。他觉得自己没有周瑜那么有成就。

  师:对呀。作者已经四十七岁。他二十二岁跟他的弟弟苏辙从四川眉山考到京城,是全国的头等状元,少年得志。同一年一家产生了两个进士。在这之后,他被派到民间做官,后来又被招到京城,再后来又被派到杭州,再后来又被贬到民间,一直被贬到我们今天的海南岛。也许在我们今人看来,去海南岛的路途不是很遥远,但是完全靠车马来代替步行,同样显得非常遥远。而且在海南岛,生存环境又很恶劣。可以说,他一生多难。下面我给大家出示一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请你来读一下(对一生)。

  生:读。“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因文获罪。在黄州时,苏轼四处游山玩水。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而感叹,因写下此词。

  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到达湖州,到任不久,一场灾祸便从天而降。在这场灾祸中官场和文坛泼给他一身脏水。一些品格低劣的文人充当了急先锋。例如,舒?”

  师:舒亶dàn。

  冯建豪:“舒亶dàn与何正臣等人,写文章告诉皇帝,说苏轼到湖州上任后写给皇帝的感谢信中“有讥切时事之言”。又如高官李定,归纳了苏轼的许多罪名,说苏轼“所为文辞,虽不中理,亦足以鼓动流俗”,等等。又如小官李宜之。在安徽灵璧县听说苏轼以前为当地一个园林写的一篇园记中有劝人不必热衷于做官的词句,竟也写信给皇帝检举揭发,并分析说这种思想会使人们缺少进取心,也会影响取士。苏轼被押到汴京,关进大狱。前途险恶,生死未卜,苏轼一度相当悲观。在押往汴京的途中,他曾想跃入江中自尽。入狱后曾多次自杀。经过一番波折,最终贬官至黄州。”

  师:好,请坐。苏轼就是在这样一种心境下写这首词的。周瑜二十四岁被任命为中郎将,三十四岁打了赤壁之战。对比自己,如今的状况如何呢?所以不得不引发苏轼的无限感慨啊?我看大家也很有感触。好。请大家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一直读到最后,开始。

  生:读“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师:课文里面还有一句话“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我很喜欢这句话。但我想请同学们来讲一讲这句话的意思?请你来讲。

  生: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出嫁,周瑜英姿勃发。

  师:这个“初嫁”是什么意思啊?

  生:就是刚刚过门的意思。

  师:过门。

  生:对。

  师:“遥想公瑾当年”,“当年”指的是哪一年?

  生:小乔嫁的那一年。

  师:还指哪一年?

  生:赤壁之战发生的那一年。

  师:赤壁之战发生的那一年。在课文里面苏轼描述的是这个意思。历史是怎么记载的呢?小乔嫁给周瑜时二十四岁,赤壁之战时周瑜是三十四岁。那他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场景放在一起呢?而中间的时空都被泯灭掉了呢?这中间隔了十年,为什么作者把小乔嫁给周瑜放在赤壁之战的前面呢?你先请坐,大家好好想想。(生思考)哪位同学讲一讲,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啊?他弄错了吗?按理说他这么一位有学问的大词人不应该弄错的。请你讲吧。

  生:刚开始是写他英雄雄伟,英气勃发。十年之后,写到他的另一番作为,将战场上的士兵消灭得灰飞烟灭。他的功业那么早就有了成就,但是苏轼自己却功业无成。

  师:也就是说,他在这里这么写是为了突出周瑜的成就,是吧?有美女伴在左右,又事业有成。就如我们今天所说的?

  师生:爱情事业双丰收。

  师:怎么不令人羡慕呢!不过我在这里要澄清一个事实。(教师弄幻灯片)

  生:再来一下子。

  生:再来一下子。

  师:怎么还是这个啊?(幻灯)

  师:《三国志吴志周瑜传》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周瑜从孙策攻皖”,孙策是周瑜的顶头上司,“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其实这个事件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是苏轼在词中把历史事实进行美化。另外一方面把时间缩短,都是为了突出周瑜的功业,以及自己对周瑜的这种羡慕之情啊,因为苏轼跟他的父亲苏洵,身上有纵横家的影子,他还是希望能够干一些事的。好,请坐。最后,我有一个问题。面对眼前的这个英雄,那苏轼怎么样来调适自己或者说他怎么样看待自己和周瑜的这种差距呢?这可能是我们所有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当你遇见另外一个人的时候,或者说遇见另外一个非常优秀的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你怎么办?你怎么样看待自己和他的这种差距呢?请大家先把这个问题思考一下。

  生:思考。

  师:大家也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我请一位同学奥。请你来说说

  生:(这个是平时上课喜欢接老师话的学生,但今天上课就不主动了。但我知道他肯定有话说,所以找了他。学生上课有话没话,细心的老师是能感知的。)如果是我的话,我会羡慕他这种才华,而且我会学习他的一些优点。

  师:学习他什么呢?

  生:学习他的足智多谋以及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到的。

  师:也就是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啦?我们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好,请坐。你讲的是你,但如果是苏轼呢?

  生:我觉得苏轼他是,我觉得应该可以从……(生停顿)

  师:怎么说?

  生:他说人生就像一场梦境,还是举起酒杯祭奠一下这万古长流的大江和明月。

  师:为什么要祭奠长江和明月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吧。

  师:安慰。好,请坐。他点到了。要祭奠长江和明月。我们再深入一下,他为什么要祭奠长江明月啊?我们今天举行祭奠的时候,很少有人祭奠景物的,那苏轼为什么要祭奠长江明月呢?刚才你告诉我你上课不想回答问题(对一生),但我现在发现你在喃喃自语,请你来讲讲吧!

  生:(这位同学肚子不太舒服,上课之前就打招呼让我不要喊她。但对这个问题,她有想说的意思。)就是对于苏轼来说,因为长江明月见证了周瑜的赤壁之战,他通过祭奠长江明月来怀念周瑜赤壁。

  师:好,请坐。你的意思就是说明月是历史的见证人,见证了当年那场漂亮的战争,这还是来祭奠周瑜,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有没有哪位同学有不同的看法,请你来说说

  生:(主动说的)白天哪有月亮?

  师生:哄然大笑。

  师:这是一个很客观的问题。战是白天打的,没有月亮怎么办呢?

  生:江不在哪儿吗?

  生:是凌晨的时候。

  师:那个时候,有没有月亮,我们不清楚,不管是白天打的,还是晚上打的,但是如果说长江明月它是有生命的,周围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仍然是历史的见证人。他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非常真实,还有没有不同的说法?

  生:(主动)借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师:我们说借酒来消愁?

  师生:消愁。

  师:借酒消愁愁?

  师生:愁更愁。但是苏轼是非常乐观的人,他酒喝得越多,越助兴。接着说。

  生:对赤壁周围景物的一些感受,明月比较皎洁,以及为人类做出贡献。

  师:非常好,大家给她掌声。

  生:鼓掌。

  师:我们鼓掌以后再说原因,请坐。明月是皎洁的,是无邪的,是永恒的。那世间有什么东西比明月更能够永恒呢?我们学过《前赤壁赋》,文中有这两句话,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携飞仙以傲哟普,抱明月而长终。”“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无尽藏也”,也许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种种的原因,他不能够实现自己纵横家的理想,但他没有放弃。而且他也一直在追求着他的艺术梦想,艺术是永恒的呀!“苏东坡一生坎坷,正如他自己所说“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他从民间考进朝廷,又从朝廷被派到民间,又从民间被征召回朝廷,最后又被贬到民间。他一生大起大落。在世时受到的最高的待遇就是几代皇后始终对他信赖有加,几次挽救了他的生命。1101年苏东坡病逝于从海南北返常州的途中。享年六十四岁。从世俗意义上讲,在他死后,他的地位也达到巅峰。他的诗文价值连城,被当做国宝对待。这也使得我们今人能看到更多的苏东坡的作品。“南宋的高宗皇帝坐在新都杭州,开始阅读苏东坡的遗著,尤其是他那有关国事的文章,越读越敬佩他谋国之忠,越敬佩他的至刚大勇。为了追念苏东坡,将苏东坡的孙子苏符赐封高官。”但是,这一切对于苏东坡却如同尘土。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他的真正的意义在于“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幻灯)

  师:好,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今天的作业就是“熟读课文”。好,下课。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fw/548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