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日记

大学思品论文

| 点击:

【www.xzxrv.com--大学日记】

大学生思想政治专题教育论文
篇一:大学思品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专题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专题教育论文范文一: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而校园文化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就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校园文化的作用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园文化作用的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引导

  在高职院校中,校园文化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说,校园文化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载体,有效地促进其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对校园文化进行影响和改造,确保校园文化的积极健康发展。为此,在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逐渐严峻的背景下,有必要探讨校园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群体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校园文化的作用

  1.引导和号召作用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能够反映出全体师生的价值观和目标追求,而由此形成的号召力则会对师生的日常行为产生引导作用,促使他们按照校园文化倡导和宣传的方向发展,并自觉遵守和给予支持。换而言之,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校园文化的引导,从而提高自身判断善恶,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更好促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感染和熏陶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对高职学生起到感染和熏陶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人格与品德,升华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从而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实际上,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当强行进行灌输,而应当通过大量美好和生动的情境与形象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等都充满着“育人”和“求知”的味道,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从而使身处其中的学生时刻接受校园文化的洗礼。3.心理调节作用高职学生正处在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等思维观念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中不少的学生都会存在多多少少的困惑,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很好地解决,很有可能会引发心理疾病,严重者甚至还会在思想政治层面上出现偏差。而良好的校园文化则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缓解他们因枯燥和紧张的学习生活所导致的多种负面情绪,帮助他们放松心理压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从而营造出一种健康、积极的心境。

  4.求知和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除了具备娱乐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之外,还能够起到育人的效果。有鉴于此,各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应当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到知识,提升品位,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可以说,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想要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他们个人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5.人格塑造作用

  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学生长期处在校园文化的氛围中,个人意识必然会受到校园文化这一群体意识的影响。具体而言,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校园文化的引导和熏陶,日常的人际交往和人格塑造也会向学校所提倡和引导的方向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受到启迪和陶冶,从而培养出强烈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另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现个人天赋的平台,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自信,而且还可以锻炼自身的心理承受力和人际交往水平,健全个人人格。

  6.约束和规范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和制度文化的集合,其对广大师生的行为习惯有着普遍的约束作用。一方面,校园文化会借助现有的规章制度对全体师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引导,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也会借助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对广大师生的心理产生辐射作用,从而使师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由校园文化所引申出的校训、校风、校纪、校规等都有着一定的规范性和规律性,其对于一些符合规范的行为必然会给予肯定和鼓励,而对于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也必然会给予谴责和惩罚。因此,校园文化的约束和规范作用能够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条件。总而言之,在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逐渐严峻的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到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强化人格,开拓视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二、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园文化作用的措施

  1.强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逐渐扩大,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也开始了校园环境的建设。但需要说明的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除了校园环境的建设之外,还包含各类文化设施的建设,其直接反映出了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对于广大师生的熏陶和引导作用也最为明显。为此,广大高职院校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力度,科学布局校园整体环境。校园内各类建筑的标志、装饰等凸显出校园的特色,并赋予其特殊的文化底蕴,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第二,重视学校的优秀传统及历史沿革,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校的文化底蕴,培养他们对学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第三,完善学校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学生活动中心、各类社团及兴趣小组的作用,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发挥出来,也才能真正将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和教育功能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保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强化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行为文化通常是由校园的历史文化所传承累积下来的,其对广大师生的行为有着规范、引导、激励和约束的作用。校园行为文化往往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活动范围之中,以独特的校园精神力量吸引并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意识和行为习惯。另外,校园行为文化还会对学生们进行隐性的教育,对他们们的道德品德、思想观念、性格塑造等多个方面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3.强化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想要健康发展,必须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校内部管理水平,也才能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保障。对高职院校而言,制度建设不仅是科学民主管理的体现,而且还是学校办学精神、办学宗旨以及办学理念的直观体现,更是营造与培育高职院校优秀校园文化氛围的具体体现。通常来说,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突出以人文本理念。任何院校的制度都必须依靠人来,也必须依靠人去执行,在当前人本理念日趋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制度的设计必须切实体现以人文本的理念。

  第二,保证制度的先进性。高职院校的制度形成来源于广大师生的共同认可,通常为了保证制度执行的稳定性,这一制度都会明文规定,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但需要说明的是,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制度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制度本身已经滞后,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及时对多方意见进行征集,不断改善并优化校园制度,从而保证制度的先进性。

  第三,确保制度的执行效果。任何一个制度不管制定的多么完善,如果缺乏高效的执行效率都会事倍功半,为此,各高职院校必须尽快建立相关的执行监督体制,并出台必要的辅助政策,从而确保制度的执行效果。

  三、结束语

  综述所述,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园文化的作用及影响非常重要。在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作用,切实采取相应措施,在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以及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提高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从而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他们的个人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魏忠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J].才智,2014,35:275-276.

  [2]周婷.探析校园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求知导刊,2015,01:18.

  [3]谢廷墨.关于校园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5,05:25.

  [4]钟远珍,卢卓永.优化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02:93-95.

  [5]王国春.完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2:148-150.

  [6]孙鹤嘉.构建高职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辽宁高职学报,2012,12:96-98.教学,2013,12(15):74-76.

  大学生思想政治专题教育论文范文二:信息技术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点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使用氛围覆盖了全世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都被改变,信息技术的影响渗透进各行各业。如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信息技术既能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所以高校要正确地利用好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既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便利,又能避免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难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信息技术为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科技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思政教育提供教学资源。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够丰富,老师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来源于教材,对课外知识的扩展比较少,而且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用到的案例多数都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实际,这就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途径。网络上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随时共享给其他人,传播基本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的资源与以前相比就更加丰富了,老师只要去网络上查找,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资料都可以轻易找到。这就可以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2.为思政教育提供新平台。我们都知道在没有信息技术之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只能通过课堂或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受到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的。但是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平台,现在很多高校都开始利用网络建立自己的网站,而且各个学科的老师都可以把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上,或是直接在网络上进行视频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同学们不在教室就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到空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3.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课堂。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完全由老师来主导,学生只是课堂的配角。在这样的课堂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没有学习兴趣,很少会有同学真的在听老师在讲台上说了什么。这样的课堂怎么可能会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信息技术为改变传统课堂提供了可能,给老师的课堂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比如,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制作生动的视频短片在课堂上播放。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激发同学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为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1.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高校思政教育造成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上信息资源传递速度非常快,而且这些信息资源中包含了大量不良信息,比如:暴力、色情、拜金主义等等。大学生对网络的接受越来越频繁,自然接触到这些不良信息的机会也有很多。这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考验着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经常接触网络上的这些不良信息,大学生很容易逐渐失去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出现道德滑坡现象。而且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全球化的程度加深,网络不受时间和地区的限制,这让世界上的不同文化交流更频繁方便,但同时也让不同的文化之间形成碰撞。大学生在网上可以接触到大量与接受到的教育不同的文化,这有可能对大学生接受我国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阻碍。

  2.信息技术给思政教育者带来挑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老师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课堂讲授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落伍,不能满足今天素质教育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它独特的教学优势。但是,想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网络资源,让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工具,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3.信息技术给传统思政教学内容带来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过于泛化空洞,大多都是宏观概念,不切合生活实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这就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需要贴近生活实际,让同学们知道怎么面对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开展思政教育

  1.思政教育老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首先要做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关心学生的实际需求,循序渐进地讲解教学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仔细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帮助同学理解知识。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要进行改进,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法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是课件,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让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思想政治教育更高效。

  2.学校加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让同学们可以借助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很多高校对网络教育平台还没有进行很好的利用,没有实现数字化教学。想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数字化,就要先实现对校园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加大对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投入。学校要对教育网站上的信息资源及时进行更新,保证学生可以查阅到需要的教学资源,老师也要定期更新网站上的课件和学习视频。这样才能让网络教育平台发挥作用,方便同学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进行自学。

  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高校大学生的自律能力还不够顽强,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会沉迷于网络。为了让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老师应树立正确的网络教育意识,对学生上网不能通过完全禁止的方式来避免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而是要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利用网络来为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告诫大学生不去接触那些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不让自己沉迷于网络。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利用具体的生活实例加强对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四、总结

  总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新的教学平台,但是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顺应时代发展,利用好信息技术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又要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做好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江永.分析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31).

  [2]杨威.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3(05):186-187.

  [3]倪洪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06-110.

  [4]郑志龙,余丽.互联网在国际政治中的“非中性”作用[J].政治学研究,2012(04):61-70.

  [5]邱昊.数字时代背景下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当下选择———西方媒介素养教育范式的演进及其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04):103-106.


大学生思想政治专题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政治论文3000字
篇二:大学思品论文

  大学生是关系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要群体,其政治态度、政治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政治价值判断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政治论文3000字,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大学政治论文3000字篇一

  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调研报告

  大学生是关系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要群体,其政治态度、政治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政治价值判断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我们党高度重视大学生工作,尤其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本课题组高度重视本次调研,在全国9个省区发放并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700余份,同时深入基层和一线,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和座谈活动,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问卷分析和实地调研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当代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政治态度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的,他们拥护党的领导,赞成党的基本路线,支持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具有高度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但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环境的变革,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处于不断变化中,面临着新的挑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健康向上的基本政治态度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系统分析和多角度、多侧面的深入座谈,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调研中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示拥护党的领导,认同党和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对我们党高度认同。在调研中课题组切实感受到,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对我们党是热爱的、支持的,他们拥护党的领导。

  对调研问卷的统计分析能较好说明这一点。例如,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认识”问题上,38.4%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6.9%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4.4%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9.0%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1.3%的人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全体人民的党;仅1人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持“说不清楚”的观点。这说明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高度认同,中国共产党在大学生的心中具有较高的威望。

  在“是否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上,73.9%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18.3%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7.8%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加入。可见,大部分大学生期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如何评价党的领袖能深刻体现大学生对党的感情和态度。在“如何看待毛泽东这一标志性人物的历史地位”问题上,50.0%的被调查者认为毛泽东是我们党、军队和国家的缔造者和伟大领袖,应坚决维护;38.5%的被调查者认为毛泽东是伟人,但犯了很多错误甚至罪过;3.5%的被调查者认为毛泽东是独裁者,还有7.9%的被调查者说不清楚。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持正面、积极的观点,认同毛泽东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二)拥护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的表述上,64.7%的被调查者认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5.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0%的被调查者认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9%的被调查者认为是马列主义;仅4.4%的被调查者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说不清楚。总体而言,九成以上的大学生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有较好的理解和认同,只是认识的程度存在差别。

  (三)支持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在“如何看待国家基本政治制度”问题上,调研对象和访谈对象都表现出较强的支持态度。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向着瑞典等民主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这一说法,58.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赞同;32.4%的被调查者表示说不清楚;仅有9.4%的被调查者表示赞同。这一结果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独一无二的,是立足于我国历史、国情的发展道路,并非国外某种发展道路的延续。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道路”,对于这一观点,61.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赞同,15.2%的被调查者表示赞成。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性质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问题,74.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9.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西方政治体制结合儒家治国理念;8.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推进党内民主;3.4%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实行西方的宪政体制;4.4%的被调查者表示说不清楚。以上数据充分表明,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总的说来,大学生主流的基本政治态度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这同我们党对大学生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是分不开的。

  二、新自由主义等三种错误思潮在部分学生中存在影响

  在充分肯定当代大学生主流的政治态度是健康向上的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在新的复杂社会条件下,尤其是在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均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且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在思维上具有求新、求异的特点,这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很难看清当前形形色色学术思潮背后的政治本质,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综合最近几年理论界、学术界的基本情况,调研组发现,主要有三种错误思潮在大学生中或多或少地具有影响,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自由主义逐渐被我国学术界所关注,其本质上是一种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思潮。在中国,个别学者极力推崇并宣扬从英美那里照抄照搬来的新自由主义观点和政策主张,宣扬绝对自由化、完全市场化和全面私有化,主张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在部分青年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是人文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思潮。在政治领域,它以虚无主义态度贬低革命历史、党的历史,以客观评价为名,美化反动统治者、侵略者和汉奸;以历史解释学为名,任意涂抹史料,对历史恣意割裂歪曲。历史虚无主义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对历史的所谓“反思”,用真实的历史细节歪曲、篡改和伪造历史,通过否定历史、否定现实,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

  (三)文化保守主义。如果说新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显示出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强烈膜拜,那么,文化保守主义在政治问题上的显著特点就是刻意拔高儒学或国学对当代道德建设、社会发展乃至国家政治生活的指导意义。少数人借谈文化之名,把矛头直指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试图将儒学意识形态化,主张儒化共产党,以儒教代替马克思主义。

  三、一个“不足”和两个“不相适应”

  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出现一些需要重视的倾向性问题,一方面源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具有客观必然性;另一方面也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个“不足”和两个“不相适应”有关。

  (一)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不足。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尽管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但当前对大学生政治态度作用最大的依然是学校教育。这极大凸显了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大学辅导员来源不一,水平参差不齐,队伍尚不够专业化。课题组发现,目前在大学担任辅导员职务的,既有学校委任的“两课”教师,也有刚刚入职、正在培养的青年教师,还有在读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第二,在目前的大学环境中,一些高校和部门对辅导员重视不够,一些辅导员反映自己感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第三,大学辅导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大多是凭着自己的理解和热情去做工作,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能力与新兴媒体影响急剧扩张的新形势不相适应。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如何有效应对新媒体影响和“信息爆炸”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还没有找到一个比较完善的解决之道。下面几个现象需要高度重视:

  第一,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资讯的首要媒介。在问卷调查中,对于“获取新闻最重要的途径”这一问题,选择网络途径的占被调查总体的57%;选择电视途径的占被调查总体的20.2%;选择报纸和广播的,分别占11.3%和9.4%;仅有2.1%的被调查者选择其他途径。这提醒我们必须高度关注互联网对大学生获取政治资讯和形成政治态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谁占领了互联网,谁就占领了当代大学生的头脑。

  第二,网络明星、网络红人以及所谓“意见领袖”的网上言论,对大学生政治态度的影响尤为突出。一名大二学生对课题组表示:“大学生大多数关注人人网等社交网站,或微博,或电子杂志、电子报刊,这些都会对我们的思想造成影响,特别是微博上有VIP认证的一些人士,他们有的是著名作家,有的是著名评论员。这些评论会影响到我们去思考为什么民主制度不完善,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比不上美国,为什么西方很多时候比我们优越、比我们更合理。”这提醒我们,对于在网络上喧嚣热闹的倾向性人物和倾向性言论,甚至许多“意见领袖”的议论,应视具体情况采取对策。要努力培养我们自己的网络名人、“意见领袖”,以更加巧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第三,主流媒体的话语系统和学生话语不对接。新媒体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互动性强,而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内容和传播方式上和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相比还有不小距离。上海财经大学一位教师说:“学生们可能对国内主流媒体缺乏信任。问题出在话语系统不对接。主流媒体的话语系统大多是文件式、教条式的,而大学生们更愿意接受的是一种轻松的、直白的、一针见血的语言。如何调整我们的话语系统,更好地重视大学生的话语选择权,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三)教育内容、方法的革新与大学生个性突出、独立思考能力增强的新要求不相适应。调研中,超过60%的大学生对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表示关切。大学生个性突出、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信息来源多样,这使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方面,大学生们认为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偏重说教,形式主义气息较重,内容过于陈旧。学生们希望了解和讨论的是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热点问题。还有的学生反映:“现在的学校教育注重形式,开的一些课程不免有‘洗脑’的嫌疑。这会引发大学生的反感情绪,效果适得其反。”他们希望“在学校里开展一些可以自由发言的交流活动,自由研讨”,甚至开展一些有引导的集体讨论,“也许会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关注”。部分学生认为,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造成一些大学生对政治缺乏了解和兴趣,出现政治冷漠,而政治冷漠“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以及大学生自身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深远”。

  四、对策与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增强艺术性和针对性,注重实效性。课题组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首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认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以中共党史、革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重点,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专业实际,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针对性强的教育。其次,建议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工程”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党史、国史教材和普及读物的编写。要根据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编写不同的教材和读物。切忌讲空话、套话,要联系实际、生动活泼,使学生愿意读,读得懂,读了能信、能用。再次,要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一方面要支持学者将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学术前沿及时客观地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也要严肃课堂教学的政治纪律,坚持研究无禁区、教学有纪律。对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包括其学术成果,应该让学生了解,但必须如实地指出其学术局限,特别是要指出隐藏在其学术背后的政治本质,决不允许将我们的高校课堂变成错误思潮宣传的场所。

  (二)将高校政治辅导员变成大学生的心理顾问和政治导师。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有计划地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

  让辅导员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顾问、政治导师,而不是简单的管理者。

  首先,由中央有关部门牵头,拟定高校辅导员工作规范,制定工作手册,进一步明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目的、任务、工作方式等;其次,定期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会议,就辅导员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及时部署,抓好落实;第三,各高校应进一步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领导,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技能,同时采取措施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解决辅导员晋级、晋职等实际困难;第四,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在面临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时,应迅速组织、协调辅导员队伍,使其成为稳定校园秩序和学生队伍的重要抓手。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精致化程度。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平等相待,解疑释惑,以情动人。

  首先,坚持以学生为本,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学习、生活全过程,落实而不是落空;其次,强调化盐于水,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心树人,尽量避免强制灌输和说教,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求真与求美的统一;第三,加大研究力度,组织力量认真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极有效的施教措施和思想资源,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教育形式和手段,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引人入胜。

  (四)巧妙利用新兴媒体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要高度重视网络等新媒体在大学生成长中的独特作用,善于因势利导,用新的传媒手段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尽快建立适应大学生群体需要的全国性网站,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和语言,服务大学生,覆盖青少年;其次,面临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有关部门应及时在网上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猜测,加强引导;再次,各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密切关注校园动态,及时回应大学生对学校重大事件和重要新闻的关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丰富信息发布形式,提升网站时效性,增强网站的宣传效果;第四,注重对网络名人和意见领袖言论的规范与引导,鼓励观点正确的著名专家学者加入到网络教育中,积极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加大网络宣传力度。

  (五)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增强他们对党的向心力。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思想多元、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他们一方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享受着比前辈更加优越、更加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他们也具有更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面临的学业压力更大,就业竞争更激烈,困惑也更多。课题组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高校应更加积极回应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好大学生最关心的学业、就业、生活困难等现实问题,帮助他们理顺思想情绪,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服务,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把党的关怀与温暖落到实处。

  (六)设立大学生社会调研基金,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课题组建议有关部门成立全国专门的大学生社会调研基金,鼓励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名义申报社会调研课题,在专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提交调研报告,经审核通过后,即算完成调研任务。将社会调研作为大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必修课程,用制度化的途径鼓励学生丰富和完善社会实践活动,使当代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生动、更加完整的中国,增强其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大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深厚感情,培养其科学的政治态度,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

  (课题组成员:高翔、张善民、丁宏祥、邵殿祥、王云林;执笔人:高翔)

  作者:高翔等

  大学政治论文3000字篇二

  如何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大学生思想 政治 教育 工作要适应新要求,就必须在求真务实、锐意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 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 计划、有 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 实践活动”。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 经验教育,开展 中国 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 历史 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 科学 发展 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 规律 ,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 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管理,发挥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要按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三进”要求,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管理;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项专门内容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环节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要建立好沟通平台,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一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进行交流研讨,理论 联系实际,从学生切身关注的 热点和难点来探究,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优化大学生的 心理健康 教育 ,帮助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如不正确引导,易产生扭曲。因此,我们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身心 发展 特点和教育 规律 ,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材、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提高大学生克服困难、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要对特殊群体,如在学习上、 经济 上、心理上等方面遇到困难而难以及时进行自我调整的学生群体给予特别关注,用各种方法和多种途径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更加自尊、自信、自强。

  3.思想 政治 教育者要不断优化和提高自身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掌握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趋势,吸收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等,并运用到课堂,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思想政治 工作者应积极参加学术座谈、专业培训,提高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完善自我,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就一定能够承担起 历史 所赋予的重任,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 文献 :

  [1]李治国.邓小平经济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洋龙.平等与公平·公正之比较[J].文史哲,2004,(4).

  [3]王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浅探[J].学校党建与教育,2005,(7).

  [4]陈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
篇三:大学思品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活动为前提的,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以促进“人”的价值的提升和人性的完善为中心和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范文一: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学解读

  [论文摘要]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学生,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紧紧把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基本原则,以教育对象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活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得以保障的前提。文章从文化学角度重新解构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途径和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学 解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大命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巨大的启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对文化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本来化”。要理解教育的真义,必须把握教育的规律,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基本要求,以教育对象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得以保障的前提。笔者试从文化学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解读。

  一、“思”为心田,着眼点在真、善、美

  教育的目的是启迪良知与智慧,打开人类心田的大门。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思无邪”是说人作为一个生物存在,有其天然食色之性,但又作为一个异于禽兽的人存在,有其道德上的神圣之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启迪学生的良知,就是要让学生分辨人之异于禽兽的因素,人作为社会体的组成部分与其他部分及整个社会体发生着关系,要懂得自省、自律,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思想政治教育要启迪学生的智慧,就是要引导学生追求真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士”是“推十合一”,即从纷繁芜杂的象、数之中把握理,大学是追求普遍学问(即理)的地方,是创新最深广的源泉,在此基础上,可以获得人生大智慧,掌握立命之道,实现“当下自化”。

  思想政治教育要寻求渗入心灵的力量,要以真、善、美为价值追求,实现真善美于生活中的统一。引导学生把真善美作为人生追求,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同志间的坦诚”优良传统、“建设创新型国家、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执政理念与真善美的高度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落实不仅存在于德育中,应是德、智、体、美综合一体化工程。

  二、“想”为心相,着眼点在知、情、意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形象地比喻:“人是一枝会思想的芦苇。”一切外部世界都会经过认知与思考被抽象为一个内部世界。人的认知、情感、态度、观念、意志等决定了人对外部世界的改造水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于青年学生的“知、情、意”,知是对事物的认知,情是对事物的审美情趣,意是习惯、意志和信念。王国维在其《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曾说:“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有真善美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思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rj/46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