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散文

母亲的称呼散文范文

| 点击:

【www.xzxrv.com--短篇散文】

  东家大婶逗俺家侄子文辉和侄女文雅玩,问他们的奶奶叫什么名字。文雅领会了她这个大奶的意思,知道也不说;文辉却说,他知道。

  文雅捂住文辉的嘴,不让他说,可文辉还是说了出来。他说奶奶的名字叫“娘”。

  孩子天真的回答差点没把在场人的嘴笑歪。大婶捂着肚子问:“文辉,你怎么喊你奶奶‘娘’呢?”

  文辉并不知道他的回答可笑在哪里,不以为然地说:“俺大大、还有俺爸妈都喊奶奶‘娘’”。

  在俺家,关于“娘”这个字闹出的笑话已经不只这一次了。记得有一次,这两个孩子与我就“娘”这个字眼还争论个不休呢?那天,文辉突然问我:“大大,你妈妈呢?”

  你奶奶不就是我妈妈吗?

  文辉挠挠头,眼光里闪着疑问;文雅则立即否认:“不对!俺奶奶不是你妈妈,她是你娘。”

  听着俩孩子的辩解,我陷入沉思之中。

  象我这一代人小的时候,喊自己的父母都称爹娘,那时候如果在村里听到有人喊爸喊妈,便觉得这人一定是从城里来的。

  在农家人的心里,爸妈是有权力有地位的人叫的,你一个贫民百姓喊的哪门子“爸、妈”?在我们北边那个村就发生过这样的事:说的是一位去部队当兵的男青年。有一次他回乡探亲,见了自己的爹娘喊起爸妈来。他娘觉得儿子在外两年了,习惯了外面的叫法,也就默默地应承着;他爹则认为儿子这样叫是在“端架子”,是在忘本,穿两天黄皮就不知道自己王二哥贵姓了。儿子叫爸叫得越亲,老子就越反感;直至几天后,儿子帮爹在田里犁地的时候,他爹竟被叫“火”了。老爷子不由分说,握起赶牲口的鞭子朝儿子打去。儿子对父亲的作法很是不理解,第二天就离开父母提前归队了。

  八十年代后,改革春风吹遍神州,人们的精神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些经历了城市生活的年轻父母们教自家孩子喊自己时,就让他们喊爸喊妈,从来不再喊爹娘了。“娘”这个字眼渐渐被年轻的一代忘了,取而代之的“妈”字越叫越流行。

  前些天我在“红袖添香”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娘的脊梁》的散文,自我感觉那文章写得还能拿出手,可遗憾的是在网上的点击率低得出奇。那样一篇朴实、无华、对母爱充满赞美的文章怎么就没人愿意看呢?

  我把我的想法说给了一位在城里工作多年的文友,他竟说,文章的名字太土、太老气,太充满沧桑了;上网的大部分是年轻人,而现在的年轻人感觉“娘”这个字眼离他们太远了;如果我把文章的名字换成《妈妈的脊梁》,最好改成《母亲的脊梁》,或许效果就好得多。

  我按照他的说法,把那篇《母亲的脊梁》投到省内的一家站上。不知是入乡随俗,还是“母亲”脱离了“娘”的土气,点击率确实比原来提高了许多。

  难怪现在的孩子论起“爹、娘”这字眼,总说爹娘是对老年人喊的,爸妈是对青年人喊的。与几个村里的老乡闲聊时,我有意识地把这个话题让大家讨论;大家都觉得,喊爹娘有些怀旧情结,喊爸妈有些对新生活充满向往。

  喊娘、叫妈、称母亲,其实都是一个意思,究竟哪个正确,恐怕谁都不能说得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执,我们还是入乡随俗为好。

  不管怎样叫,只要对父母的那腔恩养的情愫不变,只要叫得父母开心,我们就按照父母教我们说话时的那种叫法叫下去,保险不会出错。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dpsw/428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