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后感

南京的甘熙故居-甘熙故居的故事

| 点击:

【www.xzxrv.com--游后感】

  导语:甘熙故居现在已经发展成了很多旅客都去的景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甘熙故居的故事,欢迎借鉴!

甘熙故居的故事

  甘熙故居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名声很大,在南京更是人尽皆知。说起甘熙故居的故事,和甘氏家族是密不可分的。

  文革后,改革开放调动了戏剧界的积极性,票界也日见活跃,逐步开展了演唱艺术活动,并酝酿成立票房。1984年时机成熟,南京市文联出面组织“南京京剧艺术研究会”。这是南京在文革后成立的第一个伶票两界合办的票房,从事振兴京剧的活动,成立初的成员约三十人左右。成立会议由南京市戏剧家协会召开。市委宣传部长朱启鸾出席,选出了理事会。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琴生、新艳秋、蒋慕萍为名誉会长。从此,南京的京昆艺术活动就热闹起来。成立会上朱启鸾捐助经费10元。他表示:“钱不多,表示支持你们振兴京剧的活动。”

  京研会的理事当中,有一位名叫甘律之,就是甘熙的后代,乃建国前后南京票界的领袖人物甘贡三的儿子,排行老四。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甘家大院一直是南京票界的活动场所。地点在南京城南中华路南捕厅十五、十七、十九号。砖木结构,左右两组各为五进的深宅大院,规制齐整,地域宽广,在南京的私人住宅中规模最大,保存比较完整,是一座晚清的住宅建筑群,号称“九十九间半。”

  甘氏祖先:英雄辈出

  讲甘家大院的故事,首先要说说甘律之,他本身是甘熙的后代、甘熙故居的主人。甘家的故事可以从两千多年前讲起。甘家是名门世家,最早的祖先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宰相甘茂,他是秦朝的政治家、军事家,司马迁曾为甘茂写过传记。

  史书记载中,甘茂当宰相的时候,秦王曾命令他带兵攻打韩国的宜阳,并给他配备一个副帅,而甘茂和副帅之间有点矛盾,于是甘茂就向秦王建议,千里之遥去攻打韩国,胜算不大,就不要打了。为此,他讲了两个故事给秦王听。

  一是曾参(孔子的学生)的故事。曾参与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天曾参在外,曾母在家织布,有人告诉他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母听后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可能杀人的。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来报信,说是曾参杀人了,曾母还是不相信。再过一会儿,第三个向曾母说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感觉到情况不对,爬墙跑走了。其实鲁国有两个曾参,杀人的是另一个曾参。甘茂说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告诉秦王,自己名望不如曾参,且秦王对自己的信任绝对不如曾母对他儿子的信任,并且同僚中对自己有意见的人绝对不止三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在秦王面前说自己的坏话,那自己的日子就难过了。希望秦王不能听信谗言,要信任自己。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候的魏文侯。魏文侯命令乐羊去打中山,三年后乐羊得胜归来。庆功宴上,魏文侯赏乐羊一个大箱子,乐羊开心地打开来一看,却是一些信、材料等毁谤乐羊的文书。乐羊赶快跪下说,取得胜利是您魏文侯的功劳,要不是您如此信任我,这仗肯定打不赢的。

  秦王听到甘茂的这两个故事,明白了他的意思,就对他起誓,说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会信任他,让他放心去攻打宜阳。甘茂带兵远征后,打了五个月还没打下来,秦王那边收到很多关于甘茂的小报告了,说是甘茂有能力却打不下来,说明他有异心等等。这时秦王忘记曾经的誓言,找到甘茂要换人。甘茂很聪明,提醒秦王君无戏言。于是秦王给甘茂增加兵马和粮草,甘茂很快打赢了,使得韩国前来求和。这个故事说明甘氏祖先甘茂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深受秦王重用。而甘茂的孙子甘罗,名气比爷爷甘茂还大。

  秦国的甘罗12岁就在卿大夫家任宰,卿大夫的家是政治家族组织,家的总管叫宰。一个12岁的小孩就当了大管家,而且在吕不韦家里当大管家,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吕不韦当时想利用赵燕两国的矛盾以扩大地盘,要派兵去打赵国,甘罗自告奋勇地表态,不用打了,让我给你当外交大臣,说服赵王拿出城池来给你。甘罗在赵国花言巧语,说服了赵王拿出五座城分给吕不韦。甘罗立了大功,秦始皇后来封甘罗为上卿。他是历史上最有名气的神童。

  乱世出英雄。甘家的祖先在三国时期也崭露头角。孙权有一位得意的大将甘宁就是甘茂、甘罗的后代。甘宁少时在外闯荡江湖,甚至干过杀人掠货的事情。但他很快悔悟了,下决心好好读书,立志为国建功。他最初投奔刘表,后来感到刘表没有前途,于是准备去投奔孙权。在从刘表所在的荆州到东吴的路上,他经过黄祖的地盘夏口,黄祖就把他留下来了。但是黄祖是个昏庸之主,不能很好使用甘宁这样的人才。有一次,黄祖和孙权打仗的时候,吴将凌操与甘宁各为其主,甘宁一箭把凌操射死了,于是甘宁就和江吴凌氏结仇了。甘宁在黄祖手下得不到重用,黄祖的都督苏飞就建议甘宁投奔东吴。而甘宁想到自己曾射死凌操,心里非常不安。苏飞对甘宁说,孙权是个英明之主,不会记在心上的,所以甘宁就投奔孙权了。

  孙权看到甘宁非常高兴,但凌操的儿子凌统也是东吴的大将,两人经常发生矛盾,凌统总想借机杀掉甘宁。有一次军中宴会,凌统和甘宁两个人都参加了,孙权也在场。凌统舞刀为大家助兴,他一面舞着,一面向甘宁靠近,甘宁就舞戟提防,幸亏吕蒙舞刀隔着他们。孙权看到情况不对,就劝解一番,结束了宴会。后来,有一次凌统带兵和曹操打仗,被包围之后身受重伤,正在危急时刻,甘宁挺身救出了凌统。于是,两人化敌为友。

  在东吴与黄祖的战斗中,黄祖与苏飞被东吴活捉,孙权杀了黄祖,又要杀苏飞,这时甘宁向孙权请求,愿代苏飞而死。孙权很感动,赦免了苏飞。甘宁对苏飞,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

  蜀国的关羽骄傲自大,什么人都不放在眼睛里,可是他怕甘宁。在湖北益阳有个名胜古迹叫关羽濑,就是关羽怕甘宁的见证。当时关羽带了三万人马驻扎在河的一边,另外一边是鲁肃带了甘宁在把守。关羽准备在三万人中精选五千人,从水浅的地方打过去,鲁肃听到这个消息很紧张,而甘宁却说:“没事,我现在手下有三百人,你再给我五百人,我就在河这边等他。”关羽果然没敢打过来。他百骑劫魏营的故事尤其精彩,死后湖北阳新县立庙以祀。

  甘宁的二儿子有个后代叫甘卓,生当晋朝八王之乱,曾帮助司马睿建权江东。《资治通鉴》里有六个字描述他:“慕忠义,性宽和。”他带兵在江西芦溪驻扎三年,秋毫无犯当地老百姓。因他有德于人民,人们为他建了甘卓庙。甘家祖先中,甘宁、甘卓被后人建庙纪念,是非常了不起的。

  甘熙故居:传承世代书香

  甘氏家族世代辈出很多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长期居住于南京小丹阳,以读书为本,或做官,或务农。明朝弘治年间,甘氏家族从小丹阳搬到南京城中,最早住在东花园,在嘉庆年间建成了现在的甘熙故居,道光年间又建了藏书楼。

  清朝著名文人甘熙是甘家大院历代最有名望的主人,道光年间的进士,是一位金石、古籍、文物收藏家,还是地理学家、堪舆家。著作有《白下琐言》、《金石题咏》、《桐荫随笔》、《栖霞寺志》、《灵谷寺志》等。尤以《白下琐言》多记南京风物故实,为南京地方史料重要考证资料。清道光十二年,建“津逮楼”,1853年毁于兵火,所藏书籍、金石大部被烧毁,残余部分建国后捐献给图书馆。

  甘熙对地理非常感兴趣,经常约请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到家里来研究山川形胜,并亲自和朋友一起到外面去勘察地形,寒来暑往,登山涉水不避艰难,他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做学问,考察有关地方的地理情况,著书立说。堪舆家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风水家。堪,是天道;舆,是地道,堪舆风水是一门包括天文地理的很大的学问。堪舆家通常就是帮别人选择阳宅、阴宅的专家。道光皇帝还曾请甘熙去勘察地形,选择墓地。甘熙留名于世的最重要原因是,他是一个收藏家,他所建的津逮楼是南京最大的私人藏书楼,藏书十几万卷,其中最重要的一帙就是宋朝赵明诚撰写的《金石录》。《金石录》是兵火中的劫后余物,极为珍贵,为目录10卷、辨证20卷、跋尾502篇,共三十卷,著录所藏金石拓本二千种,是宋龙舒郡斋初刊全帙,现藏北京图书馆。

  古人在青铜器、石头上刻铭文,有的是记载国家大事,有的是记载当时功臣的功绩等。拓本就是用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印出来的文字、图形。

  甘熙本身也是个金石收藏家,家里收藏了夏、商、周、隋唐、五代等大量青铜器。他非常喜欢古代的文物,历史越远越好,对当时较近的明朝宣德炉都不感兴趣。甘熙故居里的保彝斋,就是专门做收藏用的。彝是一切青铜器的总称。

  甘家世代以读书为本,诗礼传家,甘家子弟大多是饱学之士,文化功底非常深厚,无论在朝在野,都是读书人,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看看甘熙故居里的对联,就可以略知一二。“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孝义传家政,诗书裕后昆”,“为善最乐,读书更佳”,“千秋博士,一代儒生”,这些对联都反映出甘家世代教育子孙成为读书人的家训传统。

  甘熙故居对南京票友界的影响

  上世纪二十年代起,甘家大院主人甘贡三为南京票界的领军人物,甘家大院成为南京票界中心,有“南京新生音乐戏曲研究社”。他儿子甘浏(南轩)、甘涛、甘律之和女儿长华、婿汪剑耘及女洪华都擅长京昆,号称戏曲之家。甘律之为振兴京剧做许多有益的贡献。而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建国初期发现了戏曲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并在生活上、艺术上给予她很大帮助。

  严凤英原名红六,十三岁就参登台演戏,1948年从安徽去上海,解放前来到南京,在上乘庵米高梅舞厅伴舞。1950年甘南轩、甘律之、喻志清等在南京成立“友艺集”,在太平路安乐酒家办京剧茶座。严凤英也常来听戏。当年四月“友艺集”第一次公演于中华剧场,剧目有打渔东家、三娘教子等。龙凤呈祥是大轴,汪剑耘饰孙尚香,甘南轩饰乔玄,甘律之饰刘备。散戏后,甘律之经人介绍认识了严凤英,后来就常来“友艺集”学京昆唱做,当时甘律之前妻已去世,就和严凤英相爱了。起先在外租屋,后来经甘贡三同意住入甘家大院。甘贡三精通昆曲,和红豆馆主俞振飞等京昆大家有密交往。严在甘贡三家学到不少京昆戏。1950年十月,京剧堂会,全体反串黄鹤楼,严本工旦角,却自告奋勇演大花脸张飞,甘律之事先只教她三遍,便能上台。虽是逢场作戏,却很成功。后来又和甘律之合演过梅龙镇和大登殿。1951年安庆剧场派人到南京来找严凤英,先找南京票友陈振杓打听,陈便介绍其去见甘律之,希望严能回安庆演戏。严遂回安庆。临行希望甘律之同去,但未成行。1954年严来南京和甘律之正式结婚,后因故离婚。严凤英艺术成就很高,她在甘家学到的京昆艺术丰富了黄梅戏的内涵,提高了黄梅戏的品位。后来,严不幸死于文革。

  改革开放以来,甘律之在南京做了许多有功于弘扬京剧艺术的活动,经常组织演唱,还举办京剧培训班,培养了不少青年票友。因劳累过度,于1990年5月11日突然病故。甘律之对振兴京昆艺术,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

  甘家大院现仍为南京票界活动中心,由甘律之姐夫汪剑耘(曾拜梅兰芳为师、号称南京梅兰芳)之女汪小丹主持。甘南轩先生的儿子甘櫯最近写了30万字的关于甘家的书,书中第一部分就是讲甘家的祖先,第二部分讲甘家重要的人物,第三部分是关于一些碑记的材料,详细介绍了甘家历史的各个方面。这本书将于今年六月出版,欢迎大家阅读。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yhg/548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