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关于g20峰会的论文

| 点击:

【www.xzxrv.com--热门资讯】

g20峰会心得体会2016_杭州g20峰会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关于g20峰会的论文

  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是指2016年9月4日-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杭州g20峰会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杭州g20峰会心得体会范文1

  第十一次G20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5日在中国杭州举行,这对于杭州来说无疑是一场面向世界的盛会,为了让杭州居民更了解峰会,知道峰会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团委学生会“梦想花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学生科技中心小分队的队员们通过前期的策划,经过商量后决定走访杭州的社区,走近居民,向他们普及相关知识。活动已经完美结束,现在想就整个实践活动谈谈我们的心得体会。

  首先,考虑到天气因素,我们的社区宣传活动在7月4日—6日三天内进行。这三天的天气可谓是酷暑难耐,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队员们的坚持,都很认真地完成了宣传活动。在前期的讨论过程中,由于考虑到社区宣传的规模以及便利等程度,我们最终将宣传的目标定为高沙社区、高教社区、月雅苑社区以及美达社区。并且队员们提前去到社区的居委会,联系好社区负责人并向他们说明我们本次实践活动内容,社区的负责人都对我们的宣传活动表示支持。

  本次社区宣传的宣传海报由队员胡同学亲自操笔,对于平时就热爱画画的他来说,三张海报根本不在话下。图画素材中胡同学结合了杭州的地方特色,三张海报将杭州特色和与G20相关的问题巧妙结合在一起,可见他对这次宣传活动的用心与认真。宣传单的设计我们是简单地介绍了G20峰会的国家还有本次在杭州召开的时间,最主要的一块还是向居民介绍G20峰会召开给他们带来的益处,比如杭州的环境改善、放假时间多一周、部分旅游景点将免费……此外,我们还准备了给居民的小礼品,感谢他们对宣传活动的支持。

  宣传活动正式开始。刚进行宣传的时候,大家都有点羞涩。这时候胡同学走进几位带着孩子在闲聊的居民,在向他们问及关于G20召开的时间时,他们打趣地说道知道是在暑假过后,但是具体的时间还真不清楚,胡同学就坐在他们身边,亲切、耐心地向他们解答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大家都聊得非常融洽。胡同学给我们的宣传起了一个好头,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我们的宣传开始变得越来越顺利。虽然被拒绝过,但这也没有打击我们,大家都尽自己的全力,因每一个停下脚步倾听的人感到兴奋,因每一个耐心回答问题并听讲解的人感到开心。

  为期三天的社区宣传顺利结束。我们向居民宣传G20峰会的相关知识,让他们更加了解G20峰会及相关事项,虽然有些人对它并不了解,但是当他们听到这次峰会给自己带来益处时,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微笑,看到他们愉悦的表情,这几天在酷暑下流过的汗,我们也觉得很值得,这便是我们选择宣传的初心!

  杭州g20峰会心得体会范文2

  第一,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二十国集团成员块头大,占全球经济总量8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责任也就更大,理应也能够有所作为。

  我们应该根据各自国情采取必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国际市场稳定。主要发达经济体要努力巩固和扩大复苏势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要努力克服下行风险和压力,保持和恢复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各方应该特别注意加强彼此政策的沟通和协调,防止负面外溢效应。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大国,则更需要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充分考虑对他国的影响,提高透明度。中国将继续作出自己的努力。

  第二,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

  无论是在国内同中国企业家交流,还是访问不同国家,我都有一个强烈感受,那就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把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作为二十国集团新的合作重点,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共同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全球需求,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杭州g20峰会心得体会范文3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次会议将在土耳其海滨城市安塔利亚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此次峰会,并阐述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看法。峰会开幕前,本台驻德国记者专访了德国波恩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终身教授辜学武。辜学武教授认为,近些年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土耳其将G20峰会视为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展现大国抱负和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平台,并希望借此来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实现国际经济秩序的平衡。对于今年将在土耳其举办的G20峰会,辜学武教授认为有以下几大看点值得关注:“第一就是土耳其通过多年的经济发展,觉得自己可以充当一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与最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调节者。所以,它会在今年的G20峰会上提出,怎样去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实现发展的议程。第二,同以往的举办国不一样,土耳其会提出一些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方案和议题。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它会提到在多哈回合谈判出现成果之后,如何加速去把它转变成现实。最后就是,土耳其一贯对美国的国际评估机构耿耿于怀。这次它可能会在G20峰会上提到如何消除、缓解或者破除评估机构被美国所垄断的现实。”

  今年G20峰会的主题是“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这与中国近些年提出的经济转型目标和“新常态”不谋而合。在推动经济转型、实现走出去战略的同时,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联合了全球50多个国家创办了亚投行,同时也在加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的这一系列举动被部分西方舆论解读为中国要改写国际经济秩序。对此,辜学武教授认为,当前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由美国主导:“现在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是以美国为主导、以美元为基础的这样一个经济体系。所以说,亚投行和人民币国际化,从目前的资料、数据来看,可能都只能算是对目前现成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有效补充。但是它有一个明显的效果就是:加速国际经济秩序的去美国化。因为所有这些举措,包括亚投行,包括‘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尤其是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之后,它会稀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的一些成分,但不会改写它。”

  与此同时,辜学武教授认为,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及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的目的并不是要围堵中国,而是要在中美的竞争当中,实现自身对国际经济主导权的加强。

  他说:“我觉得美国的两洋战略并不是在围堵中国。相反,我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在国际经济秩序里追求自己主导权的动作。因为大家都在竞争,中国也通过亚投行、‘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打造自己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地位。但它并不是像美国人所说的,中国在拆美元的台,或者在围堵美国。美国其实做的也是一样的,他们目前在跟欧洲进行的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以及已经成功实现的跨太平洋自由贸易谈判,都是在加强美国在21世纪的经济主导权。”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今年的土耳其G20峰会。中国会在安塔利亚提出怎样的倡议和建议,发挥怎样的影响和作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辜学武教授认为,无论中国提出何种建议,初衷都是要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改革,使它朝着更有利于非西方国家的方向发展。

  他说:“习近平曾经在美国发表的讲话中提到,要用(亚投行、‘一带一路’等)这些行动来推动、加速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给它提供一些新的动力。中国明显没有要改写全球经济秩序这样一个目标,而应该是说中国要推动它进行改革,朝着更有利于其他非西方国家的发展做出一些努力。”


g20峰会心得体会2016_杭州g20峰会心得体会范文相关文章:

2016杭州g20峰会会议精神心得体会范文_g20峰会心得体会5篇
篇二:关于g20峰会的论文

  2016G20杭州峰会在杭州举行,这次的G20杭州峰会具有深刻的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6杭州g20峰会会议精神心得体会范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6杭州g20峰会会议精神心得体会范文篇1:

  这是中国第一次主办G20峰会,牵头制订全球经济治理的顶层设计,并为之提出“中国方案”。这将是中国综合国力尤其是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值此时刻,人们有充足理由为这个中国的“G20时刻”喝彩。

  第一,中国人民应为国家站到国际舞台中心位置而喝彩。中国拥有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同时不断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发展对世界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逐步走进世界舞台中心。这为举办G20峰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其背后凝结着中国两三代人的艰辛努力。

  第二,舆论应为中国各方为峰会顺利举行付出的努力而喝彩。举办G20是一项系统工程。每年G20峰会前,都会进行多轮协调人会议、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各类部长会议、工作组会议等上百场磋商与谈判。各种繁琐、复杂、反复,很多时候仅有参与者才能体会。今年,笔者任职的智库作为2016年官方授权G20智库会议(T20)的共同牵头智库,与国内外智库合作,在全球举办了10轮智库会议。期间,笔者亲身感受到台前幕后的艰苦沟通和艰难协调。显然,中国各个方面为今年G20的顺利、成功举办作出了不懈努力。特别是杭州市更是倾尽全力、精心准备,目前各项工作已基本完成。

  第三,世界应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而喝彩。G20绝不是清谈馆。它的每一份成果,都将成为全球大国以及国际经济金融运行的规则参照。比如,如何让各国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如何推进全球层面的结构性改革,如何稳住包括石油、铁矿石等在内的大宗商品的价格,如何落实联合国层面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等等。这些高大上的话题,其实既与世界经济复苏有关、与各国发展有关,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有关。如今,中国正耐心且富有创造地向世界贡献思想,并将其转化为国际规则,从而让国际体系变得更公平、更合理、更开放。这将再一次证明,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举办G20峰会,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课题。它涉及增长、贸易、汇率、安全、就业、能源、粮食、气候等方方面面,既需要大量的物质投入,也需要众多的相关人才,而中国在后一方面的储备并不十分充足。举办G20峰会,既是对中国的一次检验,也是中国了解国际规则的一个机会。这必将为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更好参与国际合作注入新的动力,从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G20杭州峰会一定会十分精彩,让我们为它喝彩。

  2016杭州g20峰会会议精神心得体会范文篇2: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于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此次峰会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国际会议。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并设置了“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四大议题板块。本网在峰会即将召开之际,推出“权威专家解读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系列报道”,全面解读G20进程上留下的“中国印记”。

  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四个关键词的英文首字母均为“I”。“4I”主题不仅是对世界经济呼唤新发展理念的强力呼应,更是与中国确立的以创新发展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吻合。作为G20主席国,中国期待与世界分享发展经验,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频繁下调经济增长预期,贸易增速连续多年低于经济增速。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虽频频出台刺激政策,但强劲新动力尚未形成。面对困境,主要发达国家由鼓励全球化转向鼓励“再工业化”和保护国内市场;全球贸易投资机制建设的重心侧移,自贸区“意大利面碗现象”严重化;政策着眼点发生变动,由着眼长远转向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合作被筑起一道道围墙,货币、财政、汇率、贸易与投资等宏观经济政策得不到有效协调,相互制肘掣肘的现象时有发生。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尤如一个地球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逆全球化”不是世界经济的正确选项。 “再工业化”、假借“双反”之名的产业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低效的;以邻为壑的量化宽松、汇率贬值政策治标不治本。面对挑战,世界需要更大的合作联动、包容互助,需要各国展现出更宽阔的胸怀。

  2015年十八届五次全会,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经济增长放缓、传统动力失速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创新、协调保持经济活力和稳定增长,通过绿色、开放开启新模式和拓展新空间,通过共享来实现长期的包容均衡发展。

  中国长达近4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经验表明,面对经济增长乏力,要从供给侧方面鼓励创业创新,向科学技术要效率、要活力、要空间;面对贸易萎靡,护产业、争市场的传统思维并不灵光,只有携手共商、分工协作、资源优化、优势互补,才能盘活全局;面对国内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盲目排外不是出路,放眼全球、践行包容,通过帮助落后贫困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开拓新的市场。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英士国际商学院以及美国康奈尔大学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创新能力从去年的第29位上升至今年的第25位,这也是中等收入国家首次跻身前25位。

  近年来,中国坚持开放与世界实现联动发展,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倡议。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针对传统比较优势弱化的实际,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20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同比增21.6%,日均登记企业达1.2万户,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首次超过100万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1%。

  4I是中国五大发展理念的世界呈现。在合作机制上体现创新理念,搭建更加开放、包容、自主的合作框架:“一带一路”不同于以往封闭的自贸区、共同市场、经济联盟等机制安排,国际产能合作不同于单向的产业转移,更多的表现为网络化合作;。推进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旨在疏通经络,推动世界经济实现长远联动式发展;。在平台搭建上体现包容共享,发起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方面募集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和贫困落后国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和谐性;,另一方面,虚心汲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运作经验,积极与这些“竞争对手”开展合作。会址选择风景如画的杭州,则是传达中国希望世界经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

  作为G20主席国,中国在这个以对话协商为工作机制、兼顾代表性和平衡性的国际舞台,向世界传达自己的理念、信心、愿景和诚意,也期待着“4I”能激发出第五个“I”——Incentive(激励)!

  2016杭州g20峰会会议精神心得体会范文篇3: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当下,代表着全球经济总量80%份额的G20,被视为“找出路”最重要的平台,将在杭州举行的2016年G20峰会格外夺人眼球。中国作为主席国,将首次坐在G20主持人的席位上,第一次牵头东西方主要领导人对全球经济治理顶层设计进行探讨。国际社会对G20充满期待。

  世界经济虽已基本走出危机,但复苏高度脆弱,增长动力仍然不足,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更趋分化。一些原本引以为傲的发达经济体,也出现疲软和停滞现象。日本经济第二季度再现停滞,三箭齐发的安倍经济学逐渐式微。大洋彼岸的加拿大试图依托较低的借贷成本刺激经济,但是美国需求疲软和低油价或将限制其增长空间。世界经济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源。

  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还是处于领先地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超过了25%,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和稳定器。中国经济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经济迈向新里程提供了宏观智力支撑。中国2016年经济建设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已取得了半年好业绩,中国启动的结构性改革也已经初见成效。中国方案不仅能够解决中国问题,也能给全球经济发展贡献智慧。

  本届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一主题涵盖了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等主要内容。

  中国力求在主席国的位置上,贯彻上述主题,恪尽职守,搁置地缘政治的纷争,消除各扫门前雪的贸易保护主义,抱团取暖,共同商讨应对全球经济疲软的对策,努力构建发展理念创新、经济增强活力、全球经济体联动、东西方包容的新型世界经济。中国正在力图通过这一届峰会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潜力,为重塑全球中长期经济增长提供路线图。

  中国有信心、有力量将G20峰会开成安全系数很高、会议成果丰硕、与会各国领导人较为满意的国际会议。

  随着G20杭州峰会的日益临近,与峰会相关的配套会议及成果相继出炉:8月10日,G20工商界活动(B20)完成的《B20政策建议报告》首度披露,为G20出台全球增长对策和全球治理方案建言献策;一个月前刚闭幕的G20贸易部长会议,发布了G20历史上首份贸易部长声明,批准了《G20贸易投资工作组工作职责》、《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三份文件,就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综合施策、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达成两项共识,取得了重要历史性成果。

  这一系列峰会前期成果的形成,为G20杭州峰会的举办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践行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庄严承诺:作为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主办国,中国愿意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发挥更大作用。

  波光潋滟柳条柔。风景宜人的杭州正盛装迎候G20领导人,美丽的西湖将会启迪G20领导人的灵感,进行一次全球经济治理的思维冲浪,达成共识,不虚此行。期待G20成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一面旗帜。

下一页更多相关精彩内容!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_g20峰会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分析
篇三:关于g20峰会的论文

  习近平主席在会上代表中国正式接棒主办2016年的G20峰会。若能有机融合,“一带一路”与G20将迸发出怎样的新机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g20峰会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g20峰会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分析

  G20遇上“一带一路”就像风筝遇上风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布里斯班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发言时指出,面对世界经济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G20成员要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做好朋友、好伙伴,积极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

  有专家指出,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是一个造福人民的计划,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人民将会从中受益,而这与G20“发展经济、减少贫困”的共同信念是一脉相承的。

  梁海明向中国青年网记者形象比喻,“G20‘遇上’‘一带一路’,就像风筝遇上了风。”他指出,“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是G20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的有力保证。“一带一路”增加了中国与G20国家在中东问题、中亚问题、气候问题等领域对接合作的可能性。梁海明认为,有了“一带一路”这股平和、有力的东风,G20这个“风筝”,将飞得更高、更远。

  2016年G20峰会选址杭州,赵磊认为,杭州作为创意之都、创新之城,将为“一带一路”与G20创造良好的对接平台。赵磊说,“原来的丝绸之路需要走,需要一步步渡到7000多公里以外的中东去,现在不需要走了,有时候网上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他表示,“一带一路”有很多“痛点”,例如,有些好的资源出不去,资源不对接,这就需要平台建设。而杭州拥有强大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基础,正着力打造“网上丝绸之路”,通过发展智慧经济来推动当地、浙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同时,G20是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在创新中寻找发展动力”,二者将有机对接。

  梁海明说,“G20在杭州召开,向G20各国乃至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中国愿与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一起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在创新、创意产业等方面的智慧。”

  中国的开放发展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可以将G20视为存量,将‘一带一路’看作增量。”梁海明认为,抓住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机遇,既要盘活存量,也要用好增量。他解释道,中国已参与的国际组织、框架,例如G20、APEC等,可以看作是“存量”,在这个“存量”里,中国会继续积极参与,进一步在国际组织、国际社会发挥中国应有的作用。而“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等这些由中国提出的倡议和机构,则是“增量”,中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增量”。

  梁海明说,首先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发展,其次是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同时,要推动中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组织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以此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树立中国国际化形象、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有担当大国的形象。

  金融领域是互联互通的切入点

  2014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是相融相近、相辅相成的。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一带一路”与G20如何实现互联互通?梁海明告诉记者,“二者可以首先考虑在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

  梁海明认为,全球各国金融系统趋于互联互通,“金融语言”已逐渐成为国际共通的语言,各国民众对企业上市,股价、股市的波动等共同的体验,已产生了具有广泛认同性的“通感”。梁海明称,在这种“通感”面前,不同的语言、风俗、民族和国籍都不再是界限。

  “一带一路”战略意义深远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以陆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为依托,以人文交流为纽带,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建设中国同沿线各国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知古鉴今、面向未来的合作倡议,相融相近、相辅相成,洋溢着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为沿线各国共谋发展、共同繁荣提供了新的重大契机,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各国的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倡议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质,其战略意义深远。

  第一,国内经济社会改革进入深水期。当前我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就是“三期”叠加。所谓“三期”,即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这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这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就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大资源和市场,寻求新的经济发展驱动力和增长点。从当年改革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积极应对、主动出击,体现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进步,也反映了问题之复杂,困难之巨大,挑战之严峻,任务之艰巨。

  第二,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复苏乏力态势。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产业结构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达经济体总需求不足和长期增长率不高现象并存,新兴经济体总体增长率下滑趋势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全球贸易低增长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曾于2010年至2011年间恢复到20%左右。2012年开始,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急剧下跌,2012年至2014年间,基本保持在3%左右。2015年全球贸易低迷状况进一步恶化,全球货物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给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带来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对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性和使命感,不断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和投资布局,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在吸取和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使沿线各国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第三,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争夺更加激烈。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前提下,中国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建设“一带一路”,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克时艰、共创辉煌。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明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与义务,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_g20峰会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分析相关文章:

形势政策论文-《G20国峰会解析》
篇四:关于g20峰会的论文

G20国峰会解析

系别: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G20峰会相关论文

姓名:11111

班级:1111

学号:111111

摘要:G20国峰会实质是一种转折,使得中国真正与世界“接轨”,真正有了自己可以走的道路,也从这一刻开始,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端。当然,世界的发展也出现重大转折!在当今发展的时代,一个国家的体制正面临严重的挑战,不管从军事还是经济的角度来讲,中国的体制正在不断的改善中。从东亚病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G20走到G2,中国人民的每一步都在挑战,或许,这种挑战也是也是一种机遇,使得中国在现如今的国际形势下长足发展。又或许,这也是一个深渊,中国一去不复返!

关键字:G20国峰会 欧盟 金砖四国 霸权主义 核心中国

此前我一直在关注G20峰会,总想看看到底中国是不是这次峰会的主导!前几天看《环球时报》,上面写道:G20=G2。起初,我还未真正理解这个所谓“等式”的含义,在我对数字的意识里,20永远不可能与2划等号,但恰恰相反,现在的格局就是20=2。要说此次的峰会是20国参加,还不如说是中美两国“协同”其他国家开会。领导给下属开会,还能说是G20吗?

中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我也相信,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不得不承认中国现在在全世界的地位。之前不论G20还是此前的G8,都是欧美玩弄主宰世界的一种富人玩意。尤其是G8,只代表了世界强权政治中的欧美势力,因此,G8在新兴国家中一直没有强大的支持力。欧美出于两方面利益考虑才推出G20方案,希望此举可以令新兴国家消声,但势估不到G20却令美国主宰世界的地位被动摇。纵观G20,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美国,二是欧盟,三是以中国牵头的“金砖四国”。因为有了“金砖四国”加入,才令世界趋向“一超多强”的局面。

何谓“金砖四国”? “金砖四国”分别为中国、俄罗斯、印度及巴西,而四国又被分为两大部分,以中国为一个层次,其它三国为另一个层次。为什么要这样区分?原因简单,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其它三国总和,不论从生产力强势还是冲击力强度都较三国强大,造成的冲击波迅猛,留下的印象深刻,引发重视的程度极高。G20峰会相关论文

其实,俄罗斯被纳入“金砖四国”范畴并非美国希望,但欧盟则需要俄罗斯为其冲锋陷阵,吶喊厮杀,当开路先锋。欧盟深知美国不能容纳俄罗斯的心态,因而更需要俄罗斯作为牵制美国的一只棋子。至于印度及巴西,很明显就是美国棋盘的重要棋子,没有这两国,美国根本就不想下这盘棋。

很显然,中国明显游离于美国的棋局之外,美国虽然在不少问题上与中国对抗,尤其是在军事及台湾问题上不会轻易松手,但走近中国必然成为主调,尤其是涉及经济领域及学术交流方面,美国需要中国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甚至尤为突出。

至于欧盟,除了萨科齐的法国“部分”代表飘忽不定外,其他欧洲国家越来越读懂了与中国交往的好处。尤其是今年年初的采购,尽管国内外舆论重重,但最终的构思是对的。国内的民众想,中国花巨资引进国外的技术与设备,根本是在浪费钱,或许只是在拉拢西方发

达国家;而国外又斥责中国在这个“非常时期”搞破坏,认为中国是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不管怎么说,我认为中国此次采购是真确的,而且是很有必要的。有句话说的好:周瑜大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中国有资金,他们缺资金;中国没技术没设备,他们有的是技术有的是设备,干嘛不大家愉快呢?还有,向俄罗斯、东亚及非洲一些国家贷款而获取石油都有同样的性质。

也就是萨科齐也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头。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萨科齐在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时坚定的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保证不干涉别国内政”,我的看法只有一句话:萨科齐终究狠狠的打了自己一巴掌。

美国的骨子里从来就不愿意退出世界霸权地位,但有两个原因令奥巴马不得表示支持世界“变革”。奥巴马表面上靠“变革”起家,但坐上总统宝座之后,就绝对不愿意看到出现不利美国的变革。

欧美对G20大张旗鼓,原因在于两点:

一,G8在世界上受到认同的声音愈来愈弱,尤其在新兴国家中的声望更不断滑落,如何保持美国的强势,奥巴马寻求的是另类的“变革”,于是追随布什时代导演的扩大世界强国排行榜,才同意G20的出现。但G20发展到伦敦峰会,却令美国估计不到,希望继续在世界指手画脚的时代也随之出现“变革”,代表新兴国家的“金砖四国”不随美国指挥棒起舞已十分明显。中国的立场清晰自不待说,即使印度与巴西这两个被视为美国卫星国的国家,也未必处处随美国起舞,这才是美国失之预算的败局。

二,欧盟愿意支持G20的原因在于经过十年整合而无法形成压倒性与美国抗衡的优势,不得不再利用G20这种扩大范围的做法,争取更多支持力量。但是,以金融海啸对欧盟冲击之大,欧盟的希望未必能够实现。甚至有舆论认为,即使再过十年,欧盟只会更呈劣势而不会增加优势。除了直接面对美国的竞争之外,欧盟还必须面对新兴国家的挑战与冲击。欧盟一些领导人就因为看到这种世界发展新趋势,才对最近不少针对中国的行为采取冷对态度,最终使萨尔科齐也不得不在压力之下靠近中国。

在欧美备受金融海啸冲击、焦头烂额的时候,在全世界都在计算着经济负增长幅度的时候,中国却提出了“保八”的经济增长率,这样的情况不能不令世界瞠目结舌,无从理解。但是,如果乐意平心静气看中国十年来走过的道路,就不难发现其中缘由。

世界看好欧元及人民币可以与美元争霸,认为三者必成鼎足之势,但十年来欧元无法冲出樊笼,难免令人失望。有人提出,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流通货币之后,相信便可以与美元匹敌,这不无道理,因为中国牵引着新兴国家成为龙头,不论实力、影响力都是“强强”中最有能力与美国竞争的一股势力。

那么,在这种强压力下的世界,世人的焦点都会落在谁的身上?

不用说,当然是奥巴马。他说:我们已预备好领导大家,但别的国家愿意跟随吗?另一个会攫住头条的是法国的萨科齐。而代表欧洲最大经济国德国的默克尔,对布朗跟奥巴马的剌激经济方案不是全盘接受,或许能成为反对派的焦点所在。当然,搞这趟奢华峰会的布朗也在此列。而俄罗斯呢,总能吸引人家目光,但她的角色如何,很看她们抱着什么样的心情。俄国人曾以为世界就在他们手中,但不久石油价格就崩盘了。

很显然,此次G20峰会,除了正急速崛起的经济体系巴西外,中国才是真正的王者。中国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超强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世界的银行家。中国大量入美国国债,让美国经也要靠我们的中国牵着走了。

当然,靠这些还不够真正与美国或西方发达国家,还要考虑当今的国际局势!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

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

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尽管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处于低迷状态,但这种阶段不会持续太久,能源问题终究是世界上最大的问题之一。石油价格的变化,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

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其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 自苏联解体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后,美国对外战略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一些基本特征在中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一,美为其世界霸权谋求制度和法律保障、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目标不会改变。美国的历届政府都致力于使美世界霸权最大限度地制度化、合法化,建立以美国利益为中心的世界新秩序;

第二,美加强对国际地缘政治中敏感地带控制的方针不会改变。美历来重视地缘政治因素在国际战略平衡中的重要意义。近年来,美针对国际形势的新特点,正全面、系统地调整其全球战略部署。北约东扩计划、大中东改造计划、亚太军事部署调整计划,是美全球战略部署大调整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从而为其新的霸权战略在地缘上提供更好的依托和保障。

第三,美倚重军事优势加紧争夺国际战略制高点的趋势难以改变。目前,美军费开支占世界军费开支的一半,美超强地位最突出的方面反映在军事上。美在推行霸权战略的过程中,正不遗余力地利用其在世界新军事革命中抢占的先机,全面加强美军的机动反应能力,扩大美战略优势地位。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国际斗争的主线。

(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已成为国际社会一大公害。近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其次,美国反恐战略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局限和弊端暴露无遗。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先发制人”的战争,不仅未使恐怖主义受到震慑,或

使美国和世界变得更加安全,反倒使伊拉克成为又一个恐怖主义的滋生中心,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反恐战争”使世界出现“越打越恐,越恐越打”的怪圈。这种现象同美国反恐战略中几个根本性的问题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一是反恐动机不纯,利用反恐图谋霸权。伊拉克战争是典型例证。伊拉克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本来没有关联,现在却变成了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在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对伊拉克制造 “莫须有”的罪名,强行发动一场旨在实现其大中东霸权计划的入侵战争,在伊拉克社会和阿拉伯世界激起强烈反美情绪。

二是将反恐斗争等同于军事斗争。这样不仅使反恐斗争伤及大量无辜,而且难以触动恐怖主义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

三是美国将巴以问题同国际反恐混为一谈,不但促使巴以双方继续以暴易暴,而且加剧了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为国际恐怖势力所利用。

另一个问题是某些国家用双重标准对待恐怖主义问题,最主要的是针对车臣恐怖问题,美俄对立情绪加剧。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借此将车臣问题国际化,对俄车臣政策的质疑之声压过了对恐怖分子的谴责,甚至施压要求俄政府同车臣恐怖分子谈判。引起了普京和俄朝野人士的不满。其次是美欧在反恐问题上的分歧继续发展,致使国际反恐阵线的分化倾向愈来愈明显。

(四)、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

当前,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正在进行二战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军事战略调整。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军事实力,强化军事力量在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中的职能作用,谋求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争夺在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权。

世界性的新军事革命和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西方军事干涉主义抬头,冷战后一度减弱的军事安全因素又在上升。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一场新军事革命蓬勃兴起,世界非拉国主要国家普遍加强了以高技术为基础的军队现代化建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技术形态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news/32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