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故事

关于卫哲治的故事

| 点击:

【www.xzxrv.com--母爱故事】

  卫哲治的故事

  路遇泼妇骂街

  卫哲治当了海州府知州,经常微眼私访。这年秋天,卫哲治装扮成相面先生,去海州西乡私访。这天路过小王庄,见一个中年妇道人在骂街。数瓜列喇叭,他站下一大会,才听出了头绪,就上前说:“大嫂子,为一条裤子,嘴干舌苦的,值当嘛?”这妇道人气狠狠地说:“先生,你不知道俺这弄落头,给这些三只手恨灰心了,一时来摸条裤子,两时来拿顶帽子,说不定早晚又偷件褂子,搅得一庄不安。”卫哲治说:“这样吧,你去请个族长或者头面人来,我给想法查查,早晚叫他还给你吧。”那妇道人一转眼就把个老族长叫来了,一歇工夫,全庄十五户人家都来了,围了一门口人。

  卫哲治对众人说:“我相了半辈子命,看透阴阳,能识忠奸。今天请大伙来,是为这大嫂丢条裤子。哪个拾去了,就拿来还给她!”半天也没人应声。卫哲治说:“君子不做做小人,那就这样吧。”他伸手拽把小芦柴,撅齐了十五根,嘴对柴棒吹吹,又小点腔口说:“听话,去去去,长长长!”过后又对大伙说:“每家拿根去,过几天我再来,看哪个是小人,他家的芦柴会长一截子出来。”说过就走了。

  过有五天,卫哲治回来又走这地方。族长通知十五家人将柴棒拿来比比。卫哲治看得清亮的:十四家人都把柴棒摆在地上,一样长。众人都说:“怎的,都没长?”只有一人心里不逸当,把白己的那根小柴棒朝旁边一放:“哟,我的缩了呢?”众人一看,真的怎倒短了?卫哲治笑笑,说:“你跟人家不一样.回家拿裤子吧!”那人面红耳赤,只得承认偷了裤子。原来他拿回柴棒,真的怕长,一转眼看看,就像长了似的,就一天撅去一点点,一天撅去一点点,三撅两撅,就短了呵。

  卫哲治说:“我就是本州知州,特为设这么个小计,试试人心。一条裤子本是件小事,倒能看出村风民俗口大家要和睦相处,都来学君子,不做小人。”

  过后这庄多年团结友爱,路不抬遗。

  谁是偷瓜贼

  有个妇道人,抱个周把岁小孩走娘家。这时是六月里,热,走路又淌汗,不够受的吧?走到狗庄那段,看路旁有个瓜舍子,就想歇歇吃瓜呵。这个看瓜的人四十岁,是个光棍,看是个妇女,心里头高兴哎,就上瓜地里摘了一大篓好瓜来,说:“大嫂子你拣好的吃!”尽吃两个瓜也打发倒了。这妇女要走了,就给瓜钱,看瓜的看正晌午,路上也没人,就起歹心了,拉住妇女的手就奔小瓜舍里头拽。这妇女不愿意哎,两人打了起来。看瓜的看捞不到手了,翻眼了:“你偷我瓜,走,跟我见官去!”

  这看瓜的背着一篓瓜,在前头走,妇女抱个小孩拖拖塌塌尾后头哭。小狗庄到海州二三里路,一阵就到。到了大堂,看瓜的喊:“逮了个偷瓜贼。”怎长怎短,说这妇女偷他这大篓瓜。卫大人问这妇女,她只是哭,说一没偷瓜,二没带偷篓口不好意思呐,半天伸出两膀子给大老爷看。说是给看瓜的奔小瓜舍里拖的,划出血痕印子。

  卫哲治明白了,惊堂木一拍,说:“你这大嫂子贪心不足,是不该,你看他汗儿滚淋的,种点瓜容易吗?将心比心,比如你生这小孩子易不易!”这妇女给说得不吱一声。卫哲治又拍惊堂木:“我要这样断:看瓜的,你把这篓瓜倒下来抱着,她这小孩也断给你,算赔你损失。你止好也没小孩子,就留着养吧。”这妇女不愿意哎,卫大人朝她使了个眼色,说:“就这么断。”看瓜的高兴了,做梦也得不到的好事哈。他麻利地把小孩子接过来抱在怀里,再想把这些瓜搂在膀弯里,不管怎置也弄不过来,拾这个,掉那个。

  卫大人看得清楚个妇女能偷得了么?一拍惊堂木。说:“你一个大男人抱小孩子也偷不了这些瓜,人家一我看你个地道的赖皮!打他四十大板,轰他滚!”

  徐母纺棉纱

  徐霞客出远门,每次总是太太平平回来。慢慢地,他娘也就放心了,不再提心吊胆了。

  有一年,徐霞客又从远处回来,一到家,一家人又团聚了,高高兴兴的。他娘更是开心得嘴也合不拢,笑声不断满屋响。徐霞客也蛮高兴,望着娘直笑。望着,望着,徐霞客忽然不响了。原来,他看见娘面孔上的皱纹越来越深了,头发越来越白了。常言道:岁月不饶人。娘毕竟老了,自己只管朝外跑,家中开门七件事,大大小小都要娘操心,做儿子的心里怎么过意得去啊!他打定主意不再出远门了。

  他娘还蒙在鼓里,总当做儿子回家歇了一阵,又要出去的。哪晓得,歇了一个月,不出去;歇了两个月,还不出去;三个月都过去了,儿子却再也不提出门的事。不但不出门,家里事体,儿子总是抢着做。她要去做这样,徐霞客讲了:“娘,你歇歇,我来做!”她要去做那样,儿子又开口了;“娘,你别忙,我来做!”他娘想:这次儿子回来,就像把我当菩萨供起来了。慢慢的,她才明白过来,儿子孝顺,怕我年纪老了,做伤了身体,怪不得连远门也不肯出了。当天夜里,他娘又动脑筋了:不能让儿子为了照应自己误了他的大事,要想个办法让儿子放心托胆出去做他自己的大事。想啥办法呢?想来想去,到底又被她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把摇车搬了出来,朝小板凳上一坐,“伊伊呀呀”纺起棉纱来了。徐霞客一看见,又开口了:“娘,你别忙,我来做!”

  他娘一听,笑起来了;“啥?这事你也会做?自古道:男耕女织,你有你做的事体,我有我做的事体。你做的事体,娘代替不了;娘做的事体,你也不要来抢。你还是给我去做你自己的事体!”

  徐霞客一听,急起来了,说:“娘,不是儿子不想出去,如今你老人家年纪一大把,儿子出门放心不下啊!”

  “你是怕我做不动?好,我做给你看看!”说着,手里一用劲,把摇车摇得呼呼直转。

  徐霞客一看,老娘年纪虽然一大把,手劲还不小,放心了。他收拾收拾行李,又出远门去了。

  猪八戒出生记

  猪八戒这角色,早先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里,连个影子也没有。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候,开初也没有想到老猪,是后来加进去的,他为啥要写猪八戒呢?有几个说法蛮有趣,给大伙讲讲。

  第一个说法:有人逼他写,吴承恩有个表侄,住在淮安乡下,擅长种西瓜,大家叫他“西瓜状元。”

  有一天,表侄像个红脸关公似的闯到吴承恩家里,怒气冲冲地说:“表叔,帮我写!”吴承恩奇怪了:你冒冒失失要我帮你写,写什么呵?就问情由,表侄说一气,骂一气,连说带骂讲了老大会儿,吴承恩才知底细。

  原来是这么回事:表侄种的西瓜,个大、味甜、子少、红瓤,在四乡八镇出了名,人人都想买,不料因此得罪了一个人。哪个呢?这人姓朱名八,是个又懒又馋的二流子。朱八见“西瓜状元”的瓜好,想吃,可腰里又没有钱,就今天偷一个,明天偷一个,天天都来偷。有一次被“西瓜状元”逮到了,“西瓜状元”当场训了朱八一顿。哪晓得,没两天,朱八又犯老毛病,一偷偷了半口袋。“西瓜状元”逮住他,气愤不过,照他腚上狠狠踢了一脚。这一脚可踢出仇来了!不知朱八怎么捣鼓的,一会儿把十几头猪赶到“西瓜状元”的瓜地里。猪见西瓜还能老实吗?“呱嗒,呱嗒”,连吃加拱,把两亩好好的西瓜给糟蹋了一半多。“西瓜状元”正在瓜棚里困觉哪,听见响声出来一看,差点没气死!他赶紧托人看着瓜地,跑来找表叔帮他写状纸,告朱八。

  吴承恩对表侄说:“帮你写可以,不过,打官司非同儿戏,我不能光听一面之词,得查证查证再说。”“西瓜状元”知道吴承恩一向葫芦抠籽子,不做玄事,也就没说别的,只求表叔早点查证,快点写。

  当天下午,吴承恩出了淮安城,来到表侄的西瓜地里,他一看,瓜秧子乱七八糟,满地都是西瓜皮、西瓜瓤和猪蹄印子。吴承恩点点头,没吱声,走出瓜地,绕着田埂察看。他忽然发现一样东西,拾起来瞧瞧,原来是只死蝼蛄,蝼蛄身上缠着好多道细麻线,麻线解开来,有五尺多长,一头拴在蝼蛄的腰上。吴承恩觉得蹊跷,忙问表侄:“你看这是什么玩艺?”“西瓜状元”瞅了瞅死蝼蛄,说:“这是偷鸡贼在蝼蛄肚子里戳进一根铁钉,扔到鸡跟前,鸡一吞、一咽、线一拌、一拽,铁钉卡在鸡嗓子里出不来,偷鸡贼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鸡偷到手了。”

  吴承恩点点头,没吱声。他离开西瓜地,朝村子里走,来到朱八的住处。进门一看,只见院子里挤着许多人,正围着一个黑脸汉子,指指戳戳骂个不停。有的骂:“你朱八太缺德啦,把俺家的猪赶出去,糟蹋人家‘西瓜状元’的好西瓜!”有的骂:“你朱八太孬啦,俺家里几只下蛋的老母鸡,都让你偷来了!”骂的全是朱八好吃懒做、偷偷摸摸的丑事。有几个娘们从朱八的屋里抱出几只鸡,鸡嘴里都有一根细麻线。

  吴承恩点点头,还是没吱声。临走,他找到几个证人,在一块合计合计,没费多大事儿,就把状纸写好了。

  第二天清早,“西瓜状元”来找吴承恩,拿到了状纸,非常高兴,直奔县衙,去告朱八。哪知一顿早饭工夫,朱八突然窜到吴承恩家里,凶神恶煞地说:“吴先生,听说你帮人写状纸告我?”吴承恩说:“不错。”朱八眼一瞪:“姓吴的,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凭什么乱插杠子捣我的蛋!这事你看着办吧,想‘文了’还是想‘武了’?”“‘文了’怎说?”“撕掉状纸,各走各路。”“‘武了’怎讲?”“白的进去,红的出来!”吴承恩笑笑,说:“朱老弟,依我看,这事一不用文了,二不用武了,好办得很。”朱八忙问“怎么办?”吴承恩把指头一叉“八个字。”“哪八个字?”“投案自首,改邪归正!”

  朱八一听这话,“嗖”地拔出一把匕首,野猫似地逼近吴承恩,说:“把状纸拿出来!”吴承恩说声:“可笑!”“那你快把状纸撕掉!”吴承恩说声:“可耻!”“再犟,要你的老命”吴承恩说声:“可恶!”朱八急了,举起匕首,劈胸就扎。只听“哗啦”,“当啷”,吴承恩纹丝没动,朱八倒被公差锁了起来。朱八蹿蹦想跑,公差把锁链一抖,喝声:“走!”把他带往县衙去了。

  为这事,吴承恩考虑了好几天,朱八这人老在他心里转。思来想去,觉得朱八只有戒懒戒馋戒偷摸,经些磨炼才能变成好人。又觉得世人应以朱八为戒,不可做丑事。二五一凑,十分激动,就在《西游记》里写出一个“猪八戒”来!

  这是第一个说法。

  第二个说法:有人逗他写。吴承恩在云台山上写书的时候,常到东山头转转,看看,算是休息。后来他在东山头转够了,看腻了,就往西山头转。

  有一天正转着,迎面走来一个打猎的老人。老猎人见到吴承恩,说:“先生,上山看景哪?”吴承恩顺口回答说:“正是,正是。”老猎人“嗤”地一笑,说:“不会看,满山转,要看景,找人领。”一听这话,吴承恩忙着作揖施礼,请老猎人领路导游。老猎人并不推辞,领着吴承恩,不往东,不奔西,不朝南,不向北,一溜往下面的山洼里走去。吴承恩想:山洼里尽是些石头块、水塘子,有什么景可看呵?正想着,老猎人忽然说:“到啦。”吴承恩急忙停下脚步,老猎人说:“先生,转过身来,顺我手指的方向,朝上头仔细看!”

  吴承恩依照老人吩咐,转身一看,果然看到了奇景:在一座说高不高,说矮不矮的岭子尖上,顶着一块好大好大的石头,这块大石头的样子活像一个大猪头,嘴巴撅着,眼睛眯着,大耳朵耷拉着,好像正在困觉。老猎人告诉吴承恩,那大石头有个名字,叫“猪头石”,只有站在这儿看,才像猪头的模样,别处看不像。

  吴承恩连声赞叹说:“奇景!奇景!”老猎人又是“嗤”地一笑说:“光看不听,等于白跑。”一听这话,吴承恩忙又作揖施礼,请老猎人讲讲猪头石的传说,老猎人也不推辞,清了清嗓子,马上讲开了。

  相传这山上有七十二个洞,洞洞有妖精,内中一个洞里头,是头野猪精,相貌丑陋,又懒又馋,各洞妖精都瞧不起它,免不了受欺侮。十回八回以后,野猪精受不了啦。耳朵一扇,嘴巴一呱嗒,有了主意:练本事,揍他们!狠心一下,还真的来了劲头。野猪精砍砍剁剁自己动手做了把九齿钉耙,跳到僻静地方,练,练,练!练了八八六十四天,觉得本事可以了,就去骂阵。一骂,各洞妖精来气了,统统都蹿了出来,围住野猪精,要把他逮住吃掉。野猪精也不含糊,舞动钉耙和众妖对打,只见他左一耙,右一耙,前一耙,后一耙,打死了好几个小妖,但终究寡不敌众,打着打着,野猪精觉得身子软了,骨架散了,再打下去想活命也就晚了,这才杀开一条血路,朝山下逃跑。众妖跟在后面紧追,还一齐喊:“抓住野猪精!抓住野猪精!”

  野猪精转眼看跑不掉了,正在危急关头。正巧有个石猴精从对面回山,听到喊声,抬头一看,见许多妖精追赶一个黑傻大个,心想: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便跳上去举棒就打。石猴精没费多大劲,就把众妖精打得死的死,亡的亡,剩下几个逃命去了。野猪精得救后,感激不尽,就跟石猴精拜上把兄弟,一口一个“猴哥”,叫得蜜甜。

  自从有了石猴精坐镇,山上十分平安。哪知日子一长,野猪精又犯了又懒又馋的老毛病了,睡了吃,吃了睡,吃饱睡足以后,就跑到一个天池里去洗澡。这个天池,本是仙女洗澡的地方,野猪精以往站也不敢站,看也不敢看,怕犯天条受处罚。这会倚仗本领高强的猴哥撑腰,他胆子大了,想洗就来洗,想玩就来玩,气得众仙女纷纷跑到王母娘娘跟前告状。王母娘娘一生气,就派东海龙王三太子前来捉拿野猪精。龙王三太子架着云头,到天池上空朝下一看,只见野猎精挺着个大肚皮,躺在天池里打呼噜。三太子不由来了火,跳下云头,大喝一声:“丑八怪,着打!”“啪”就是一鞭子,正好打在野猪精肚皮上。野猪精一吓,醒了,见是龙王三太子打他,也来了火,“呼”地一声蹿出天池,抓起九齿钉耙和龙王三太子对打起来。这一仗,从晌午打到傍晚,打得野猪精精疲力尽,浑身发热,就跑到岭子尖上睡觉乘凉。不想一觉睡下去,再也没有睡醒,后来就变成“猪石头”啦!

  老猎人讲的故事,吴承恩觉得挺有趣,心里一高兴,就把野猪精变化变化,改装改装,写到《西游记》里了。

  还有个说法:不得不写。《西游记》写到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吴承恩突然觉得写不下去了。原因何在呢?吴承思想来想去,头都想痛了,也没找出个道道来。

  当晚,吴承恩把“小狼毫”朝笔帽子里一套,盖上砚盒,决意熄灯睡觉,松松脑子改日再想。岂不知“心中有事入梦难”,熬了两三个时辰,好不容易才算睡着。

  刚入梦,忽听有人在门外大叫一声:“吴老头!”吴承恩一愣,心想:众人都叫我“吴先生”,是谁这么冲,叫我“吴老头”?又一想这样叫也好,倒是显得不外气哩,连忙起床去开门。门刚开,不料“噗”一声,从门外蹦进来一只猴子。吴承恩一看,呵,原来是孙悟空!忙问:“大圣,找我作甚?”孙悟空说:“你让俺闹天宫,俺闹了,你派俺保唐僧,俺保了,可你,也该体谅体谅俺老孙的难处呵!”吴承恩忙说:“大圣,你有什么难处?”孙悟空说:“据你讲,俺师父这回到西天取经,路上要遭九九八十一难。俺老孙纵有三头六臂,也保不了师父的险哪!就这事,你看着办吧!”说完,一个跟头翻出门去。

  孙悟空走了不多会儿,门外又有人叫:“施主吴公!”身影一晃,人进来了。吴承恩一看,原来是唐僧,忙问:“圣僧,找我作甚?”唐僧并不答话,闭着眼睛念念有词:“徒弟少了,一个不好;徒弟少了,一个不好……”颠来倒去念了好多遍。念完,转身走了。

  师徒俩人你来我去,吴承恩听出了门道:噢,怪不得写不下去,原来是一师一徒笔头转不开,如果添个角色,这比孙悟空包拼包打不是好写多了吗!想到这里,满心高兴。那么添个什么角色呢?吴承恩不觉犯了难。

  正在这时,忽听外头又有人带着哭腔在叫:“吴先生!吴先生!”吴承恩连忙走到门外一看,原来是一头大猪,说来奇怪,那猪见到吴承恩,“噗嗵”跪倒,又作揖,又磕头,连说:“先生救命,我要出家!”吴承恩听了好笑,便问:“猪啦,什么叫出家,你懂吗?‘出家’就是当和尚,你是一头猪,怎能当和尚呢?”那猪把头一歪,说:“猴子能当,我也能当。”

  “哟!”吴承恩心想:这猪倒是不笨哩,连我写《西游记》的事它也晓得了,就说:“猪啦,人家猴子有本事,能保唐僧去取经,你呢?”“我也有本事!”那猪说着,“呼”地站起来,肩膀一扛,扛倒了一棵幡龙松,嘴巴一拱,拱翻了一块卧虎石,马上在吴承恩面前露了两手,那猪正得意时,忽然山坡上亮起了灯笼火把,好多山民拿着棍棒,提着绳索,一头跑一头喊:“野猪在这里,逮住它!逮住它“那猪听到喊声,“哧溜”一下子,一头窜进吴承恩的书房,吴承恩叫声:“不好!”一惊吓,醒了,原来是场梦。

  吴承恩醒来后,想想梦中的情形,原来这野猪是为了逃避山民的追捕才要出家的,便说了声:“有门了!”急忙提笔写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书里添了个猪八戒。既热闹,又有情趣,写起来得心应手,不感到笔头发涩了。

  此地有人讲“八戒梦中来”,指的就是上面这么个说法。

  冠多发乱

  朱洪武在南京登基之后,就准备封赏功臣啰。亲戚、功臣倒有数,可沾亲带故的太多,要是个个都封,真叫他“狗咬刺谓——没处下口呐。”这桩事搞得他心里乱糟糟的,歹(多)烦神。这天,军师刘伯温进宫,对他说:“陛下,这两天你闷闷不乐,想必是心烦多了。今日万里无云好晴天,何不出去散散心呢?”“好唉!”两上人就换了便眼,出宫去了。

  南京是六朝古都,龙盘虎踞,一路的好风光。朱洪武看了,顿时心里舒坦多了,就问了:“军师,哪块最热闹啊?”刘伯温答:“城隍庙。”“走,到那块去看看。”两个人就逛城隍庙去了。一看,果真热闹,游玩的人歹哩。进了庙,朱洪武一眼看到大殿旁边的墙下,人特别多,都在瞧墙上的一幅画,七嘴八舌地议论。有的说画的是疯子,有的说没事找事,画这个什么意思啊?

  朱洪武和刘伯温也挤到人堆里一望,墙上画了一个人,这人头上挺着一束束头发,每束头发上顶着一顶帽子,头上乱得像稻桩子一样。朱洪武看来看去,猜不出它的意思,回到宫里,接着想,想了一夜,也没有想通。

  第二天一早,他就召刘伯温来问了:“军师,城隍庙里那幅画,你看到了吗?”“看到啦。”“你不觉得有点怪吗?”“怪?不怪!不怪!”“怎的不怪,哪一个正常人能戴这么多的帽子呢?”“陛下,这人很了不起啊,他在向您进谏呐!这不是冠(官)多发(法)乱吗?”皇帝一愣,不开口了。

  打这以后,朱洪武再也不给亲戚封官了。

  刘猛将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刘阿大,他的娘呐,老早死了,老子娶了个晚娘,晚娘养了个儿子。晚娘呐,一直说刘阿大不好。他的老子呐,经商客,登在外边,老子一转来,晚娘总说刘阿大这样不好,那样不好。

  有一年,晚娘做了两件棉袄,给自家的儿子翻的丝绵;给刘阿大呢,芦滩头采来芦花翻翻。看看芦花棉袄呐,厚么厚得来,着在身上,冷么冷煞哉。

  老子转来,问两个儿子;"可暖热格,娘给你们做的新棉袄?”

  晚娘的儿子讲:"我暖热格。”

  刘阿大讲:"爹爹,冷来,一点不暖热。”

  晚娘讲哉:"你看呶,前娘养的儿子,我给他多翻,翻得厚来,他喊不热,我自家的儿子翻得薄,他喊热格,前娘养的儿子不老实。”

  后来呐,刘阿大大点哉,晚娘叫他做生活哉,种豆。喊他种豆呐,拿豆子放在牛车篷里的牛路上,叫牛赶水,踩,把豆子踩扁。豆踩扁了,喊刘阿大拿去种。她自家儿子的豆呐,不踩,给他豆子叫他去种。晚娘想,等他老子转来呐,刘阿大种的豆不出,把他老子看,哪晓得,刘阿大拿踩扁的豆子种下去,照出。晚娘想想,炒,拿黄豆炒熟叫他种,那么不会出哉。自家儿子种生黄豆,叫刘阿大拿炒熟的。那晓得,炒熟的黄豆种下去,照样出。哎呀,照样出没办法。那么吃呐,她自家儿子吃好的,给刘阿大吃丑的。自家儿子呐吃的精,刘阿大吃的粗,想饿煞他,倒也饿不煞。

  晚娘一直对他老子说,前娘生的儿子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样样不好。他老子火足①,那么,害杀他。他就跟刘阿大讲好,到二月十八,长江边去看潮头,那辰光潮头好看来。这一来,儿子高兴煞,跟老子到长江边看潮头。啊呀,看,潮头来哉!潮水来呀,头伸起来看。看呀看,不晓得后边头老子脚一踢,一踢踢到江里。老子望也不望儿子,跑哉,转去。

  哪晓得他儿子刘阿大呀,有土地公公搭救,土地公公拿他托住,托勒托,托勒托,托住,氽勒氽,氽勒氽,氽到他娘舅家河滩上。

  氽到他娘舅家河滩上呐。娘舅家人上河滩,一看,啊呀,这小人跌在大河里氽来的。娘舅出来一看:“啊呀,这小人是我家外甥阿大喂,哪能氽在大河里,快点捞起来。”捞起来,拍拍,温温,焐焐,倒活转来哉。活转来,醒过来,娘舅问:”阿大呀,你哪能这种样式?”

  "老子把我踢到江里,晚娘说我不好,饭也不把我吃,还要打我。”

  娘舅听了,到底是自家外甥啊,看阿姐面上:"阿大,你登来嗨②,我养你吧,跟我小人做做伴也好。”

  娘舅家呐,养只牛。娘舅喊:"刘阿大呀,山上去放放牛啊。"刘阿大说:"蛮好!"牵牛上山放去,夜快③转来。

  哪晓得,有一天呀,碰着八洞神仙,一个呐曹国舅,一个吕纯阳,一个蓝采和,一个汉钟离,还有呐铁拐李,还有一个女的叫何仙姑,还有一个啥--韩湘子,还有一个呶--张果老,八个人,八洞仙人。八洞仙人看他放牛呐,喊他:"小弟弟呀,跑来,这只牛给你杀来吃吧”

  "唉,不行哪,我娘舅要骂的!”

  "不要紧呀,放心吃好了,给你牛头按在东山,牛尾巴按在西山。等你娘舅来看么,说一声,这只牛钻到山洞里去了。这样么,娘舅不会骂你的,不会怪你的。”

  "蛮好!”

  这样,八洞仙人呐,杀的杀,剥皮的剥皮,汉钟离讲,把牛肉放在我肚皮上烧。放在他肚皮上烧,烧好了吃。刘阿大一道④吃,吃得饱饱的。吃掉了牛肉,把牛尾巴戳来嗨⑤,叫他去喊人,刘阿大转去喊:"娘舅啊,娘舅啊,不得了哉!这牛牵它转来,不肯走,'汪昂'、'汪昂'叫来,钻进山洞里,我呐背呐,背不出;尾巴翘来嗨,我们一道去背。”

  娘舅"汪当"、"汪当"跑来,看见尾巴戳来嗨,双脚挺,背,背呀背,背背,牛尾巴"唿哧"断啦。"哞昂"、"哞昂"牛叫哉,牛尾巴断掉哉,格末好哉,没尾巴,牛拉不出来呀,不能怪阿大,怪只怪牛不好,钻到洞里,只好转去。

  回过来,到开年呐,捉点鸭子,刘阿大养鸭子。养啊,养啊,养到八、九、十里,八洞仙人又回来哉。鸭哩哩(鸭子)大毛出,大哉,八洞仙人喊他:"小弟弟,小弟弟,跑来跟你讲话。”

  "做啥?”

  "鸭哩哩吃掉吧。”

  "不行哪,娘舅要骂的!”

  "上趟一只牛吃掉,可曾骂?”

  "吃掉牛,倒不曾骂,只怪这只牛钻到山洞里。”

  "嗳,对哉,那么吃好了。吃掉之后,给你借一群野鸭。”

  "不行哪,转去,野鸭会飞呀!”

  "明朝你喊,今朝不高兴放鸭,今朝飞日,我不开鸭棚噢。不信你试试看,开出来飞掉,不要怪我。”

  刘阿大想,蛮好。杀了吃吧,汉钟离困来嗨,挺个肚皮烧来喂,吃了,刘阿大一道来吃,拿鸭哩哩吃光,吃剩一只。

  一群野鸭飞过,吕纯阳讲:"哎,哎,哎,野鸭借点来,借点来!"问刘阿大:"多少?”

  刘阿大讲:"两百只。”

  "呶,呶,借、借、借,借两百只,借两百只。”

  野鸭马上歇下来,歇下来呐,跟着家鸭一道,"呱啦、呱啦"转去。娘舅看见鸭哩哩转来哉,鸭哩哩进鸭栅里去哉,喊刘阿大:"吃夜饭吧。"吃过夜饭,上床困。

  第二天早晨,不爬起来。娘舅喊哉:"小鬼呀,可曾起来啦?鸭哩哩闹哉,出去哉!”

  "我今朝困一朝,不高兴起来!”

  "为啥不高兴?”

  "今朝飞日呀,娘舅啊,今朝鸭棚不能开,鸭要飞掉的!”

  "小鬼,想得出的,啥格⑥飞日?”

  "真的呀,不信,你开开看,全要飞光。”

  "真是!我开呀。”

  娘舅把鸭栅头拔拔开,""杭、杭、杭"一飞头,飞得娘舅推也推不上,关也关不起。推上去,关着一只。这一只是家鸭呀,飞不掉的。

  娘舅说:"你小鬼呀。啥人传把你,你哪能晓得今朝是飞日?为啥你不早点告诉我!”

  "唉!我对你说飞日呀,不要开,不要开,你板要⑦开。”

  娘舅倒无话讲。他叫我不要开呀,我倒硬要开的。那么,娘舅也不曾怪他。

  后来呐,娘舅在场上打了一只大快船。这两天呐,大快船打好了,要下水哉,龙门板上上去。那么,办酒席,四乡邻、亲戚朋友、木匠师傅全来吃。吃酒,吃了酒做啥呀?大快船下水,帮忙呀。

  刘阿大呐,叫他烧火;他烧得苦煞,一身汗水,一点酒也不曾吃着。他想想,我倒烧煞快哉,酒水不曾吃着,你们倒吃饭哉!跑出去,跑到木龙(船)旁边:"木龙,木龙,等歇来拔你不要下水噢!我刘阿大不到,你不要下水。”

  木龙说:"噢,我不下水。”

  吃过酒,全去哉,几百人,扛的扛,拉的拉,推的推,木龙一动也不动。木龙不动,娘舅急来刘阿大问:"娘舅啊,船可曾下水呀?”

  "小鬼,高兴啥啦!”

  阿大讲:"你请他们吃不请我吃,请我刘阿大吃了么,老早下水了。”

  "小鬼,你做啥呀,弄的啥花头⑧?”

  "你不懂的呀。”

  "我不懂!"娘舅想,这小鬼呀,蛮灵,蛮有本领,试试看呐,今朝总归拔不下去,对大家讲:"辛苦大家,亲戚朋友、老师傅,辛苦,辛苦!回去吧,明朝还来。"那些老师傅想,蛮好,明朝还来,还有一顿吃吃。是啊,回转去。

  大家转去了,娘舅叫厨师傅烧一桌菜出来,给刘阿大吃。

  "你吃了,今夜头要拔下去!”

  "一定呶!”

  "一吃吃得醉骡骡,跑去,把龙门板一上,后头"格郎"一拍:"木龙,木龙,我来哉,下水!”

  "呼--",这只大快船自家走,喜气洋洋到河里。娘舅服贴,这小鬼神得不得了。

  到七八月里,稻成头⑨哉,田里蝗虫呐,铺天压地,全来吃稻。"唉哇、唉哇",一听见这声音,大家愁得来,不用讲了。娘舅想,我家阿大本领蛮大,问问他,叫他想想办法,可能把蝗虫赶掉?转来问阿大:"阿大啊,不得了,外头蝗虫铺天压地,吃了稻,娘舅田里的稻也要吃光哉,哪能办?”

  刘阿大讲:"这不要紧,我去赶!”

  "你拿啥东西赶呐?”

  刘阿大拿一根竹竿,身上一条破围裙⑩脱下来,裙上有两根带,往竹头上一扎,一结。跑到田里,横道赶,复转来抹,蝗虫一齐飞起来。

  蝗虫飞掉了,飞到别处去,落到别处,可要吃别人家稻?刘阿大想想,假如我不赶,蝗虫要停下来,吃掉别人家的稻!那末,要赶,一定要赶到海里去,把蝗虫全赶到海里去,喂鱼虾!

  刘阿大一撒脚,日夜赶,蝗虫全赶到海里。刘阿大赶得精疲力竭,疲劳得不得了。海里的浪头,大得来不得了。潮水潮头上来,刘阿大一掼掼下来,淹死了。

  淹死了,百姓纪念刘阿大,造个像,供在庙里。百姓尊敬他,叫他猛将老爷。

  过去呐,每年七八月里,稻成头辰光,要做猛将会,又叫青苗社,把猛将像扛出来,圩岸头跑一转。田里呐,每块田里插一面小旗,红旗呀,绿旗呀,青旗呀,黄旗呀,块块田里插。做啥呀?--稻田里的稻,猛将给你看好呐!

  清代方志、文人笔记中关于猛将会、猛将庙记述甚多,并对刘猛将的来历做了一些探索。乾隆十六年刻本《昆山新阳合志》载,"按神姓刘名锐,宋名将刘锜弟,殁而为神,驱蝗江淮间有功。"清顾禄《清嘉录·祭猛将》称刘猛将"则以刘武穆锜或其弟锐为近是"。《同治上海县志》则载,"神刘姓名承忠,元时官指挥,能驱蝗。元亡,自沉于河,世称刘猛将军。"建国后,猛将庙消失,猛将会停歇。猛将传说仍保存在人们的记忆和口头中,但影响已经缩小。

  ①火足:生气极了。

  ②登来嚼:留在这里的意思。

  ③夜快:傍晚。

  ④一道:一起的意思。

  ⑤戳来酶:戳在那里。

  ⑥啥格:什么。

  ⑦板要:一定要的意思。

  ⑧啥花头:什么名堂。

  ⑨成头:结穗。

  ⑩围裙:旧时系于腰间

  张邋遢背宝塔

  句容城里原先没有宝塔,真大煞风景,张邋遢为这事了动了不少脑筋。他听说溧水西边宝塔多得很,就想偷一个宝塔来。怎样偷呢?借牛,用牛背。

  他跑到张三家借,又跑到李四家借。人家听了好笑,你这个邋遢从来不种田,不种地的,你来借牛,看你怎么用?就这样,他一共借了三十六条牛。

  哎--你说怪不?凡是他借的牛,还来以后,第二天早上就爬不起来。草不吃,料不吃,浑身直冒汗。家家如此。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张邋遢把牛借去背宝塔了。十八条牛背一个宝塔,背到溧水,城隍老爷派兵撵来了,跑不快,只好撂掉一个。在溧水城外,三十六条牛集中背这一个宝塔,背到句容,往自家门口几步远的地方一掇①。

  哎,句容城在一大早冒出个大宝塔。一传十,十传百,全城都赶来看了。谁也不晓得这个宝塔怎么来的,一个个感到很奇怪。虽说是在张邋遢家门口,但谁也没把这宝塔跟他扯在一起,更不会说他有“仙气”、成了“仙”。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歇了一晌②来了一个和尚,是个"半仙",看看宝塔,对张邋遢说:"你这个宝塔不正,摆歪了。”

  "歪了,歪了你还有本事把它摆证吗?”

  "嗨,想把它摆正的还不轻巧捻豆子嘛!”

  "那你摆唦!”

  张邋遢以为自己的本事大的很呐,我用三十六条牛把它背回来就够了不起啰,你还歪了正了的,你算老几唦?--心里很不服气。和尚不慌不忙地说:"请你跟我帮个小忙。”

  "帮什么忙啊?”

  "你把我穿在脚上的草鞋脱一只来,我把宝塔扳过来,你把草鞋塞在底下就支正了。”

  和尚把宝塔扳起来,邋遢把草鞋一塞,和尚往后一松,鬼嘛!草鞋嫌厚了,宝塔又支歪到那边去了,不过稍微比以前歪得好些了。

  ①掇:扔。

  ②一晌:一些时候,一些日子。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grgs/42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