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鲁迅与中华民族劣根性

| 点击:

【www.xzxrv.com--学习资料】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鲁迅与中华民族劣根性

  一、鲁迅对中华民族劣根性的大胆揭露

  从小就开始接触鲁迅的文章,但真正爱上鲁迅的文章,那得从初中课堂上学习《阿Q正传》一文算起。文章虽然描述的是一个为世人所忽视的乡下无赖汉,但却从此人身上深刻折射出了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中,中华民族形成的劣根性:

  (一)精神胜利法

  关于这一点,鲁迅在文中有如下描述:阿Q与人家打架吃亏时,心里就想道:“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于是他也心满意足俨如得胜地回去了。对于精神胜利法我们无从定义,但它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当一个人受到屈辱、遭到失败,很不得志的时候,用自欺欺人的方法,忘掉失败和耻辱,反认为自己获得了胜利,以获得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满足。中华民族的这种特征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这根源可以追溯到儒学、佛教上。比如,自古人们就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地带,故称中原。到了近代,国人丢失了汉、唐、明的气势,但从皇帝到平民百姓仍以“天朝大国”自居,做着欧罗巴诸国归依我天朝的黄粱美梦。

  比如,晚清统治者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乃文明之邦,是天朝,其他国家乃夷蛮之邦,还不配跟我们天朝交往,于是关着国门大做千秋美梦。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之后,心里还在想:你们的炮弹里的火药还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呢,有什么好猖狂的!这种思想的错误之处与鲁迅对阿Q的描述一样:都他们没有任何的原则,不是通过现实的奋斗来实现某种程度的超越,而只是作一番精神上的假想,求得虚妄的胜利。这种精神胜利法,只会麻痹国人的斗志,不利于现实的改造,不利于人类的进步,是我们应该扬弃的。

  (二)“主―奴”两重性

  鲁迅曾说过:“专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却奴性十足。……做主子时以一切别人为奴才,则有了主子一定以奴才自命。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动摇的。”鲁迅的这番话是对国人的“主―奴”两重性的精辟描述。国人的这种特性的根源在于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几千年来,这种制度、观念已经渗透到了每个国人的意识深处而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便是这种制度的典型写照。对于统治着自己的任何一级的主子,自己是卑躬屈膝的奴才;一旦面对自己统治着的任何下级的人来说,自己就变成了可以大发淫威的主子。形成中国国民性的弊端的根本原因,是不平等的绝对权力统治的结果。如果不彻底地改变这种以等级特权为基础的专制体制的统治方式,使得整个国家形成自由和平等的秩序,那么这种国民性的弊端就很难得到根本的改变。

  阿Q好斗,经常有发起攻击的冲动。对待不同的敌手,他会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这往往都和他的思想深处的“主―奴”两重性有直接关系。在“犯讳”的问题上,首先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主动出击,毫不手软。与王胡打架,也是因为他非常渺视王胡,所以先开口骂人,接着又先出手打人,结果输了,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阿Q同假洋鬼子的冲突,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便已伸出头颅以待了。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轻薄。

  二、鲁迅大无畏的文艺革命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是鲁迅先生执着的追求,爱国主义是他的思想核心。他在矿务铁路学堂毕业后东渡日本学医。1904年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但仙台电影事件使鲁迅先生深受刺激,他深刻地认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自此,鲁迅便弃医从文,以文艺来医治国民的劣根性。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zt/647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