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读书破万卷猜一成语

| 点击:

【www.xzxrv.com--成语】

读书破万卷打一成语是什么
篇一:读书破万卷猜一成语

  谜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打一成语)

  谜底:开卷有益

  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语出唐朝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处】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全文为: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用法】

  形容读的书多,学识渊博,作文写得精彩。

  【理解】

  读书只有读透书,博览群书,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

  【解释】

  “读书破万卷”当何解?”

  所谓:“突破”,即多读而“胸罗万卷”,就是说要博览群书。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杰出成就的学者大学,无一不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者。王充本人一生读书近一万三千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写出《论衡》这部伟大著作。

  所谓“磨破”,即熟读而致“书破”。孔子晚年读《周易》,竟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磨断,即所谓“韦编三绝”。根据实际需要,先出一部分书籍反复阅读,深入理解,加深记忆,这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苏东坡有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经验之谈。有书不读,束之高阁,书无异于废纸;读书囫囵吞枣,一览而过,“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读得再多又有何益?

  所谓“识破”,即精读而透彻理解书中之理。精读,一要抓住重点,宁精勿杂;二要深入钻研,务求精通。“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读书要善于选择,取其精华,不可滥读。先好了重点,确定了主攻方向,就要深入、刻苦钻研,直到真正弄懂弄通为止。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学必无所蔽而后可”。意思是说,学习一定要达到没有迷惑不解的地步才可以。如果读书不注意识理,漫无目的,一味多读,必然如郑板桥所说:“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

  不论取“破”字的何种含义,“读书破万卷”都是适用于专门搞学术研究的人。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是“万卷虽多当俱眼”。唐代的书,一卷少则几千字,多则上万字,万卷书不过一亿字。这个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杜诗中的“万”字应取其非常多之意,即“多读胸有本”。
 

读书破万卷相关文章:

1.读书破万卷打一成语是什么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打一成语是什么

3.如何理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

8.读书节的名言警句

5.读书名言及出处

6.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有关读书的成语大全
篇二:读书破万卷猜一成语

  在写文章时,适当运用成语可以让文章增色不少。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读书的成语大全相关内容。

  有关读书的成语大全

  1) 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2) 满腹经纶:比喻政治见识和主张。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3) 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4) 才高八斗: 比喻人极有才华。

  5) 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6) 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7) 学识渊博:指人的学识广而深,往往也称其为博学多才的人。

  8) 学贯中西:形容读书多的成语

  9) 饱读诗书: 读书多。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

  10) 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11)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12) 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13) 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14) 索然无味: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15)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16) 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7)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18) 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19) 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20)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21) 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

  22) 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23) 融会贯通: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24) 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25)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6) 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27) 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28) 通宵达旦: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29) 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30) 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有关读书的成语大全精选

  1)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2) 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3) 持之以恒: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4) 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5) 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6) 引锥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7)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8) 鸡鸣而起: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9) 笃实好学: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10) 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11) 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2) 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13) 蜻蜓点水: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14) 浅尝辄止: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15)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16) 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17) 走马观花: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18) 手不释卷: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形容读书的成语。

读书破万卷打一成语是什么  19) 发奋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看了有关读书的成语大全的人还看:

 

读书手抄报a3纸图
篇三:读书破万卷猜一成语

  在知识创新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下 ,社会进步、个人发展都离不开知识。为了民族振兴 ,国民应弘扬读书精神 ,大兴读书之风。同时要改变读书观念 ,更新读书方式 ,提高阅读效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书手抄报a3纸图,希望大家喜欢。

  读书手抄报a3纸图1:有关读书的典故

  三余读书

  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焚膏继晷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读书手抄报a3纸图图一

  读书手抄报a3纸图图二

  读书手抄报a3纸图图三

  读书手抄报a3纸图图四

  读书手抄报a3纸图图五

  读书手抄报a3纸图2:读书有关的成语

  1.表示书读得多成语:

  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博闻强识、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汗牛充栋、才高八斗、读书破万卷

  2.表示“精读”书的成语:

  咬文嚼字、寒窗苦读、含英咀华、字斟句酌、逐字逐句、倒背如流、韦编三绝、举一反三

  3.表示“泛读”书的成语:

  一目十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走马观花、观其大略、浮光掠影

读书破万卷打一成语是什么  4.表示读书刻苦的成语:

  废寝忘食、手不释卷、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凿壁偷光、风兴夜寐、圆木警枕、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通宵达旦、孜孜不倦

  以上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书手抄报a3纸图,欢迎大家阅读收藏。

猜成语
篇四:读书破万卷猜一成语

猜成语 最大的嘴———气吞山河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最小的人———轻如鸿毛 最尖的针———无孔不入 最重的话———一言九鼎 最贵重的话———金玉良言 最宽的视野———一览无余 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 最大的容量———包罗万象 最大的差异———天壤之别 最大的变化———天翻地覆 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 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 最多的资源———取之不尽 最短的季节———一曰三秋 最长的一天———度曰如年 最大的地方———无边无际 最高的巨人—— 顶天立地 最有价值的话—— 一诺千金 最多的颜色—— 万紫千红 最大的本领——开天辟地

最长的腿 一步登天 最诚的忠言 金玉良言 最费时的工程 百年树人 最大的声响 惊天动地 最大的手 一手遮天 最大的誓言 海枯石烂 最繁忙的季节 多事之秋 最高的瀑布 一落千丈 最吝啬的人 一毛不拔 最广的话 一言千里 最公开的事情 尽人皆知 最错的追求 南辕北辙 最宽阔的胸怀 胸怀若谷 最有学问的人 无所不知 最高明的医术 药到病除 最远的地方 天涯海角

最长的寿命 万寿无疆 最重的头发 千钧一发 最小的针 无孔不入 最大的进展 一步登天 最宝贵的话 金玉良言 最大的家 四海为家 最怪的动物 虎头蛇尾 最荒的地方 不毛之地 最厉害的贼 偷天换曰 最爱学习的人 如饥似渴

最大的容量 包罗万象 最险的时候 千钧一发

最宽的嘴巴 口若悬河 最爱工作的人 废寝忘食 最大的差别 天壤之别 最大的树叶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最贵的话 一语千金 最长的时间 千秋万代 最难做的饭 无米之炊 最反常的气候 晴天霹雳 最难的话 一言难尽 最长的棍子 一柱擎天 最大的变化 天翻地覆 最昂贵的稿费 一字千金 最快的话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最成功的战斗 一网打尽 最快的速度 风驰电掣 最小的邮筒 难以置信 最惨的结局 一败涂地 最短的季节 一曰三秋 最长的句子 文不加点

最重的话 一言九鼎 最彻底的劳动 斩草除根 最大的手术 脱胎换骨 最大的被子 铺天盖地 最准的话 一言为定 最大的满足 天遂人愿 最大的冒险 孤注一掷 最大的空间 无边无际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最大的手:一手遮天

最干净的地方:一尘不染 最荒凉的地方:寸草不生

最长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湍急的河流:一泻千里

最大的手术:改头换面

最高的个子:顶天立地

最危险的差事:与虎谋皮

最大的窃案:偷天换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一成语---食不甘味 (食=盘中餐,苦=不甘)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打一成语 ---落花流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打一成语 ---高瞻远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打一成语 ---无与伦比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打一成语 ---海天一色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打一成语---歪打正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打一成语---红杏出墙、独辟蹊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打一成语---出口成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打一成语---销声匿迹

“千里江陵一日还”打一成语---一日千里

信息时代需不需要读书破万卷 一辩稿
篇五:读书破万卷猜一成语

信息时代需不需要读书破万卷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对方辩友好像把我方天然放在了一个与浅薄为伍的立场,可是要首先要明确从古代到现代,我们追寻真知的念头从来都没有消亡反而愈发强烈,无知从来都不是这个时代的通行证。可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媒体的增多和发展变化,使人们的阅读兴趣开始分流,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变的求知精神与变幻的时代内容相结合,才能擦出更加耀眼的火花。

回到今天辩题,首先为您明晰定义。信息时代是指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地位的时代,即现今的时代。而读书破万卷的说法最在出现在唐朝,指的则是指主要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来获取知识或陶冶情操的求知方式。所以今天的辩题绝不是关于阅读量大小的争论,而是关于求知方式的探讨。

判断辩题的标准应为读书破万卷在过去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能否被取代,我方认为,信息时代不需要读书破万卷,理由如下:

首先,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开始改变。传媒大师麦克卢汉将信息时代的海量资讯压力比作一个漩涡,读者则被放置于漩涡中心。“水手自救的办法,是研究漩涡,并与之合作。”信息时代,深与浅不再是问题,重要的是在信息的漩涡中学会自救、冲浪然后享受。信息时代的光影与声讯、快捷与便利无疑给现代人提供了冲浪的最佳帆板。

其次,人们的阅读观念也在逐渐改变,人的身体从书斋中解放出来,整个世界变成了我们的书房。开放,多元化,注重实践的时代风气使人们对于阅读有了新的要求。信息时代全球化,高科技,信息量剧增的特点,使得信息传递与获取由原来单一的线性转化为更加高速高效的网状。对于有滞后性,体系相对封闭单一的书籍来说,我们是在学习他人构筑好的体系,而信息时代的阅读使我们能够有选择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构筑自己的体系。我们

就像电影《最终剪辑》中的那个剪辑师,拾取最美好的片段,剪辑成我们自己的“完美人生”。

诚然,2000年的文化积淀,使我们的骨子里遗传了太多对书香的依恋。我方也从来不是倡导放下书本。但世界的扁平化趋势不可抵挡,要在时代的浪潮里坚守求知的信念,也要不畏改变,寻找最好的方式,勇敢跟上时代的脚步。

1.2005年两岸三地中国人所做的书是1949年前所有书的总和,但人们还是感叹“无书可读”。一位传媒人更是说:“我已经N年没买书了。” 现今的书籍是不会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人们的需求了呢?

2.21.2%的人表明自己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修身养性,其余读者的需求都非常现实。调查显示,有20.94%的人阅读是为了自我提高,有18.12%的人阅读是休闲放松;17.93%的人阅读是为了工作需要;是不是在信息时代,这些需求有了更好的满足手段呢?

3.从1999年到2005年再到2012年,我们的网络阅读率从3.7%提高到27.8%.再到44.9%,(2000年左右互联网开始普及)而图书阅读率从60.4%,降低至48.8%,是不是说明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加便捷的信息手段来获取知识呢?读书破万卷打一成语是什么

4.以上三例都意在说明信息时代人们求知的目的从未改变,但是求知的方式更加多样,不再主要以读书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了,是不是信息时代不需要读书破万卷了呢?

毕竟,2000年的文化积淀,使我们的基因里遗传了太多对纸的温暖的回忆。许多人看书,并不仅仅是为了识别白纸上那些黑色的符号,他们喜欢圈圈点点,喜欢翻书的感觉,喜欢随手拿起又随手放下;甚至,他们只是喜欢闻到书香。

5.

世界是平的,世界也正在由厚变薄,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被信息时代阅读的速率打败1。

传媒大师麦克卢汉将信息时代的海量资讯的压力比作一个漩涡,读者则被放置于漩涡中心。

“水手自救的办法,是研究漩涡,并与之合作。从研究中得到乐趣,乐趣又给他提供了逃出漩涡迷宫的线索。”告诫说。实际上,与网络同时成长起来的一 代并没有我们那么紧张。他们在资讯的海洋中畅游自如。他们是浅阅读的冲浪高手。

1.浅阅读 我们对事物的关注耐心每天都在降低。这实际上是为避免信息超载的自我保护。研究表明,如今一份厚报纸的的文字量超过十九世纪一个人一年的阅读量。信息的摩尔定律使人更快捷。 有人把浅阅读看作是“浅薄”,“浅”实质是轻松、轻快、轻灵。“浅”与“深”,每个人可根据职业、立场、心态不同,选择不同阅读方式。毕竟,选择的自由,这是浅阅读时代最大的进步。浅阅读保持速度,为不与时代脱轨。

2. 报纸定位变“泛众传播”为“分众传播”。平面媒体常常开始围绕着“读者关心的是什么”来做文章,习惯于思考整个报纸定位的问题。指

3.碎片化 我们也可将“碎片化”理解为一种“多元化”、“个性化”。是媒介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碎片化是受众追求自我、追求个性的必然发展,是传播者从事传播活动的主要依据。

1 新周刊,2006年2月21日

古今对比

1、在西方中世纪,人们只有一两本祈祷用书,而2005年两岸三地中国人所做的书是1949年前所有书的总和,时代变了,观念还能依旧么?

2、《大不列颠百科全书》237年收录8万条目,而维基百科仅四年收录50万个,究竟那种方式更适合信息爆炸的当代?

3、古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封建观念无疑是对多元化的扼杀,在时代要求多元化的情况下,万卷书的意义究竟何在?

4、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报纸和电视是受访读者最重要的三种信息渠道,如果您方认为个人需求都能代表时代需求的话,那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不是就代表了需要了呢?

5、以上意在向您论证,由于时代和文化的蜕变,古代的破万卷理论在当今已不被适用,读书是方式而破万卷俨然已是程度,还请您方正视二者区别。

时代需求

1、信息时代的三大特征是全球性、新科技、奇迹制造,这都需要信息交流,而书本一对一的特点,让它无法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工具,还用不用读破?

2、信息时代对媒体的“泛众传播”要求变为“分众传播”,各阶层的个性化需求都需满足,你方说书籍不碎片化,怎么做到满足大众需求?

3、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是信息时代的四大信息需求,读书破万卷对哪方面有利?

4、信息时代要求信息需求自主化,当您在查找资料的时候,要是读万卷书的话,那恐怕您准备一个月才能打一场比赛了吧?

5、辩题中的前提便是信息时代,今天我方不已数量论英雄,而以效用比高低,已经让您方一步,还请您方不要再混淆读书和破万卷了好不好,正面论证破万卷的时代需要好不好。

文献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辑文4013林先生
篇六:读书破万卷猜一成语

文献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想要写作时不咬笔头,冥思苦想,那么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论文写作中,想要更好的写作一篇论文,那么我们需要多读文献,从文献中获取我们需要的内容,提高我们写作论文的能力。

但是,只是盲目的阅读文献是不行的。即便是某个研究领域的某个研究课题,也可能有许许多多的前辈完成过成千上万的研究,想把这些内容一一读完,确实有些不切实际。那么,在文献阅读的时候,我们应该读哪些文献呢?

面对浩瀚的文献,你想要全部看完,基本就跟你徒步穿越银河系一样渺茫。这时候便需要根据我们的研究方向来缩小范围。比如:内分泌专业,先缩小到某种疾病(例如:糖尿病),可是想想糖尿病的并发症也有很多,那么便可选择其中的一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这个范围相对来说就小多了。如果还嫌多,可以先找几篇关于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综述看一下,发现有好多机制,比如氧化应激是其中一条,关键词出来了:糖尿病肾病和氧化应激,文章变得少多了。这便是缩小范围法。

读文献,还需要读经典的专业基础、概述论文,及5-10篇左右读新的高质量的专业论文。首先找专业领域中好的会议、期刊;访问专业领域有名实验室、研究员主页,关注其发表论文方向及内容。开始查到的文献可谓面面俱到,良莠不齐。在查到一些后就该阅读一下,选择有分量的杂志文献,其他刨除。然后再

选择最切题的几篇,重视其参考文献,而多篇中反复出现的,则是此领域的经典,一定要搞到哦。这既所谓的“滚雪球”法。记住,要多读英文文献,少读国内文献。往往国内的研究,很多都是照搬国外几十年前的文献来自己做,然后得出数据,写篇论文。当然国内也不乏大家精品。

避免了盲目的阅读文献之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何从这些文献中获取有利于我们写作论文的内容,即如何正确的阅读文献?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别先读摘要,从导言部分入手。

摘要是论文文首那简短精炼的第一段话。事实上,很多非科研人员在试图建立一种科学观点时,常常就只读一篇论文的摘要部分。(这是一种很糟糕的做法。别这样。)总是最后才阅读摘要,因为那里包含了对整篇论文的简要概括,我担心无意之间被作者对结果的解读灌输了先入之见。

2.找出大问题。

“大问题”不是指“这篇论文讲的是什么”,而是“这个领域正在设法解决什么问题”。这有助于你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记得仔细寻找证据分辨哪些文章是有导向性的。

3.以不超过5句话的篇幅总结背景。

为了解决这一“大问题”,这一领域做过什么努力?之前的工作有什么局限?在作者看来,下一步需要做什么?你得先能够简洁地解释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才能够理解它。

4.找出具体问题。

作者在他们的研究中究竟想回答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有多个,也可能只有一个。把它们写下来。如果是那种验证一个或者多个零假设的研究,把零假设辨别出来。

5.弄清解决手段。

为了回答这些具体的问题,作者要怎么做?

6.阅读方法部分。

为每一个实验画出一个图表,画出作者到底做了什么。里面要包含使你全面理解研究工作所需的所有细节。

7.阅读结果部分。

写下一段或几段话,总结每个实验、每幅图解和每张表格的结果。先不要解读结果的意义,写下结果是什么就好。你往往会发现,结果被总结在图解和表格之中了,用心注意它们。你可能还需要查阅在线的补充信息才能发现部分结果。另外,还要注意:

“显着”和“不显着”在统计学上具有精确的含义。图表中有没有误差线?对一些类型的研究来说,没有标明置信区间可是个大漏洞。样本大小。研究对象有10个人,还是10000个人?对一些研究目标而言,10个样本足矣,但是对大多数研究来说,样本多多益善。

8.确定实验结果是否回答了特定问题。

你认为这些结果说明了什么?在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前不要继续。就算你被作者的解读改变了想法也不要紧--事实上,如果你还是这种分析型阅读的新手,出现这种情况往往在所难免--但是在阅读其他人的解读之前,先形成自己的解读,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9.阅读结论(或解释、讨论)部分。

作者认为结果意味着什么?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你能不能想出其他的方式解读结果?作者有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研究存在任何弱点?你有没有发现任何

作者遗漏的问题?(别以为他们都万无一失!)他们建议下一步如何做?你同意吗?

10.回到开头阅读摘要。

摘要与作者在文中的论述相符吗?又是否与你对论文的解读一致?

11.了解其他研究者对这篇论文的看法。

谁是这一领域(公认或自封)的专家?他们对这项研究有没有什么你没想到的批评?或者大体上都持支持态度?不要省略了这一步!

最后,读完万卷文献,我们怎么做到“下笔如有神”呢?查阅了那么多的文献,在写作论文的时候,如何引用呢?

1、尽量选用原始文献。我们很多人也许有这样的经历,写文章前,都会查阅大量与自己论文研究相关的综述。因此在写文章时也会引用大量综述论文(这也是为什么综述文章被引用率都很高)。其实我们在做研究看文献时,都希望看到原始文献。比如,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引言或讨论部分,对其引用的某些研究结果很感兴趣,翻倒最后参考文献一看,却来自一篇综述,自己难免失望。还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cy/27920.html

上一篇:车速快的成语

下一篇:什么饼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