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

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 点击:

【www.xzxrv.com--教育心得】

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篇一: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课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题目: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专业:

学号:

姓名:罗群岚 07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 20070510107

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一、什么是教育公平?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好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多数人提供同等机会同等优质服务的教育。

教育的不公平一直是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教育的不公平又会加剧社会的不公,进而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教育不公平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教育自古就有。在几千年漫长的古代社会中,自从有教育以来,教育不公平现象就一直存在。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对作为被压迫对象的下层人民的残酷掠夺和剥削,使得教育一直被统治阶级和贵族阶级垄断。一般的百姓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在平民阶层中普及文化教育,并创办私学,在我国古代率先打破了“学在官府”,教育由贵族阶级垄断的局面。《论语·述而》记载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束脩”指十条肉脯,是先秦时期人们见面时最薄的一种礼物。也就是说,无论谁,只要能向孔子交纳一份“束脩”他就会对他进行教育。我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孔子应该是第一个认识到教育的不公平的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努力把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之一,并取得了很大成效。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新的《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保障了每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既然公平受教育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教育不公平就主要是指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了。

三、教育不公平现象的表现及原因

时至今日,我国在教育公平上仍然存在许许多多让人倍感沉重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家在我们共有的一片天空下,当有的地区已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有的地区还远没有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当有的校园至于欧美国家也让人叹为观止时,有的学校即使摆在非洲也让人倍感寒碜;当有的中学出现了教职工私车群时,有的地方教职工却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当城里孩子可以自由享用投影仪、彩电、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时,乡村的孩子或许就立在寒风中、破旧的危房里接受着残缺的启蒙教育??通过分析,这些不公平主要体现为现实性的不公平和制度性的不公平。

引起这些种种教育不公平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地区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之初,党和国家作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决策,因此,改革开放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实行,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交通相对闭塞,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造成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快于中西部地区,因此,东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允许,就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上。而西部地区的相对落后就只能优先发展经济了。这也就造成了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低于东部地区的局面。 城乡二元结构引起的城乡教育差距同样让人担忧。在入学机会方面,2002年城乡小学入学率之比时1:0.75。城市小学人均拥有计算机的数量是农村的5倍。2002年,农村小学生均总经费、事业费、个人经费、公用经费和基建费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2.6%、83.11%、

85.96%、72.27%、70.83%。而这里的全国平均水平是在农村小学生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平均得出的。在城市,家长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能获得更好的教育,不惜重金择校。而在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陋、根本满足不了正常的教学要求。很多农村学校实验仪器和图书严重匮乏。开不齐国家规定课程,达不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比如像物理化学这样的课程,而要做很多很多的实验,但很多学校,有的甚至是重点中学也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很多的功课只能靠听老师讲,自己很难独立地动手操作。而且,老师也更多的讲求应试教育方式,学校基本上每天上13节课。整天都是排得满满的,连吃饭的时间也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范围极为狭窄。整天除了学习基本上再没有更多的活动可参加了。老师也讲求粗暴的教学方式,体罚是常事。对于这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更多的是高分低能。学校的寄宿设施,更是严重短缺,许多地方农村学校常常是一间宿舍住十几个孩子、一张床挤几个孩子。这又怎么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又怎么能更多地指望他们去改造自己的家乡?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很多地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不高引起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城市中的老教师都在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修养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教师也都是高师院校严格培训的,接受的就是新的教学理念,更能为新课改注入新鲜血液。而农村教师呢?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老师教育观念陈旧,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很多农村教师根本没有不断学习新教育理念的机会。而且民转公教师多,代课老师多,从小学拔高使用的多,大多数学历都不合格,农村教师平均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的占总数的42.9%,还有4.4%的教师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素质的高低不同,造成了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在接受同等教育水平上的不公平。 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办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平衡。联合国主管教育的官员说,我国政府教育投入月占GDP的2.2%,还不到联合国推荐水平6%的一半。200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状况继续呈现很大的差异,财政拨款最高的地区比最低的地区而言,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和普通高校分别为10.2倍、8.9倍、7.8倍、5.6倍、8.1倍。预计这一状况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而占全国人口28%的西部地区教育经费一直以来基本上只占全国的20%左右;每万人教育经费、高等院校数量、文盲人口、文盲率等数据,也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其中最困难的,是财政收入和个人收入差距太大。据原国家计委社会司副司长李守信同志研究,目前西部人均知识发展水平仅相当于东部的35%,获取知识的能力仅相当于东部的14%,交流知识的能力仅为东部的31%,互联网的普及率仅为东部的12%。西部部分人群实际上处于与知识隔绝的状态。正是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西部的发展。

正因为政府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差异,使很多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农村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低,有的甚至只能维持日常生活,很多老师不愿意留在农村,而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师范生也不愿意到农村地区工作。形成了农村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儿城市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局面。

再就是社会和教育体制不健全不合理及其导致的教育腐败等因素。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有意无意的误读或曲解政府教育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简单比照经济领域体制改革的做法,借口所谓“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而推卸公共财政支持教育公平的义务,放弃对于公办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的法定责任。结果,在许多财政原本就拮据的地区,有所谓公共教育转制后放大的教育资源,并未惠及中低收入阶层人群。同时,在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支持能力滞后的形势下,我国某些地区甚至以收学杂费冲抵财政拨款,提留挪用教育正常收费,随时设置专项,教育经费拨款与使用的种种随意性很大。从大部分地区公办学校行为看,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向商业银行贷款,向施工单位欠款,巧立名目乱收费,不向社会实事求是公开收支状况等。政府财政拨款“缺位”导致学校收费“越位”,从而造成一些地区公办教育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还存在。很多农村父母认为女孩子读太多书没什么用,就只送男孩子上学,而让女孩子在家帮忙做家务。很多农村家庭的女孩子早早的就结婚生子,对知识的渴望,只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也因此造成了边远农村地区经济长期落后,而经济的落后又进一步加深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

四、如何缓解这种教育不公平现象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只要经济能上得去,自然而然就可以改变这些差距,包括教育理念、教育设施等。其实现在有好多的小乡村搞的教育很好。能够因地制宜,找到有着自己地方特色的教育模式,原因在于他们的经济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有空余时间和精力去做教育方面的事情,所以,要改变教育的不公平局面,发展经济是一个很重要的隐性因素。而发展经济的重点又要放在农村,只有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了,才能改变农村中的落后思想,才能逐步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引起的城乡差距进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

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也就是说,受教育的大部分人也在农村,要实现教育公平,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主体,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使广大农村学龄儿童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证。因此,从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体制上和机制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问题,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要在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力度的同时,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与财政支出结构,扩大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参与,强化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调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作用。应当确立新的资源配置的理念:在发展中缩小差距,增加公平。在照顾各地历史形成的实际差距时,应当将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作为重要原则之一。尽可能从资金、信息、生源等方面,给条件较差的学校以必要的重点扶持,抓好薄弱中小学的改造工作,缩短并力争消灭重点与非重点之间、城乡教育之间不平等的硬件差距。教育的增量部分应向薄弱地区倾斜,增加其教育机会。建立转移支付制度、优惠政策和相应机制,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支持重点应是首先在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缩小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在初中教育普及上的差距,提高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初中教育普及率。高等学校可扩大国家所需要的、免收学费学科的范围,制定鼓励高校招收贫困生的社会政策。同时,应当重视和切实解决流动人口、贫困阶层子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公平问题。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保障教育工作者的工资待遇。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认真执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新发展的教师都具备符合要求的素质。对于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分配,应该鼓励毕业生支持农村教育。而且,在尽快补充教师队伍数量的同时,还要保证新补充教师的质量,防止为了保证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应该出台更多的优待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师范毕业生和社会上具有教师资格的人才到农村任教,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强化政府统筹公共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责任。公办学校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政府是公共服务的管理者,今后,中国必须明确公办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财政经费分配时又能给的权责,完善并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完善财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制度,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审计结论要向政府和人大报告,向社会公众公开,将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分配和使用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教育腐败造成的教育不公平。 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在教育方面的新举措。从各地实际出发,规范教育收费,鼓励

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拓展教育资源。当然,我们促进教育公平,还要紧紧把握素质教育的主题,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素质,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由于教育不公平现象不是现在才有,而是在我国教育史上长期存在的,所以要解决这种不公平现象,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它不仅要通过我国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社会文明的进步逐步加以解决,而且要通过改革现有的社会、政治和教育制度来加以解决。但是,既然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为我国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想现在这种教育不公平现象是会得到改善甚至完全解决的。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和对策
篇二: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龙源期刊网 .cn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和对策 作者:何坤

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3年第05期

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坚持并充分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也是贯彻《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教育不公平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重视并力争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

一、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一)地区之间的不公平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在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教育资金的支持,而且就高考的分数线制定来说,不同的省份就有很大的差异。虽然现在全国统一出题的省份还是很多,但在录取时对内对外的分数差别很大,有的甚至达到50分左右。这也造成了中国独有的高考移民情况出现。

(二)城乡的之间不公平

城乡之间不同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导致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全国通行的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完全依据的是城市学生的学力,完全无视城市和农村儿童在教育环境和资源上的巨大区别,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仍然在不公平的规则下竞争。多项调查表明,导致农村学生流失辍学居第二位的重要原因(仅次于经济压力),是由于教学难度过高,许多学生难以胜任,于是选择逃离校园。

(三)不同学校之间的不公平

全国各地区都有所谓的“重点”学校或“优质”学校的存在。全国各个地区在省直及各市、县、区设立各种实验小学、中学。虽然也有教育的实验项目,但办起来确实成为社会印象中的“重点校”,在一定程度上被政府默认。学校因为占有大量优质教育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导致升学率高,而高的升学率更吸引了家长的眼光和地方政府的倾斜性支持,形成一种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恶性不公平现象。这种“马太效应”,使原本脆弱的农村教育如履薄冰、雪上加霜,更加大了学校间的鸿沟。

二、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一)核心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

教育不公平的外在表现有万千种形式,但就其本质而言,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分配不公平,就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教育不公平;城乡之间的教育资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篇三: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基础与核心,是构建现

代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在转型时期,造成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在于现有体制和机制上还存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病症”。文章

对我国当前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

解决问题的建议和举措。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机制;科学决策;教育补偿机制

一、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及原因

(一)城乡教育的不公平

由于我国教育公共投资不足,教育政策价值失衡,特别是二元教

育制度的存在,形成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天壤之别。我国历史发

展过程中人为设置城乡壁垒,经济、文化长期运行在城乡二元分割

的社会结构模式下,城市优先发展的制度安排,使有限的资源较多

地集中到了城市的发展中,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而缓慢。教育资源

的配置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的投入上,城市学校大大多

于农村学校,城市教育优于农村教育,差别比较明显。导致了城市

教育的水平越来越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则较之低了很多。很多农村

学校不仅缺乏基本的教材,而且缺乏师资以及一些基础的设施。

(二)区域教育之间的不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采取的是差异性政策,使得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形成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中部和西

浅析中国教育不公平现状
篇四: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浅析中国教育不公平现状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众所周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教育的进步。因此,不难发现,教育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主旋律中扮演着怎样重要的角色。

所谓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教育的不平等显现越发显著。

我国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的差别上,这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国情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而且这一差异正在逐步扩大,而这恰恰导致且加剧了教育在地域上的不平等。各地的教育差距十分明显,而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另外,中国城乡的二元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亟待解决但又很难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社会分配方式的改变,人们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以及教育腐败问题的日趋显露,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就越发显著了。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基本上做到了不管贫富如何悬殊,孩子们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有书读。但是,由于社会发展中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发生,特别是因为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差异,仍然造成了教育的众多不公平。我国实行义务教育已经几十年了,但具体落实却存在很大问题。近年来备受争论的“择校热”问题,也是由于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在地域特别是城乡上的不平等造成的,这是一个教育公平问题。择校,古今中外都有之,如今,择校现象在我国已白热化,折射出人们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增加,也折射出社会一个严峻的不公平问题——教育的不公平。该问题也体现出教育不公平的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公。国家把大量的教育资源投向大中城市,而广大的农村与欠发达地区,却常常被遗忘。二是城乡差别、地区差距不断拉大。如城市里的孩子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而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七十的农村人口却没有实现义务教育。三是考试招生制度严重不公。特别是表现在名校省际配额制度上、表现在高考招生标准不统一的制度上等等。

然而,即使是这样,部分地方和政府,仍然在户籍制度等方面给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进入师资力量较好的城市学校设置门槛。如果真要进入这些学校,在缴纳不菲的学费之外,还要交纳高额的择校费,即借读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者已成为社会“流动”的主力。数以千万计的流动打工者是支援我国各地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同时跟随这些打工者来到城市的还有数量惊人的流动儿童。这些进城务工者们在城市里用辛勤的汗水打造天地的同时,也在试图为他们的孩子们在城市里寻找一个安定的课堂。可是,户籍制度、经济因素等诸多“门槛”让这些没有城市户籍的学龄儿童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同等受教育的机会还有一定的难度。额外的经济要求成为一些进城民工“不可承受之重”,有的不得不为孩子的教育支付巨额费用,有的则在无奈中选择放弃:让孩子返回原籍读书或者干脆处于辍学、失学的状态。

于是,便形成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贫困偏远地区的孩子由于教育资源匮乏,期望到城市学校就读,而部分城市为了自身利益,提高择校门槛,致使农村孩子对其望而却步,不得不回到农村,甚至部分农民工子女干脆辍学,教育的不公平愈演愈烈。

综合来看,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就是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我国教育不公的现状与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有直接关系。在教育经费支出与本国GDP比值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和具体政策等多种原因,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地方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不得不说,高考招生中的配额分配制度是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各重点大学有较大权限

以自行决定在各省的招生名额,导致其招生名额向发达地区即重点高校所在地区过度投放,严重影响了高考制度的公平性。

针对这些问题及原因,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对策,努力实现教育的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我们相信,只要制定教育公平政策,构建教育公平机制,创建教育公平发展模式,双赢的局面是可以实现的。

重要的,各级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调整地区、城乡、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一切社会问题几乎都能从学校找到他的原形。教育公平是人类的一种教育理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内的反映,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因此,解决好教育公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持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希望,有一天,教育公平不再是一句空话。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xdth/112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