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清代金缨

| 点击:

【www.xzxrv.com--参考资料】

思修五
篇一:清代金缨

第七讲 意志品质

挫折与逆境

参考书目:

1、钱穆:《如何解脱人生之苦痛》

2、叔本华:《劝诫与格言》

3、岳桂林: 《心灵快餐》

4、人格心理学

5、培根:《论逆境》

引子: 自救的台阶

人们正要填一口枯井的时候,一头驴子掉到了井里。井很深,那头驴子又很老,人们想尽办法,也没能把驴子拉出来。尽管驴子哀怜地求救叫喊,无奈之下,人们还是决定埋了它。 当第一铲泥土落在枯井中时,驴子叫得更响了,它显然明白了人们的意图。可是,当第二铲泥土落到井里的时候,驴子却出乎意料地安静了,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落到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在做一件惊人的事情: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它们踩在脚下,让自己登高一点。

人们不断地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落并把他们踩在脚下。就这样 ,驴子随着泥土的抖落不断登高,最后竟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萧萧洒洒地走出了枯井。

假如你现在身处枯井,求救的哀鸣也许换来的只是埋葬你的泥土,可驴子教会了我们,走出绝境的秘诀是拼命抖落掉在身上的泥土,使之成为自救的台阶

一、人们对挫折的反映

A、情绪反映

1、痛苦,悲哀

2、愤怒

3、牢骚、抱怨、悔恨

4、迷茫、无措、呆滞

5、焦虑、恐惧、愁烦

6、压抑、抑郁、冷漠

7、自卑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表扬和评价)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不同层次的需要所对应的挫折感是不同的。马斯洛称在生理和安全需要领域的抱怨为低级牢骚;在归属与爱、尊重等领域的抱怨为高级牢骚;在自我实现领域的抱怨为超级牢骚——如抱怨正义不行于世、美德得不到报偿。

B、消极的行为反映

1、攻击:1)自攻击:自虐、自杀

2)外攻击:直接的、间接的

2、逃避、孤立、封闭

3、文饰

4、退行

5、幻想

6、反向

C、积极的行为反映

1、克服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八百秦川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补偿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泰戈尔诗云:“假如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失去群星了。”清代金缨。

3、升华

将不为社会认可的动机或欲望加以改变以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表现出来。如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等,皆为发愤之作。如“化悲痛为力量”,如泰戈尔诗云:“让爱恋化为记忆,痛苦化为诗歌。”

4、幽默:以开玩笑摆脱困境和苦恼或间接表达某种意图。

以上是人在遭遇到挫折打击或意外不幸时从潜意识中喷发出来的应急反映,这种在无形中反射出来的自我保护方式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防卫机制。一个心理正常而健康的人采取的是积极有效且恰倒好处的心理防卫方式,如“克服”、“补偿”、“升华”等,而心理障碍或心理失常者则往往过度不恰当地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卫措施,如“退行,幻想,反向”等。

二、挫折容忍力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挫折人人难免,而反应各不相同。这取决于个人的挫折容忍力。它的影响因素:

(1)对挫折的认识,心理准备;

(2)对挫折的即时判断;

(3)挫折经验:百炼成钢?

(4)情感素质:广阔?耐心?爱心?

(5)意志品质:铁锤粉碎玻璃,也能锻造利剑

(6)理想、责任感、信念

爱与坚强

因为我爱,所以我的笑容坚强。

爱是给予,所以永远不会失去。

如果我没有爱心,我不过是吵闹的锣鼓声而已。即使我有先知讲道的能力,渊博的学识------如果没有爱,就算不得有什么价值。如果我倾家荡产收救穷人,甚至舍身被焚,假如心中无爱,也不算有益于人。爱是恒久的忍耐,是仁慈,《圣经 新约 哥林多前书》

拜伦诗《普罗米修斯》选段

你神圣的罪恶是怀有仁心,

你要以你的教训,减轻人间的不幸。

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

但你那抗拒强暴的勇气,

你那百折不挠的灵魂——

天上和人间的暴风雨,

怎能摧毁你的果敢和坚韧!

泰戈尔诗选

别让我为免遭危难而祈祷,而让我无所畏惧地面对危难。

别让我为止息痛苦而恳求,而让我能有一颗征服痛苦的心。

别让我在生命的战场寻找盟友,而让我竭尽全力去奋斗。

别让我在焦虑恐惧中渴望拯救,而让我以耐心来赢得自由。

答应我吧,别让我成为懦夫,只知在成功时感知你的恩典;

而让我在失败之时感觉你双手的握力。

三、挫折的原因

1、外因:天时、地利、人和?

2、内因:

1)心有余(期望太高,太多) 2)动机冲突 3)力不足 4)脆弱、敏感、感情易受伤害 5)不合理的信念与心理反应模式

动机冲突类型

1、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双避冲突:前有狼,后有虎

3、趋避冲突:果实甜蜜,但汗水太苦

4、双重趋避冲突:某大四学生,成绩中上。系里拟推荐他免试攻读研究生,条件是毕业以后留系任教至少七年。他既想读研深造,又不想做老师;既想本科毕业就去工作有收入,又怕这样失去了提高学历的机会。

对挫折的判断

客观事件与心理事件

影响人的感受的,不是外在事件,而是当事人对事件的感知、判断和评价

不合理的信念

1、绝对化:就要这样!没有通融余地

2、至善主义:要完美无缺,无可挑剔;要得到所有人的好评

3、以偏概全:1)一点不行,全面完了

2)一步不行,全局完了

3)一时不行,永远完了。

四、挫折的应对

1)、准备:正视其必然性,认识其双重性

2)、承受:首先要挺住,然后才能-------

3)、归因:以便对症下药,寻找对策

4)、应对:走出困境

5)、情绪的调节:恢复、保持良好心境

挫折的必然性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没有一种花四季常开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命运是不可改变的,能改变的是人面对命运的态度。

挫折的双重性

1、痛苦、失望、幻灭------等消极体验;伤害、毁坏、死亡等消极后果。

2、在一定程度上,可能: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艰难困苦,玉成于汝;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铁锤可粉碎玻璃,也能锻造利剑;

5)生命深渊的炸弹,炸醒了沉睡的潜能------

挫折的积极意义

6)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进。使火药发火就需要有压力。(法国,大仲马)

7)不经历艰险的征服,即使胜利,也不光荣。拿破仑

8)能使愚蠢的人学会一点东西的并不是言辞,而是厄运。(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9)、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一切厄运也决非没有希望。(英国,培根)

10)珍珠长于沙伤;蝴蝶挣破茧壳,才能飞翔。

11)在我漫长的一生中,有多少子弹落到了我的身上,不知从哪里飞来,击中我的心灵,给我留下了弹伤。而当我的生命已近暮年,这些数不清的伤口开始愈合了。那曾经受伤的地方,就长出思想来。(俄罗斯,普里什文)

12)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别林斯基)

承受挫折

可有如下方式:

1、忍——忍耐。但防积郁成疾。

2、泄——适度宣泄。但防造成伤害。

A 让悲痛表露出来——承认自己的悲痛

B 倾诉—对自己(日记、言语)对信得过的人。

C 动作—化悲痛为力量,为食量,为打击合适对象的力量(如打球)

D运动至疲劳

3、移——转移情绪

A夏荷映日,秋菊凌霜——各有各的好

B转移注意——运动、游戏、欣赏大自然的美、工作、学习-----

法国 莫洛阿“最广阔、最仁慈的避难所是大自然。森林、崇山、大海之苍茫伟大,和我们个人的狭隘渺小对照之下,把我们的心灵创伤抚慰平复。清代金缨。

居里夫人 “当我象嗡嗡作响的陀螺一样高速旋转,自然也就忘记了生活的烦恼。”

C、助人可以移情,怡情

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破碎,

我便没有白活一场;

假如我能消除一个人的痛苦,

或者平息一个人的悲伤,

或者帮助一只迷途的知更鸟,

重新回到它的巢中,

我便没有虚度此生。(英国,迪更生)

4、化;情绪的暂时化解 化——化解烦恼,想得开。

A、合理化:阿Q一回,给自己一个台阶。

B、想到“事情可能更糟呢”。如契科夫的短文《生活是美好的》

5、助——求助:亲人,好友,心理医生。 自己能承受一切,当然OK。就象关汉卿所说“我是个蒸不熟、煮不烂、炒不爆、捶不扁、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但没有人是万能的,善于求助也是一种智慧,“假车马者,能之千里;假舟楫者,能越江河。”

挫折归因与应付

外因——1)去克服 2)去改善或创造,所谓“英雄造时势;”3)对不可抗拒的因素、无可挽回的局面,能乐天知命,“不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4)人际关系是相互的,有时会遇到罗曼 罗兰所说的“那爱人者不被爱,被爱者不爱人,相爱的人,又往往不能结合”这样的挫折,此时宜少点依赖感,多点自立心;少点占有欲,多有祝福心。

内因——1)调整期望,淡泊一些。 2)提高素质,努力一些。3)合理取舍,泰然一些。清代金缨。

4)“采取先进解码技术,超强纠错!”少点无事生事,自寻烦恼。养成良好的心理反应模式和合理的信念。

如:A、人非圣贤,不可强求绝对

法国作家雨果:“不犯错,那是天使的梦想;少犯错,这是人间的法则。”

B、尽力而为,做到问心无愧即可,不跟自己过不去。

清代金缨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红楼梦》评妙玉“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鉴!

C全面、长远地看问题。很多问题的积压,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的解决,也是“化冰三尺,非一时之热。”

情绪的自我把握与调节

1、逢得意则趾高气昂,谓之水上浮萍;遇失意即垂头丧气,谓之风中落叶。(清,卢存心)

2、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英,培根)

3、顺利时,得志防失态,得意防忘形;不幸时,失志防失格,失意防沉沦。处顺境,宜居安思危以防不测;处逆境,宜韬光养晦以图再兴。

4、持一种热爱生命的执着信念:永远相信远方,永远相信梦想——“假如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5、意志品质

1)苏轼 :“古之立大事者,不谓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2)《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评价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3)东汉蔡邕《太尉桥玄碑》称赞桥玄“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

意志品质的内容

1、自觉性:目的明确?漫无目的? 能约束杂念?易受干扰?

2、果断性:当机立断?优柔寡断? 随机应变?卤莽草率?

3、坚韧性:坚强?脆弱?

4、自制力:对欲望、情绪、言行的自我节制

意志的培养

1、立志:明确目的,排除杂念

2、增长见识:有助于目的选择、随机应变或当机立断。

3、从小事做起,养成习惯

4、挑战适度困难与压力

5、培养良好的挫折容忍力

6、锻炼身体,增强耐力

博雅
篇二:清代金缨

博雅?理念

1、博雅人生: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知识广博,生活高雅。

2、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

3、为人也是妥协的艺术,妥协不是懦弱,而是宽容、忍让。吃得了亏,受得了委曲,是一种境界。委曲才能求全,责备不能求全。

4、年轻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梦想。

5、出路在哪里?出路在于思路!

6、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

7、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8、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9、所有的挫折都是化了妆的祝福。挫折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10、尊重领导,是你天职;尊重同事,是你的本分;尊重下级,是你的美德;尊重所有的人,是你的教养。

11、男生:从容而不放纵,风趣而不油滑;

女生:活泼而不轻浮,稳重而不呆板。

12、做五官端正的人:手不伸、腿不懒、耳不偏、嘴不馋、眼不花。

13、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人的素质,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

14、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自己。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15、游戏人生的人,终将被人生游戏。

16、差一点,其实差很多。细节、态度决定成败。

17、世上最难认识的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18、记住:条理、重点、效率。把繁杂的事务条理化,抓住重点工作和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

19、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有梦就会"红",爱拼才会赢。

20、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

21、使这个世界灿烂的不仅是阳光,还有你的微笑。学会忘记是生活的技术,学会微笑

是生活的艺术。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

22、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23、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24、“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努力。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满足现状是最大的陷阱。

22、"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

23、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24、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遗憾。

25、看别人不顺眼,首先是自己修养不够。

26、一个人内心有所约制,就会在行为上减少过失;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

清代金缨。

正,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27、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28、听不到奉承的人是一种幸运,听不到批评的人却是一种危险。

29、还能冲动,表示你还对生活有激情,总是冲动,表示你还不懂生活。

30、成功的人大多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31、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只要一双翅膀;灰姑娘变成美公主,只要一双水晶鞋。只要不把自己束缚在心灵的牢笼里,谁也束缚不了你去展翅高飞。

32、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

33、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告诉自己:我并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

34、吃亏是福 ,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处世的一种睿智。现在吃点儿小亏,为成功铺就道路,为未来积累大的福份。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学会吃些亏的人绝对不是弱智,而是大智。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

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35、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予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36、傻人有傻福,聪明反被聪明误。傻人无意中得到的,比聪明人费尽心机得到的还多。聪明导致懒惰,懒惰导致平庸。

37、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而是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38、小聪明是战术,大智慧是战略;小聪明看到的是芝麻,大智慧看到的是西瓜。小聪明的人最得意的是:自己做过什么?大智慧的人最渴望的是:自己还要做什么?

39、所谓门槛,过去了就是门,没过去就成了槛。

4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长期固守于已有的安全感中,就会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最终失去跳跃的本能。

41、把感恩刻在石头上,永远铭记;把仇恨写在沙滩上,淡淡忘掉,这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42、学会倒出水,才能装下更多的水。

和谐与谦让
篇三:清代金缨

和谐与谦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复杂化了。社会差异的日益明显,各种矛盾的不断产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状态,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内耗现象。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什么是和谐呢?首先,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在中外哲学史上,许多著名哲学家都曾对这已范畴做出过自己的解释。亚里士多德认为和谐是整体的统一性和完美性,是多样性的统一;黑格尔认为和谐是事物本质中差异面的统一。中国儒家文化特别强调和谐,讲求“和为贵”。孔子认为和谐是适中、适度;老子认为和谐是阴阳二气的统一;董仲舒认为和谐是善与美的最高境界;王船山认为和谐是宇宙存在的本来状态,是事物运动的最终归宿,等等,视和谐为人际关系中的理想状态。其次,和谐是指不同的东西结合而达到的平衡,意味着允许不同个性和对立面的共同存在。孔子就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并不等于放弃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见解。如果放弃了独立的人格和见解,就等于失去了矛盾的一方,谈不上对立的统一,更谈不

上和谐二字。

那么怎么样才能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呢?其中一个重要办法就是谦让。具体解释为虚心不自满,最终别人的平等人格,荣立不争,享乐居后。在对谦让内涵的理解上要把握两点:首先,谦让是一种博大胸怀。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以宽宏大度的美德著称。唐代名相魏征在《群书治要〃老子》中曾说:“地洼之,水流之;人谦之,德归之。”宋代苏洵则认为:“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支百动。林逋在《省心录》中也说:“何以处众,宽以对下,怒以待人,君子人也。”在这里,谦让的变现方式就是忍和静,宽和怒。于是,便有了“招殃之端,莫很于气性;避祸之法,莫过于忍让“的至理名言,也有了“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的思想境界。其次,谦让又是一种思想方法。清代金缨在《格言联壁〃接物》中说:“人好刚,我以揉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这种思想方法古往今来被人看重,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古代有个“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读来让人寻味。说的是有个邻居家因三尺宅地而争吵不休,彼此伤了和气。为了争赢这三尺宅地,其中一户给外地做官的家人写信求助。那位官员在回书中写道:“争吵不休为建房,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何处可寻秦始皇。”家人读罢此书,茅塞顿开,照此训去做,结果使两家重修于

好,尽弃前嫌。由此,不禁让人想起战国时期发生在赵国的“将相和”故事和三国时期发生在吴国的周瑜让程普故事。在这些故事中,谦让不仅仅是宽宏大度和开阔胸怀,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假如上述那位官员的家书不那么写,而是以权压人,帮住家人争夺那三尺宅地;假如周瑜以斗狠的姿态对待轻慢自己的老臣程普,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其结果必然是激化矛盾,两败俱伤,造成严重后果,哪里还谈得上人际关系的和谐?

以谦让求得人际关系的和谐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君子之间,有个限定范围。如果抛开这个范围,对敌人、对恶人、对坏人、对小人一味的谦让,就是扬恶怂邪,放弃正义和原则,就会物极必反,破坏和谐,造成人际关系的失衡。在人际关系上,出了年龄差异、职务高低和专长不一之外,人格都是平等的,谁也不怕谁,谁也不用瞧不起谁。那种以年长压人,以官大欺人,以个人所长攻他人之弱的人,其实是一种无能和浅薄的表现。至于那些被压、被欺、被攻之人不予计较,并非无能之辈,而是一种谦谦君子的气度和风范。如果把一些高文化素质之士的谦让误认为是软弱可欺,而且欺人太甚,超过了限度,事情就会走向反面,欺人者反被人欺。君子对待伪君子的应对策略一贯是“先礼后兵”,自己主动退避三舍而他人仍在穷追不放,只好被

迫反击,兵戎相见,公开矛盾,破坏和谐。

“恭可平人怒,让可息人争”。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别人、谦让他人,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良策妙计。特别是做领导工作的,只有做到“功高而居之以让,势尊而守之以卑”,才能密切联系群众,融洽干群关系,促进安定团结局面的巩固和发展。

读书的境界
篇四:清代金缨

一、读书的境界

读书之乐,前人之述备矣。季羡林先生曾将古人读书之乐概括为“四时读书乐”。同时,他给我们描绘了古人读书的三种境界和趣味:其一是“红袖添香夜读书”。有红颜知己相伴,挑灯夜读,把盏品茗,美人养眼,美文养性,其乐融融,其情怡悦,令人艳羡。其二是“绿满窗前草不除”。因醉心于读书,沉迷书中,忘记了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四季轮回,窗外已是绿草茵茵而不知。

这是一种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忘我忘物的读书境界,令人敬佩。其三是“雪夜闭门读禁书”。这种读书的情趣与前面所言又有不同,天寒地冻,大雪纷纷,四周静寂,独自一人,闭门读书,而且读的是禁书,可以想见读书的心情之切,阅读的放松与惬意,此景此情,时尚发型每天不重样,加薇信:viptf99教你自己弄发型!乐在其中,味在其里,不足与局外人道也。

此乃古人读书境界,然而,我以为读书还有一种景象和乐趣值得一提,那就是“独自孤灯夜读书。”一灯如豆,仅此一人,一卷在手,人与灯与书相伴,忘却红尘,滤去杂念,自由自在,这种与孤独为伴,与诗书为伴的读书之乐,真真让人神往和羡煞。

在我看来,真正的读书不是为稻粱谋或扬名于当世,而是我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的寄托。所以,历尽困苦而自得自适。于是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读书治学“三境界”。其一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言其读书之艰辛;其二曰: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言其读书之执著;其三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言其阅读之收获。

试想,一个人,坐拥书城,怀揽书香,身居陋室,心安神宁,读书为乐,岂不快哉!记得陆游曾撰《书巢记》有云:“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案,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南宋诗人尤袤则说,读书“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正是如斯,陶渊明才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对于真正的读书人来说,读书之乐难以言说;读书之味如饮甘泉;读书之趣无穷无尽。书是灵魂的居所;书是精神的家园;书是深情的朋友;书是疗伤的良药。

谈到读书的妙处与方法,我以为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读书之道更为精妙。它妙就妙在孔子将读书治学与修身养性结合了起来,我们亦可将其概括为孔子的读书治学“三境界”。其一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其二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其三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在这里提出的读书治学之道有以下特点:一是读书与实践相结合,故曰:学而时习之。“习”不仅仅是温习,而且更是实习、复习、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巩固和提高。二是读书与交流相结合,故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古人云:独学而无友,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切磋、交流、探讨,让思想的火花在同道的交流中产生碰撞、形成燎原之势,这是一种令人爽心悦目的乐事。其三在孔子看来,学习不是仅仅为了治国平天下的经世致用,更是个体的修身养性,心灵充盈,精神愉悦。所以,有了学识、本领而不为世人所重视和认同,不为当政者所重用,依然能够其乐融融,孜孜以求,以达治学之境,以至人生之景,这才是真正的大度、大气的君子之风和读书之道。

故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白了,读书的终极所指不是为了学好文武艺,售与帝王家;相反,读书学习是个体安身立命的基础和方式,读书不在于结果而重于过程,不在于仅仅为了致世实用,更在于滋养个体的灵魂、涵养个体的精神,如孟子所言:养浩然之气。所以,孔子的读书治学“三境界”说要比王国维的“三境界”说内涵更加丰厚和高妙,值得我们每一位读书人珍惜!

朋友,读书吧!诗书为伴,青春常在!

人类文明的经典召唤着我们的良心,犹如诸神照耀着我们的一颗成长健康的心灵同时它也需要人类的期待、虔诚和执著。人就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历史同时也成为永恒,成为我们自己。无论何时何地,当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那是诗意栖居的一种召唤,也是人生幸福的一种见证。书籍是宇宙间的一种天籁之音。这种天籁之音的召唤在人的内心激荡回旋,能使我们自觉担当责任与义务,追求纯真和善良,充满爱心和希望。天空清明,大地苍茫,人在生存,神作尺度。阅读的过程就是神灵和智慧照亮人类的天空,擦亮我们双眼,温暖我们内心过程。

倘使一个人视读书为他生活之方式和必需,我想,这个人一定是幸福而充实的。世有读书格言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读书何益?至少在我看来,读书的功能之一便是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教导他的弟子们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怒,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与公孙丑的对话所言:“知言养气。”(公孙丑)“敢问夫子恶手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言,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公孙丑)“何谓知言?”(孟子)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所以,读书是可以修身养性的。俗语云: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即使我们成不了一代名家大师,但多读书,读好书,我们至少可以给自己的灵魂觅得一个安顿之所、修养之地。这就是我经常向学生推荐读书目录,介绍中外古今名著,交流读书心得之故。

记得20世纪著名诗人艾青在《我的父亲》一诗中对读书的益处亦有所谈及。艾青在诗中回顾说,他的父亲时时教诲他要好好读书。读书一可以修身养性,二可以光耀门庭,三可以保护家产。正如古诗所云:“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树德箕裘惟孝友,传家彝鼎在诗书。”“立品定须成白璧,读书何止到青云。”清代金缨著《格言联璧》有一名对言及读书之益云: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尚多,我们还可举列许多。比如苏轼曾有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和董传留别》)宋代诗人尤袤说:读书的好处有“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求知》中言:“阅读使人充实,交流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计算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等等等等,这些都是经典之论。

其实,读书的功用还多多,除了传统文化中教导我们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我以为作为现代人,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为自己读书,为怡性畅神而读书,把读书变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把读书过程作为读书的最高目的,而不是为了其他,真所谓“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把诗书视为自己的情人、亲人,朝夕相处,时时相亲,如明代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fw/14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