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

感恩大自然的句子|感恩大自然的小故事

| 点击:

【www.xzxrv.com--演讲稿】

  大自然是指狭义的自然界。它是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此物质世界是以自然的方式存在和变化着的,即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类和其它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长的基础。水、空气、山脉、河流、微生物、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等,都属于大自然的范畴。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了感恩大自然的小故事,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1、沙漠玫瑰的开放

  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地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松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过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都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出声,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我一下愣住了。

  是啊,在他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本身定在的那一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对于历史我是一个非常愚笨的、非常晚熟的学生。40岁之后,才发觉自己的不足,先前我只看孤立的现象,就是说,沙漠玫瑰放在这里,很丑,我要改变你,因为我要一朵真正芬芳的玫瑰。40岁之后,发现了历史,知道了沙漠玫瑰一路是怎么过来的,我的兴趣不再是直接的批评,而在于:你给我一个东西、一个现象、一个事件,我希望知道它们在更大的坐标里头,横的跟纵的,到底是在哪一个位置上?在我不知道这个横的跟纵的坐标之前,对不起,我不敢对此加以批判。

  了解这一点之后,对于某些传播媒体所给你的许许多多所谓的知识,你会从中发现,恐怕有百分之六十都是半真半假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从小就认为所谓西方文化就是开放的、民主的、讲究个人价值的、反抗权威的文化,是自由主义的文化。用自己的脑子去研究一下欧洲史以后,你就会大吃一惊:哪有这回事啊?西方文艺复兴之前是一回事,文艺复兴之后是另一回事;启蒙主义之前是一回事,启蒙主义之后又是另一回事。西方是自由主义的文化,这样一个斩钉截铁的陈述有什么意义呢?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感恩大自然的小故事

  2、树木的生存智慧

  长白山是一座死火山,山脚下土层厚的地方森林茂密,但是随着海拔的增加,覆盖山体的便都是黑色的火山石和白色的火山灰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使高大的乔木,甚至是灌木都望而却步了。

  但站在海拔400米向上望去,竟有一片片火样的颜色。向上攀登时,我才发现,那是一种成片的矮小植物正在绽放的花朵。

  当地人告诉我,这种开花的植物叫做高山杜鹃。

  我仔细观察这些高山杜鹃,它们只有几厘米高,它们几乎是贴着地面生长。虽然它们的生长环境是没有养料的火山岩,但那花朵却如一团团火焰在迎风怒放,高山杜鹃生机勃勃,比山下的高大树木更加盎然。管理人员告诉我,高山杜鹃之所以能在寸草不生的碎岩上生存,并绽放成一道美丽风景,最根本的原因是矮小,它们的植株只有几厘米,这达到了木本植物的极限。这使它们对养料的需求也达到了极限。而且,山上可以吹折树木的强风也不会波及到这些矮小的植物。

  所处位置越高,处世态度越要低调。虽说高处不胜寒,但高处仍然有风景,我想,这其中的玄机值得玩味。

  长白山脚下,锦江大峡谷边的原始森林里,有许多倒下的大树,游人见此,均感奇怪:这么粗壮高大的树怎么会轻易倒下呢?

  一位导游这样解释:这些大树的问题是出在树根上。一棵树的生长,不只是地上部分的生长,上面生长的同时,地下的根系也要随之生长。地上与地下的生长是成正比的,可以这样说,地上的树有多高,地下的根就有多长,只有地下的根系发达,才能为地上的枝干提供足够的水分、养料,也才会有足够的力量支撑地上的部分。倒下的这些树,都是根系不发达,根扎得不够深的树。这样,大的风雨袭来,它们便会轰然倒下,并且,如果根基不牢,越高大的树,就越容易倒下。

  我看了看那倒下的大树的树根,果然如他所说。

  所有的事物都依赖于根基,根基不牢,再恢宏的伟业也会在一瞬间回归到零。

  在长白山茫茫林海中穿行,常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稀疏生长或独自生长的树木,树身都不会太高,而且它们的枝干也弯曲不直。但成片的树木则每一棵都高大挺拔,从不旁逸斜出。

  阳光、水分是树木生存发展必需的条件,按这个生存法则,占有阳光、空间多的树木一定会比那些只顶着头上巴掌大一块天的树木要长得好。但为什么生存环境优裕的树木反而没有环境恶劣的树木高大挺拔?正在我迷惑不解时,一个当地人这样说,树也如同人一样,稀疏的树木因为没有竞争存在,就懒散着随意生长,这往往使它们长得奇形怪状,最终不会成材;而长在一起的树木,每个个体要想生存,就必须让自己长得高大强壮,这样才能争得有限的阳光、水分等生存资源,从而存活下来。最终它们长成了令人敬佩的栋梁之材。

  竞争,往往是让生命自强不息、锻炼成才的最好方法。

感恩大自然的小故事

  3、遗落的种子

  女儿兴冲冲地从学校带回四粒种子,小心翼翼地捧在掌心中摊开给我看,是扁平瘦小毫不起眼儿的那种。她说是辣椒的种子,希望妈咪帮她种。她把种子平均分布在盆底,郑重其事地交给我,童稚的眼睛满满写着期待。

  一转身,我就忘了这事儿,待女儿问及,才蓦然想起。觑个空当,在花园的角落里找出花盆,不暇细顾,打开装有培养土的袋子便掬土填盆。待回过神来,种子早就已经沦陷在土堆中不知去向了。这下可好,想着女儿的眼泪会淹没屋子,不禁有点着急。于是戴起眼镜,倒出盆土,半跪半趴在地板上,开始上天下地来回翻找。双手在土堆中几番逡巡探索,好不容易才寻到米粒大小浅白的三颗种子,另外一颗芳踪依旧杳杳,只得宣布放弃。

  细心地将三粒小不点儿置于盆中,上面轻覆一层薄土,大功告成,遂移入阴影处,静待小小种子发芽。

  女儿放学后总要探顾一番,热切期待绿色的芽儿迸出头来。几回下来,她失望了,同学的辣椒都已经长出好几片叶子,怎么她的连影子都没见到?

  生活里不停有新奇的事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久女儿开始养起蚕宝宝,每天兴高采烈地采桑叶,清粪便,给蚕宝宝铺陈一个干净舒适的家,然后抓起日日胖大的虫儿在衣服上,任其游走玩耍,边做功课。她已经忘记开花结实美丽的愿景了。

  见种子毫无动静,我将盆土倒出,和入园圃,化做春泥。

  花园里各色鲜艳的花朵占据我的心,陶醉在栀子、玫瑰、蝴蝶兰绽放的喜悦中,玉兰和茉莉飘来沁鼻的甜香,夜来香则是愈夜愈馥郁。俯身贪看莲花盆里追逐游戏的孔雀鱼,我的目光未曾驻足在盆边一株细细茁长的幼苗上。

  时光像漏斗里的细沙,滴滴流逝,三月的春阳带来四月的风和五月的雨,五月一个微雨的早晨,我看到了这颗遗落的种子;在已经遗忘的角落里,酢浆草兀自纷嚷,它矮壮的枝叶恣意舒展,稚幼的根抓紧不顶肥沃的土壤,努力长成一株生机蓬勃的植物。

  怎么认定就是当初遍寻不着的种子呢?

  我认识辣椒的叶子,尾端尖尖呈椭圆形,因着女主人锄草施肥随意泼洒的养分,它叶片发育得青翠繁茂,白色的小花间或点缀,矮矮一丛,蹲在石板道边,肥瘦恰好。小花凋谢后,结了两颗果子,阳光照耀映出透明的青白,啊,原来就是园艺店里一盆盆红白绿紫,明灭闪烁如圣诞灯饰的观赏型辣椒。

  夏日蝉声如瀑,它的果子转为橙红,叶子更绿了。

  我想到那些置身命运的幽谷中仍然奋力不懈的故事,现实的折磨逼人,绝望否?自然有些,但心中的火炬没有熄灭过,生命处处创造惊奇,写下的诗篇,令人悸动,不能平复。

  朋友问我:“近来心情如何?”我笑道:“种花使我平静。”蛰居家中的日子显得郁郁,纷乱的情绪难说明白,种花的确使我宁静祥和。看着生命一寸寸在抽长,呼吸泥土的芬芳,感受大地绵长幽远强韧丰沛的生机,我仿佛也更强壮了。植物无语,以静默,以茁壮,以盛开,以随风摇曳之姿告诉我什么是“生生不息”。

  这颗遗落的种子,在我幽暗的心中,点起了一盏灯。

感恩大自然的小故事

  4、鹰与蚂蚁

  由于近年来天气大旱,眼前这三只蚂蚁好久没有找到一片巨大的阴影来遮阳了。它们三只“老可怜”自从离开蚂蚁窝之后,一直想回去,回到那个混乱的窝,可是不管从哪个方向走,就是找不到回去的路。路已经被黑夜埋葬了。

  三只蚂蚁不知道回去的路已经被黑夜埋葬,它们还在义无反顾地寻找。尽管那个窝的江湖非常险恶,道义也已经不复存在,但那毕竟是它们自己的窝。

  这天,一阵沙尘暴刚刚过后,三只蚂蚁又开始上路了。走着走着,它们突然发现一个怪物在沙地里投下了一个阴影。怪物一动不动,阴影也一动不动。那是一只老鹰,三只蚂蚁爬到它投下的阴影之中,享受着阔别已久的凉爽。老鹰则想着另外一码事发呆,它看着万里黄沙,也不知道下一步要飞向哪里。它想,这样的景象,都是虎狼长期统治森林造成的。如今森林消失,栖居的大树也找不到了。

  三只蚂蚁当然不知道投下阴影的怪物是老鹰,它们也从来没有见过一只完整的、真实的老鹰,老鹰这么大的鸟不是它们能看得清楚的。可奇怪的是,老鹰却无意中听见这三只小蚂蚁在议论它。它们是从其他蚂蚁那里听来的,其他的蚂蚁又是从另外的蚂蚁那里听来的。

  蚂蚁甲说:“听说世界上有一种鸟,名字叫做老鹰。它们下的蛋比蚂蚁蛋大千千万万倍,它们的翅膀能盖住几个大蚂蚁窝。只是老鹰与其他小鸟相比,有个毛病,就是个性太强,志向太高,不能低下自己的头颅和其他小鸟相处,你俩说这样的鸟可恶不可恶?”

  蚂蚁乙说:“这样的鸟当然可恶,要是我见到老鹰,我会真诚地以朋友的身份开导开导它们,免得它们被小鸟们孤立。飞得高一点儿算什么嘛,我们哥几个爬着走还不是要周游世界。爬着走有爬着走的感觉,这也是一种活法嘛。”

  蚂蚁丙说:“两位大哥说得对,我知道,两位大哥讲老鹰的短处,就是暗示我不能像老鹰那样张扬自己的个性,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能轻易流露出来,遇到有肉的骨头,也要抬回来让哥哥们先啃。还有,爬行的时候,要让哥哥们先爬,我再爬。”

  蚂蚁甲和蚂蚁乙都赞扬蚂蚁丙悟性高,一点就通。不像有的小蚂蚁,即使现在老鹰就站在它们的旁边,它们都不知道自己究竟爬得多远。

  老鹰听着三只小蚂蚁在议论它,觉得很有意思。它故意带着自己的影子走了几步,那三只蚂蚁开始跟着老鹰的影子移动,过了一会儿,又到达了它投下的阴影之中。

  后来,蚂蚁丙变成了蚂蚁神学家。它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那个曾经在地上投下一个巨大阴影的怪物,就是上帝。上帝会移动自己的影子,在大地上爬行的生物,总是跟随着上帝的影子移动,直到永远。”

感恩大自然的小故事

  5、人·狼·情

  众所周知,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形成了一个不可改变的观念。而我所经历的一件事,却使我改变了对狼本性的看法。

  那是1964年10月,我们云南省队的一支汽车测量普查小分队,在滇西北地区进行普查找矿。工作车是由一台戛斯—63汽车改装的,车厢为封闭式,测量仪器固定装在车内,接收器放在车厢顶上。

  我们小分队一共八个人:一名司机,三名技术人员,四名武装警卫战士,他们每人配备一支冲锋枪,一支枪。

  10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们离开了纳西族聚集的秀美的小城丽江,依依惜别了巍峨壮丽的玉龙雪山,经石鼓镇向西北方向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所在地——保和镇进发,完成我们普查任务的最后一站,然后返回昆明冬训。出发前,一位纳西族老乡搭我们车一道去维西。

  过石鼓镇以后,我们沿着金沙江上游向西北方向前进。10多点钟,我们到了小镇巨甸,稍事休息后继续向正西进发。路上积雪越来越厚,尽管我们工作车的车轮较宽、花纹也大,并有前加力,但仍然不时打滑。下午两点多钟,面对路面上半尺厚的积雪,汽车终于无能为力,喘着粗气,车轮飞转,就是不能前进。但也绝不能后退,控制不住就有滑下山崖的危险。我们的人,包括纳西族老乡,一齐下来推车,并找些干树枝打眼,汽车艰难地一步步前进。正在这时,我们几乎同时发现,在我们车后200米的路上,一群褐黄色的东西慢慢向我们靠近。是牛群不像;是狼颜色不对。北方的狼大多是灰褐色的,怎么发黄呢我们正惊疑、猜测,纳西族老乡急喊:上克(去),上克,赶紧上车克,这是一群饿狼。我们不禁大惊失色,急慌慌爬上车,司机小王赶紧发动车,加大油门,前后加力,车还是在原地空转,真急死人了。这可怎么办这时狼群已靠近汽车,好家伙,一共八只,个个都像小黄牛犊似的,肚子吊得老高,后腿显得更细。战士小吴抄起冲锋枪奔向后车门,纳西族老乡大喝一声:干那亚(干什么)!他一手夺下小吴的枪,高声道:绝不能开枪打,打也打不着,枪一响,它们或钻到车底下或拐进树林,我们可就完了。狼群会不顾一切先把车轮咬坏,把我们看起来,然后召集更多的狼和我们拚命。我说那可怎么办老乡说别急,有办法。雪封山了,狼找吃的东西难了,一个个饿疯了,车上可有吃的我们几乎同声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给它们吃老乡像是下达命令。我们七手八脚把从丽江买的准备带回昆明的腊肉、火腿,还有十分珍贵的鹿子干巴,一块块,一串串往下丢。八只狼眼都红了,大吼着扑向这些食物,第一批丢下去的东西,一眨眼就吃光了。

  但它们不走,八只狼排成一排坐下盯着后车门。老乡继续下达命令:

  再丢下一些!我们车上放的肉品足有100多斤,豁出去了,保命要紧,扔吧!我带着哭腔说了这句话。第二批大约50多斤肉品飞出了后车门。八只狼又是吼着扑向食物,但吃的速度明显慢了,眼见每只狼肚子渐渐大了起来,吊得不那么高了。也就一袋烟工夫,八只狼还像刚才一样,整齐地坐着,盯着后车门。老乡看着我们每个人,异常坚定地又发了话:还有吗一点不留地丢下车,等我们回来从丽江再买,千万别心疼。我盯着这位我们刚刚相识的纳西族老乡,心里说:我们还回得去吗按照老乡的要求,我们将车上所有的肉品,包括我们特别舍不得的一点鹿子干巴,还有十几包饼干全都甩下车去,八只狼又是一阵大嚼,吃完了肉又试探性地嗅了嗅那十几包饼干,没动它。这时我清楚地看到八只大狼的肚子已滚圆滚圆,目光开始变得温顺,不再横排坐着,其中一只狼围着汽车转了两圈,又朝车前方跑去,其余七只狼没动。不一会儿,那只狼又跑回来,带着那七只狼朝松林钻去。

  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司机小王也从驾驶室下来,朝我们深深呼了口气,意思是说:“好险哪!我们又开始推车,仍然无济于事,看来我们今天有可能困在这里,如果再遇上另一群狼可就彻底完了。

  正在这时候,我们看见那八只大狼又钻出松林,跳到公路上。奇怪的是:

  每只狼的嘴里叼着一根大树枝,不知它们又想干什么我们只得又爬上车,警惕地观察着。司机小王干脆把头从驾驶室里探出来,我也打开一扇窗门看着群狼到底要干什么只见八只大狼把口里叼着的树枝分别放到汽车两个后轮下面。哈哈!狼给汽车打眼了,我高兴得大叫起来,狼见我大叫,只是朝我望了望,我也发现狼的眼光里没有敌意。接着八只狼一齐钻到车底,我正不解其意,却见汽车两侧积雪飞扬,一部分雪飘到山下,一部分雪堆向路边。工夫不大,八只狼又从车底钻出来,跑向车的前方,头朝前,尾朝车头一字排开,嘴一齐拱到雪里,朝前岔去,然后又头对头一边四只,一齐用强有力的后腿向后扒雪,路面渐渐露出来。我眼里滚动着泪花,大呼小王:狼帮我们扒雪了,赶快发动车。车果然启动了,徐徐向前。纳西族老乡也激动得和我们紧紧抱在一起。车向前,狼向两侧闪开,又一齐朝后跑去把树枝又衔了回来,车子刚好行到积雪厚的地方,又空转打滑了。八只狼又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先打眼,后扒雪,就这样每重复一次,汽车就前进一段。大约重复了10来次,车向前行进了一里多地,也就到了山顶,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汽车到达山顶后,狼不再叼树枝了,在我们车后仍然是一字排开坐着,不同的是,有一只狼稍稍向前。老乡告诉我们,那是头狼,主意大概都是它出的。我们激动极了,一起给狼鼓掌。

  可是这八只可爱的狼似乎没有什么反应,只定定地望了望我们,然后头狼在前,其余随后,缓缓地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zcc/592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