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800字

儒家,脚踏实地

| 点击:

【www.xzxrv.com--读后感800字】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文详细解析
篇一:儒家,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文讲评学案

【真题再现】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分)

【题目背景】

北京今年的高考作文,正如2009年的作文一样,我们可以很轻松?联想到它的背景。2009年北京卷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源自2009年新年狂欢夜上北大许智宏校长向全校师生所献的歌。而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与温家宝总理的诗歌和书法有关。

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向师生们做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若有一些关注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并赋诗《仰望星空》,该诗于9月4日在《人民日报》上刊载。2010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大学,与同学们共度“五四”青年节。北大学生李丹琳现场写下一幅“仰望星空”的书法作品送给温总理,温总理也当即挥毫,写下“脚踏实地”回赠北大师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作文题目就一定有很强的政治色彩,相反,这是一个极富张力的题目。写好这个题目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两个核心意象的象征意义深刻。“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分别象征着什么呢?“星空”意味着什么,为何要“仰望”?“仰望”这个动作与人的内心有怎样的关系?何为“大地”?人脚踏上“大地”,这个动作与行为有什么象征意义?“脚踏实地”对人类意味着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考生可以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第二,凸显关系类作文题的思维考查。显然,这个题目要考查“星空”与“实地”的关系,同时,还暗含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多重关系的分析与把握,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注重思维的考查,是近些年高考命题的方向,此次命题再次扣紧这一能力的考查。 第三,知性与感性的融合激发思考与想象。知性的考生,可以通过分析两个意象之间的关系,发现深刻的道理,展现自己的思维能力。而感性的考生,可以描绘优美而深邃的画面,抒发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这个题目实现了知性与感性的和谐统一,给了考生更广阔的展现自己的空间。

这样的题目从大处落笔,考生可以写新时代,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理想和信念的鼓舞下不断进取,这是成功的内在动力;又要有脚踏实地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理想、信念不懈奋斗,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这样写来,视野开阔,充满激情和奋斗的力量,给人鼓舞。

也可以从小处落笔,从个人的目标写起,把“星空”当成自我的目标,把“脚踏实地”作为实现目标的精神和途径。然后,让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国家民族的未来联系起来。这样写来,气势磅礴。但如果只写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星空”“大地”这些意象,就很难有更深的含义。

【审题导引】

今年北京的作文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也引发考生对理想和实干的思考。“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一个关系型命题作文,要揭示二者的关系。“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只有胸怀远大,才能找到人生中为之奋斗的事业;而只有在脚踏实地中,我们才能一步一步接近理想。这应该是这篇文章的最佳立意。 抬头仰望,星空浩瀚,蔚蓝而深邃,引人无穷遐思;“脚踏实地”,步履坚实而厚重,迈开大步,阔步前进,美好的明天令人神往。中间的那个“与”字,让美梦与实在浑然天成,瞬间,天地更广阔,想像无穷已:仰望星空,我们对明天充满自信;脚踏实地,我们对今生更加眷念„„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1.从构筑精神家园的角度立意:让信仰、理念的旗帜高高飘扬。

可以写个人、集体乃至民族的精神之旅,表达自己对题目的个性化阐释:为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个目标而矢志不渝终生无悔,并坚信美丽的星空一定会在我们的心头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我们可以立意为:从自我出发,把星空当成自我的目标,以仰望的姿势,高山仰止的心态看待人生理想。这样写,可能有点“小家碧玉”,不够大气。这样写,容易切入,可能得分上四平八稳,当然还要适当联系“脚踏实地”,不然就缺乏辩证性和思想深度,不容易得高分。

可以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2.从心动更要行动的角度立意:让汗水、拼搏的足迹清晰留下。

可以写个人、集体的奋斗足迹,阐明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千里之行,始下足下;脚踏实地才能飞上高空。我们可以立意为:把二者的关系理解为国家和民族的明天或者未来需要我们一个砖头一个砖头的砌,一匹瓦一匹瓦的盖,朝着无穷尽的未知领域,进行不懈的探索。这样写来,气势不同,思维维度显得广大了,学生写起来还会有激情。这样写,切入点好,立意上有深度,有厚度,容易做到内容丰富,得分上可能较前面的立意好一些。写作中当然还要联系“仰望星空”。

可以写夹叙夹议的记叙文或议论性散文。

3.从二元辩证的角度立意:让理性、成熟的品质流泻笔端。

可以写“仰望星空”我们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脚踏实地”我们才不会沉湎于虚无的梦境,展示自己对题目独特的解读:步行,向着天空;梦在远方,路在脚下;脚踏实地,眼放前方;身立地面,心向云端;心在远方,脚在路上。例如可以立意为:要在理想和信念的鼓舞下不断进取,这是万事成功的内在动力;又要有脚踏实地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理想信念不懈奋斗,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这样写,具有极强的思辨性,如果写成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可能会气度不凡,而获得高分。对于逻辑思维(思维品质)差一些的考生而言,在行文、构思上有一定难度。

可以写成小小说、议论性散文等

但从阅卷现场传出的信息,很多考生对题意把握不够准确,理解得不清楚(星空和实地的比喻义象征义),不全面(偏一方或偏到第三方),立意也浅薄简单。不懂得对象的特点(星空的特点是辽阔深邃博大高远美丽等,实地的特点是广阔辽远沉稳踏实等),推不出其意义(星空比喻梦想目标追求理想信念等,实地象征踏实行动等);思维品质的欠缺还体现在不懂得全面(对立统一)发展(由小至大)地看问题。

能做到准确点明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比喻义象征义,对二者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的考生不多。不少考生在作文开头又另外写了一个寓言,一首诗,或别的材料,就是不阐述题目的含义,然后动笔就否定一方,大多数是否定了仰望星空,说其是虚幻不切实际的,然后举了牛顿爱迪生等例子,说明科学家都是脚踏实地,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问题是作文题目是“××与××”,很明显说的是二者关系的,你凭什么否定一方,肯定一方呀?甚至跑到第三方去了?

审题立意参考:

切题:

1.二者是双生花;

2.二者调和;

3.仰望星空为脚踏实地定下目标,脚踏实地是仰望星空的基础;

4.从仰望星空开始,由脚踏实地实现;

5.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基本切题:

1.仰望医学的/文学的/科学的星空,某名人脚踏实地取得了成果;

2.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个人/国家/人类得到好处;

偏题:

1.星空飘渺,无法触及,我们活在当下,应脚踏实地;

2.不能光仰望星空,而不去脚踏实地,否则就会有麻烦,所以要脚踏实地;

3.仰望星空就是仰望人间苦难,我们要脚踏实地;

4.仰望星空,看见一颗颗伟人之星(贝多芬、陶渊明、苏武);

5.仰望星空,那颗星星是奶奶,我想起了奶奶,奶奶教会了我要脚踏实地;

6.仰望星空没有意义,我们要脚踏实地;(脚踏实地没有意义,我们要仰望星空)儒家,脚踏实地。

7.以上这些名人都是脚踏实地的,什么是脚踏实地呢?脚踏实地就是忠于职守,敢于付出。

跑题:

1.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需要坚持,需要毅力,需要奋斗。

2.为了实现梦想,我们要脚踏实地,而脚踏实地需要目标,需要坚持,需要勤奋。

3.要坚持梦想,也要坚持脚踏实地,所以坚持怎么样。

【考场标卷作文】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北京一考生

华夏文明,浩浩荡荡,历经千年,滋养了一种独有的文化境界。老舍先生曾说过:“中华文化即如一枚熟透的桃子。”我以为真正熟透的文化则必有一大气度,这充盈着智慧的中华文化恰兼备了“仰望星空”的想象,又饱含了“脚踏实地”的坚实。

多少次,在灯下展读《论语》,其中我最为珍爱的句子便是“君子和而不同”。思虑中,仿佛看到催生中华文明的母亲河畔,泥沙俱下。当先贤们面对生存的艰难,当衣食成为他们最初追逐的目标,脚踏实地便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李泽厚先生曾提出“地理决定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便成为民族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孔子代表的儒家文化,推一“和”字,正因只有脚踏实地地团结拼搏才能战胜自然环境的艰难。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因为生存是第一位的,故此,有了这脚踏实地的坚实做派。手捧《庄子》,又为另一种气象折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鹏之志中,我们分明可见一种仰望天空的大气。列子御风而行,多少次,我目眺苍穹,想象着这样一位得道者,借风势,如大鹏展翅般“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直上”。人与自然就在这样的大胆想象中融洽着,从而有仰望天空的勇气。

遥想唐朝盛世,开元天宝。那时的长安城,城内来自世界各邦的异域之士随意出入,裹挟他们的文化而来,又裹挟华夏的文明而去,这样的交流促进了盛唐文化的大发展。因为脚踏实地,所以忧愤深广;因为仰望星空,所以雄浑壮阔。读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沉郁顿挫中感悟到一个脚踏实地的华夏子民,对生养自己的这片热土那深挚的爱。读李白“天姥连天向天横”“黄河入海流”,大气魄,大手笔,是仰望天空的“摘星人”方能道出,此言只可天上有。读王维,则既兼有了脚踏实地的现实关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有那空灵闲逸的笔调——“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一种禅味顿然扑面而来,闲适安逸中投射出深不可测的气度。这可谓是能入能出者,既脚踏大地,又能仰望星空也。

一种文化,美到极致,便总可入现实与虚幻之间。这仿佛中国艺术,无论绘画抑或戏剧,

都讲究个虚实结合,文化的大美,便正在这“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的双重关怀里散发着芬芳。

专家组评分:一类文上,内容20分 表达20分 发展20分 总分60分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阅卷专家组评定的标杆范文。文章所以被定为标杆范文,由以下几点特色决定:

1.立意高远。文章以“文化”为点快速切入,综合运用高远立意、虚实立意、辩证立意,站在历史文化高度快速构思。开篇提出全文主旨:“我以为真正熟透的文化则必有大气度,这充盈着智慧的中华文化恰兼备了‘仰望星空’的想象,又饱含了‘脚踏实地’的坚实。”此主旨显得立意大气、高远、精准。

2.材料丰富。文章回首中国文化诞生与演变的过程,历史典故信手拈来,诗词名句的运用恰如其分,《论语》的“君子和而不同”、《庄子》的“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直上”的大鹏、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李白的“天姥连天向天横”、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等等,将中国文化的大美尽展无遗。

这是一篇考场最典型的旧“文化作文”:典雅、极致、文采飞扬,而又思想深刻、思维犀利。

得分点 大气华美 典雅丰富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北京一考生

有位名人说过:“一个民族总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

仰望星空,那真理让我苦苦追寻,仰望星空,那博大的胸怀拥抱着我。

仰望星空,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回忆着过去,憧憬着未来,而脚踏实地便是与仰望星空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是一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彩虹桥。

我们都很熟悉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工人同时在砌墙,有一位智者走过去问他们在干什么,其一说,他在砌墙;其一说,他在修一座高楼;其三说,他在建设一座城市。

智者听后断言,第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够做一个会砌墙的工人,因为它的心中只有砖头;第二个人有可能只成为一名小有成就的工程师,因为他看到了砌墙的作用;而第三位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不错的建筑师,因为他能将一块砖与一座城市联系起来。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人中,第一个人只懂得埋头做事,不懂得抬头仰望星空;而后面两个人却不一样,在他们的心中,装有比“墙”更为宏大的事业,只是,最后一个比第二个的心志更为高远而已。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差距似乎很巨大,但理想往往也就在一些微小的事情中表现出来。

思迥异,做不同。这话在这三个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哈佛大学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统计:在对当时一群学识水平、家庭背景等都不相上下的年轻人的采访中,只有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只有3%的人具有长远的清晰的目标,而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人生都无明?的规划。

许多年后,这些接受调查的年轻人都白发苍苍了,再对当时接受调查的年轻人进行回访时发现,当时那些漫无目的的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那10%的人成为了社会的中上阶层,逐渐升职,家庭、事业都令人满意,只有那3%的人成为社会的精英和他所在领域的领袖人物。

毫无疑问,第一类人是从不仰望星空,也不懂脚踏实地的人;第二类人则生活得踏实、充实,那3%的人便是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人。

在每个人的童年里,仰望星空是一件非常美好的趣事,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幻想,有不少人的梦想,就是从小时仰望星空开始的。可又有多少人坚守了自己童

年的梦想呢?这又让我想起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对渴望成才的年轻人说的话:“有目标,沉住气,悄悄干。”

是啊!仰望星空可以给自己确定人生的目标,但如果沉不住气,这个目标就会飘然消逝。虽然每一个人的梦想各不相同,但是,希望我们都能怀揣梦想,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向梦想成真的地方。

专家组评分:一类文上,内容20分表达19分发展19分总分58分

名师点评:

1.名句作引,比喻释义。这位考生间接而概括地引述了温总理的诗句,并且,用比喻来诠释了脚踏实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作用。

2.事例经典,论据充?。为了进一步阐明自己提出的观点,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主要引入了两个材料:其一,三个砌墙工人的故事;其二,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调查报告。本来,这两个材料在新鲜上都不占优势,但是,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分析阐释,却是很到位的。

3.深入分析,角度各异。对两个材料的分析阐释角度还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于“思不同,做迥异”,而后者则侧重于三类人最后的人生结果上。如此,使论述的角度多样化,也体现出作者思维的灵活性。

得分点:论据经典 论述有力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致墨子的一封信

尊敬的墨子:

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大美妙,因为从你那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终于,我一眼望到了你。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你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坚实、不屈。

我终于明白,你并非不会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制造苍白无力的口号的其余诸子,你宁愿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这片星空划出更绚烂的光芒。所以,你总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息,你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在这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两千年后,你的脚步也越发显得坚实、有力。

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学习
篇二:儒家,脚踏实地

敬爱的党组织: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月的高级党课学习马上就过去了。通过这次党课的学习,各位老师对党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使我深受鼓舞和教育。我对党组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次自己从思想上得到了升华。我明白了入党,首先要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入党,入了党要干些什么。弄清楚了这些,才能够在入党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为入党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次党课,更加坚定了我为****奋斗终生的信念。 第一次党课上,黄迪民教授给我们讲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节课给我的触动很大,自己以前很少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很少读儒家、道家的那些学说。这节课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从哪一方面去完善自己。第一节课的重点是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如果这些观念还没有确立,那肯定是失败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不由得想到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其实做到很难。作为预备党员,我们要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关心同学,帮助同学。学习成绩不一定太过优秀,但一定要勤奋刻苦;工作不一定最出色,但一定要兢兢业业。这样才不愧于预备党员这个称号。

第二节党课讲的是执政党建设六十周年的历程与基本经验,看的高新民教授的录像。党建的经验对我本人的成长也有很大启发。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大学生,风华正茂,激情洋溢,富有生机和活力,充满创新和挑战的热情。允许我们犯错,但一定要及时改正,要与时俱进,灵活应变,我们要有梦想,但不是妄想,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向着目标努力,不要不顾实际情况,去走捷径。就自身而言,在大二上学期总感觉自己很忙,为了一些不太重要的会议而影响学习,到头来忙了半天就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大二上学期,我弄反了学习、工作的重心,结果可想而知,成绩一落千丈。但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很多,成长了很多,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我会认真改正。从党的历程中,我们得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回顾过去,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第三讲是秦华宇教授教导我们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做一名合格的***员。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一定要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党员的义务,这样才能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基本知识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有很多同学认为背党章不重要,贵在实践。其实理论与实践是要相结合的。必须以党的基本知识来武装自己,尤其是预备党员。只有理论知识掌握好了,在实践中,我们才不会走太多偏路。学校的“红色先锋”党务知识竞赛,还有学院中预备党员选拔时的党章考试,都很有必要。党章的了解程度在一定意义上能反映一个人党性修养。如何让充分发挥先进作用,对我们预备党员来说并不陌生。关键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是一名预备党员。别人不想做的事,我们要学会去承担;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作为预备党员,一定要吃苦在前。

第四节党课是看的录像,预备党员怎样过好预备期。这一节课虽然讲的很短,但对我们非常重要。在这一年中,我们预备党员依旧要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同时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态度来面对问题,提高党性修养。最重要的是要端正入党动机。学院中对即将转为预备党员的积极分子进行谈话,从中了解他的入党动机,这一点很好。很多人的入党动机不纯,导致当官后贪污受贿,把自己送上不归路。在预备期中,我们要自觉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深化改革,起模范表率作用。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一定要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实践中做艰苦创业的模范。***同志曾经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员仍然要讲理想、讲大局、讲奉献、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在这一年中,我们更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想问题,办事情,做决定。都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儒家,脚踏实地。

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为人民大众的解放和幸福而建立的。人民的解放,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引下,自己起来去斗争,去夺取;人民的幸福,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去奋斗,去争取,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胜利成果。“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

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分水岭,是真***员和假***员的试金石”。周恩来总理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个***员和积极分子都应该为实现党的根本宗旨而努力奋斗!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我们每一位预备党员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党课虽然结束了,但我明白自己还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增强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根本宗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学习。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一定会更加认真负责,牢记党课学习的东西,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严格地用正式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向优秀的党员同志

2015新疆远程继续教育答案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基本特点
篇三:儒家,脚踏实地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基本特点

一.单选题

1.习近平总书记引《论语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D

A.学习的最好教师是兴趣

B.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性

C.如何学习

D.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

2.“制天命而胜之”的著名论断是()提出的。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D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3.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成立于()。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D

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

4.“中庸之道”是()的伦理思想和方法论,但它更是汉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诗人

5.根据本课程,()强调我们应坚持开放包容,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D

A.“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位卑未敢忘忧国”

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6.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外在动力。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A.对

B.错

7.1996年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经过数年的调查、积累、撰写和修改,推出了题为“我们的创造的多样性”的报告,深入论述了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A.对

B.错

8.“与天地参”的学说出自《易经》,表现了人和主义的理念。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A.对

B.错

9.“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出自()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A.《尚书》

B.《诗经》

C.《老子》

D.《易经》

10.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其路径是()。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A.知行合一

B.团结奋斗

C.脚踏实地

D.实践探索

11.文化精神,就是推动和指导人们实践的思想,亦即世界观和人生观。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A.对

B.错

12.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的思想。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A.“仁”

B.“和”

C.“爱”

D.“义”

1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观念,是中国精神的核心理念。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A.对

B.错

14.1998年,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A.对

B.错

15.孔子将( )看作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A.爱

B.和

C.仁

D.义

16.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A.对

B.错

17.“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是()提出的。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A.孔子

B.桓宽

C.孟子

D.袁宏

18.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中,修身是做人的关键。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A.对

B.错

19.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要前提、必然要求和必达目标。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A.对儒家,脚踏实地。

B.错

20.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成立于()。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D

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

二.多选题

1.根据本课程,( )的记述出自《尚书》。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DE

A.民为贵

B.重我民

C.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D.唯民之承

E.施实德于民

2.根据本课程,儒家哲人强调指出,“仁”的具体表现为()。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C

A.爱人

B.亲亲

C.爱物

D.仁政

E.王道

3.本课程提到,对于“中国梦”,我们充满了()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CD

A.理论自信

B.经验自信

C.道路自信

D.文化自觉

E.科技技术

4.根据本课程,习总书记在墨西哥访问时,引用了()经典语句。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E

A.“宾至如归”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D.“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E.“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本课程提到,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引袁枚《续诗品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

A.首要任务

B.责任

C.精神追求

D.生活方式

E.思想支撑

6.根据本课程,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位卑未敢忘忧国”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E.“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所范围也”

7.根据本课程,修身的具体做法包括()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E

A.博学之

B.审问之

C.慎思之

D.明辨之

E.笃行之

8.根据本课程,中国文化最早的代表是()。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E

A.《中庸》

B.《国语》

C.《尚书》

D.《论语》

E.《诗经》

9.张岱年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

A.刚健有为

B.和与中

C.崇德利用

D.天人协调

E.厚德载物

10.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独特标识包括()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E

A.修齐治平

B.尊时守位

C.开物成务

D.知常达变

E.建功立业

11.根据本课程,叔孙豹将()看作是不朽。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DE

A.兴旺

B.立功

C.发达

D.立德

E.立言

12.根据本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

标准答案:ABCDE

A.讲仁义

B.重民本

C.守诚信

D.求大同

E.崇正义 分数:10分) (

江西省鹰潭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篇四:儒家,脚踏实地

鹰潭市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 二 语 文 试 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⑴请按照题号顺序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另附的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在此试

题卷上答题无效。⑵考试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⑶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

卷、答题卷一并收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中的自由

曹雅欣

自由,在传统文化里并未缺失,在国学里是随处可见的。 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道法自然”,意思是:大道之行,既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这就是道之所在。

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紧密、更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强烈。一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逍遥游》中描述的那个叫做“鹏”的大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青天激越云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其实,庄子以如此瑰丽的笔墨哪里仅仅是在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那“鹏”正是庄子自己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

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遗憾的,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忧。回也不改其乐。”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这“乐”,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中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

可见,在中国文化里,无论是主张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主张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内心和精神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无论是脚踏实地的儒家,还是仰望天空的道家,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哲学的探讨。而对生命状态的存在,他们都毫无异议地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陃巷,都 1

可以也都应该自由而活。

甚至,提倡法制、法度严明的法家,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相矛盾。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法度之内是令行禁止,那么相对应的法度之外就是行动自由。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在,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所以,法家的“明法度”其实是更好地规范了“享自由”。

如果在现实社会的严格秩序之内,一个人的灵魂依然能充分体会到自由,那么这样的灵魂才真正具有力度,甚至具有艺术性。中国古代的士人就是如此。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受案牍之劳形、朝堂之艰险、宦海之沉浮、宵小之倾轧而感觉受到待遇不公、制度禁锢、官场奴役、志向束缚的时候,他们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逃避到山林隐逸而不问世事,不是投降于世道艰难而躲避退缩——他们总认为,遁入世外不是读书人的理想抱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负重前行中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才是真正自由的人生。所以,他们在任何困境里都努力自我调节,他们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赏花、雅聚、清谈„„这些构成了他们快乐纵横的自由王国。

儒家,脚踏实地。

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士人重压时的释放。自由,从来不在远方的乌托邦,而就在当下的轻安自在;自由,从来不依靠他人的给予,而全在自我的获得。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自由比心灵的自由强大有力。

(有删改)

1.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没有蕴含本文所说的国学中的“自由”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艺”,强调学生应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成为B. 庄子在梦中幻化为翩翩起舞的蝴蝶,感到舒适自得,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C. 荀子提出“礼法并举”,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认为在尊重礼义法律的D. 辛弃疾离开官场后,为排遣英雄末路、壮志未酬的苦闷和压抑,写下了大量田文武兼备、人格和谐的人。 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 基础上,百姓能自然为善生活自在。 园词,抒发了个人的闲情逸致。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中的“道”,就是道家的生命理想中的自由。 B. 颜回的“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就是儒家对自由的追求的典型表现。 C. 法家的“明法度”与自由的本质并不矛盾,而是为了“有秩序”的自由。 D. 若一个人的灵魂能充分体会到自由,那么他的灵魂就真正具有力度和艺术性。 A. 无论是主张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主张出世无为的道家,在内心和精神层面,2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他们的人生信条是一致的。

B. 国学中的自由随处可见,且呈现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C. 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现实社会是有严格秩序的,D. 儒家责任里的闲情,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法家理性下的游弋,土人重压时的释心的自由,就是由自己获得的一份轻妄自在。 但心可超越现实,是没有限制的。 放,都是自由的表现形式,是人获得自由的真实写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

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命具汤镬,趋烹奴,号于众曰:“奴叛主者视此!”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

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规画军饷,置邮驿。寻..

命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卒。

【注】①尉佗:赵佗,曾任秦南海郡尉,《三国志·吴书·陆瑁传》中有“昔尉佗

叛逆,僭号称帝”的记载。②世券:又称铁券,是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B. 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C. 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竣/仍莅山东/ 事竣/仍莅山东/ 事/竣/仍莅山东/

3 ②①

D. 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在古代官职任命制度中表示“提拔”的意思,与“贬”意思相反。 B.“洪武”为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明代的第一个年号。 C.“顿首”中“顿”是稍停的意思。“顿首”指行礼时,头轻轻低下,稍停一会儿,然D. “邮驿”也称“驿传”,是从早期专人送信演变而来的机构,主要负责递送文后抬起。 书,“步递曰邮,马递曰驿”。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真富有正义感。元末盗贼四起,他聚集民众保护乡里;十四年,同县之人王B. 何真战功卓著。在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后,他带兵击退他们,夺回了广州城;C. 何真识大体,顾大局。廖永忠奉太祖之命率领水军攻取广东时,何真到军门献D. 何真归顺后受到了重用。大军征伐云南时,皇帝命令何真与其子何贵一同前往,成、陈仲玉发动叛乱,他到元帅府状告他们。 在反击熊天瑞的进攻时大获全胜;广东人依赖何真得以保全。 上印章,并登记好所辖郡县的具体情况,奉上书表投降。 不久又任命何真担任浙江布政使。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译文: (2)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 译文: 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8-9题

定西番

牛 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8. 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三句。(5分)

答: 答: 9. 本词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1)《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辨乎 4

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 , ”。

(2)《论语》中,孔子认为无论见到“贤”与“不贤”都应有所得的两句是“ , ”。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请在选定的题号后打勾。)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沈二哥加了薪水

老 舍 四十来岁,扁脸,细眉,冬夏常青的笑着,就是沈二哥。走路左脚迈出,右脚得想一会儿才敢跟上去。

自幼沈二哥就想作大人物,到如今可是还没信儿作成。他谨慎,老于世故,并不是怎样的惊天动地,还总是受着压迫。

只有一点安慰——凡事他都“想想看”,躲开了许多钉子。真的,嘴按在沙窝上,不疼,怪憋得慌。躲开了许多钉子也躲开了伟大,安慰改成了失望。

对家里的人,他算尽到了心。可是他们都欺侮他。太太又要件蓝自由呢的夹袍。他照例的想想看。

“想想看,老想想看,”沈二嫂挂了气:“想他妈的蛋!你一辈子可想出来什么了?!” 沈二哥的细眉拧起来,太太没这样厉害过、野蛮过。他不便还口,老夫老妻的,别打破了脸。太太会后悔的。

可是一两天了,他老没忘了她的话。那好象是一个启示,一个提醒,一个向生命的总攻击。这不是压迫,不是闹脾气,而是什么一种摇动,象一阵狂风要把老老实实的一棵树连根拔起来,连根!他仿佛忽然明白过来:得干点什么,要干就干,再没有想想看。

是的,马上给她买自由呢,没有想想看。生命是要流出来的,不能罐里养王八。不能!三角五一尺,自由呢,连价钱也不还,劲儿!沈二哥的平腮挂出了红色,心里发热。生命应该是热的,他想,他痛快。

“给你,自由呢!”连多少钱一尺也不便说,大丈夫气。“你这个人。”太太笑着。 衙门里同事有三个加了薪。沈二哥决定去见长官,没有想想看。沈二哥在衙门里多年了,哪一件事,经他的手,都没出过错。加薪没他的事?不可以!他挺起身来,自己觉得高了一些,去见司长。

5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dhg/12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