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500字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

| 点击:

【www.xzxrv.com--日记500字】

国际金融危机论文_国际金融分析论文
篇一: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各国纷纷放松金融监管,使得金融业的创新层出不穷,全球金融市场也逐渐实现了一体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金融危机论文,供大家参考。

  国际金融危机论文篇一

  《 我国外贸企业金融危机分析 》

  摘要: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依旧十分深远,而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更是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还面临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外贸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其带来的影响对各个行业都具有深远性。当前,我国外贸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更为显著。对外贸企业而言,加强内部控制,增强自身发展实力,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是其应对金融危机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必要措施。但是,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相关工作实施力度不足以及缺乏专业化的内部控制人才等问题,因此必须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增强其内部控制能力,提升外贸企业的整体发展能力。

  1.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对国际市场需求依赖性较强,其主要以低端产品的出口为主,产品的附加价值较低,在整个国际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但是其在内部控制方面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其难以通过自身的发展来防范金融危机对其造成的影响。其内部控制的理念相对陈旧,难以服务于外贸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我国外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1.2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必须要有完善的机制作为保障。当前,我国外贸企业一般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商品的进出口方面,其对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一般都是由各级主管部门分工实施具体的管理工作,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因此当企业的发展遇到问题时,其各项处理工作显得杂乱无章,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使得外贸企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其生存压力不断增大。

  1.3内部控制工作实施力度不足

  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机制之后,必须要严格执行相关工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很多外贸企业没能严格实施其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还要受到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威胁,因此其生存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对其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外贸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实施监督机制,其各项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力度,各部门难以按照既定的要求严格实施内部管理相关工作。

  1.4缺乏专业化的内部控制人才

  我国外贸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境地。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需要大量的专业化人才。一方面是因为内部控制人才的培训和引进需要企业花费较大的成本,这使得外贸企业的发展成本不断加大,因此很多外贸企业对其重视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专业化人才目前还比较缺乏,从其培训到定岗实施需要较长的周期,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面临的生存和竞争环境日益多变,很多企业的生存周期较短,因此其内部控制人才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实施相关管理工作。

  2.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2.1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金融危机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不断加大,因此在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外贸企业一方面要从其发展的现状出发,对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将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贯穿到整个内部控制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对管理层进行培训和引导,使其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将风险防范意识作为其实施各项工作管理的指导性理念。

  2.2完善内部控制

  机制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外贸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保障。因此,外贸企业必须要从内部出发充分完善其内部控制机制,积极借鉴大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经验,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愿景对其现有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再设计,使其能够充分迎合外贸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同时要充分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来充分完善其内部控制机制,以此全面增强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3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如前所述,很多外贸企业难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因此其必须要在内部组建监督管理小组,对其内部控制相关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促使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相关工作,依据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实施相关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不断对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相关工作进行完善,使其充分满足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的发展需求。

  2.4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人才

  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是外贸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性因素。一方面,可以对其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督,增强其内部控制相关工作技能,逐渐走向内部控制管理岗位,严格实施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另一方面,要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中引进内部控制专业人才,形成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为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进而增强其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有效性。

  3.总结

  对外贸企业而言,加强内部控制能力,以此提升整个企业的发展实力和全球竞争力,是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继续取得发展的必要措施。鉴于目前外贸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必须要从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人才等角度出发增强内部控制能力,以此实现外贸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海洁.浅析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西部财会,2015(08)

  [2]王晓莉.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4(49)

  国际金融危机论文篇二

  《 金融危机下我国海外并购研究 》

  摘要:

  世界金融危机对于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战略实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压力,在困难重重的状况下重整旗鼓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实现经济上的不断进步与超越。本文将针对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问题进行讨论,对实施海外并购战略的必要性以及遇到的机遇和障碍进行研究,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危机下的海外并购战略。

  关键词:

  金融危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战略

  一、促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因素

  (一)恰逢时机

  金融危机的出现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在这场经济灾难中我国企业找到自身的市场地位,并迅速制定海外并购的战略。在2008年我国海外并购的资金就达到了208亿美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融危机的出现给我国海外并购提供了机遇,而我国牢牢把握了这次机遇并将其发挥到最大效用。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之所以在金融危机下实施海外并购战略,是因为当时我国人均GDP达到了3000美元之多,其次人民币的升值以及我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些有利条件都在呼吁着我国实行海外并购战略。

  (二)我国竞争力的提高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飞越,也表明我国有这个实力和能力拓宽海外市场,这也是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尤其是在政治和经济层面上,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从企业的发展角度来看我国企业正在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其在资源整合和成本控制工作上都有着出色的进步。不断提高的竞争力也不断帮助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和并购的实施,不仅如此不断降低的资源价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国降低了投资成本。

  (三)占领海外市场的渠道

  不断开拓我国企业海外市场的方式之一,就是实施海外并购战略。这是由于从大的局面来看海外并购战略的实施不仅是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可遇而不可求的战略机遇,恶劣的经济形势反而促成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战略的大展宏图。除此之外在当时的情形下要是一味的进行对外出口,只会导致贸易保护的局面出现。而对外投资和并购行为则促进了国际需求的增加,贸易壁垒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避免。

  (四)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

  通过海外投资和并购的方式,帮助我国企业迅速找到市场地位的同时,也在一定层面上帮助我国企业获取了更多的资源。这主要体现在海外并购会促进全国企业向着价值链的研发和设计等上层领域发展,不仅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巩固了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虽然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海外并购战略是一项十分冒险的行为,但是若是能够成功就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因此这个挑战我国企业应勇敢接受。

  二、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

  (一)机遇

  1.促进我国产业升级。金融危机的出现从某一个角度来看,其并不完全代表的是灾难,若是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则会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而国内产业的升级就是其中一个主要益处。我国企业在二级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并购其他企业,相对重置企业资产来说其可以节省更多的成本,同时可以获取海外较多的优良资产,由此可见企业海外投资是一项一举两得的举措。

  2.减少跨境并购的政治障碍。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海外并购监督力度明显大不如前,这在无形当中给我国企业跨境投资增加了机会,同时也扫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政治障碍。这是也是因为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很多外国企业疲于奔波抽取资金,而企业也为了资金问题忽略了我国企业跨境投资和并购问题,因此这才给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战略实施提供了契机。

  3.巨额外汇储备的需要。金融危机爆发当下我国储存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也促成了我国实现海外并购行为的发生。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非常不合理,尤其是在美国国债的比重上较高,这也使得我国必须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将资金进行“分流”,从而合理地提高我国资产的流动性。

  (二)风险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海外并购风险的发生也是在所难免的,虽然我国海外并购战略能够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但是风险的爆发会将我国经济陷入两难的境地。为此我国企业在实施海外战略时,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的出现并做好风险预防工作。

  1.前期准备。在进行海外并购之前要对并购的目标实行战略评估,即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资金融通能力、技术水平、人才部署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若是在这一步上出现细微的错误就会导致整个并购陷入僵局,因此我国企业一定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实施过程。在海外并购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会受到对方国家的政治、文化阻碍,因此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必须树立较高的警觉。最为重要的是面对法律风险,企业可能会花费较高的法律和行政费用,这些都是海外并购过程中我国企业可能承担的风险。

  3.整合。最后在资源的整合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整合的内容包含了方方面面,这其中主要包括文化的整合、品牌的整合以及组织的整合等,这些整合工作在企业海外并购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若是在整合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则很可能会对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战略

  (一)企业正确看待金融危机

  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国企业应正确和辩证的看待金融危机。除此之外企业更加应该运用恰当的时机,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优势充分发挥,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将风险有效地规避。

  (二)关注国外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企业在实施海外并购战略之前,需要不断加强对国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关注。国外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以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都是我国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如果我国企业能在金融危机的条件下获取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机会,则在很大程度上会调动我国企业的结构调整与发展。

  (三)并购传统支柱产业

  除此之外在海外并购的战略实施中要注重对传统支柱型企业的并购,这是因为传统型的支柱行业之所以能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屹立不倒,必然有其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原因,若我国企业能够成功并购国外支柱型产业,便能够从中学习到先进的理念、技术和管理办法。

  (四)海外并购后的整合

  1.文化整合。一个新的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另一个企业当中,这需要时间的积淀和调和。因此我国企业在成功并购海外企业后,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调整,从而确立一个适应于两个企业之间的文化理念。

  2.人员整合。进行人员的整合为的是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因此在并购工作完成后需要加强对人员的安排。并购过后的人力资源队伍将会更加庞大,因此对于人员整合工作也要做到事无巨细。具体措施为:首先企业应建立科学的领导小组;其次要筛选出对企业发展有价值的人员;最后要促进人员之间的交流。

  3.战略整合。以上所谈到的文化整合以及人员整合都是企业并购工作后的重点内容,而战略整合应当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企业应给与充分的重视。在战略整合工作中企业首先要设立战略发展目标,并对设置的目标设计计划书;其次企业上下管理部门和成员之间应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企业长久发展的战略实施。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海外并购问题研究,希望能够给予我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战略些许帮助。从中也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局面,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危机与挑战,在艰难的经济情形下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另一个层面和意义。总而言之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发展,应努力做到激流勇进、用于开拓,不断拓宽我国在国际经济上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吴术.中国资源类企业海外并购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胡浩,葛岳静,王姣娥.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民航企业跨国并购的探索分析———以海航为例[J].经济地理,2013,04:88-93.

  [3]张金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有关国际金融危机论文推荐:

经济危机的原因_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危机
篇二: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为什么出现经济危机,以下就是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经济危机的原因

  1、过度追求发展速度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导致的投资过热和利益驱动;同时伴随投资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2、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导致的消费需求增长过热过猛,同时伴随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3、投资过热、利益驱动与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单独作用或联合作用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泡沫经济。经济泡沫涨大到极限时必然会破裂,必将造成资金供给短缺,正常的资金供应链条断裂,进而引发连锁反应,先从金融领域爆发信贷危机和信用危机,之后就会引发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危机,企业大规模破产倒闭,劳动力大量失业,导致购买力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新中国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

  1、旧体制变革阶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主要着手对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制度进行变革,经过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社会主义新的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制度变革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没收官僚资本,完成土地改革,统一财政经济;第二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基本改造;第三步、建立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计划经济体制。

  2、大跃进波动阶段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受“左”倾思想的影响,遵照毛主席1958年5月在中央八大二次会议上提议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我国掀起了“大跃进”的运动风潮,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左倾路线大势宣扬“升级”、“过渡”言论,建立了“一大二公”的全民所有制。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取消自留地,实行政社合一。城市取消个体经济和个体经营,限制集体经济和集体经营;中央向地方政府、地方向基层大幅度下放权力;减少指令性指标,赋予企业自主经营权,企业实行利润分成制度;实行“一平二调”的平均分配政策等。

  “大跃进”运动忽略了中国国情及客观经济的发展规律,大搞试验田,大放“卫星”,片面夸大主观意识和主观努力的作用,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深重灾难。认识到大跃进的错误决策,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对策,1961年,历时三年的大跃进运动宣告结束。

  3、文革萧条阶段

  1966年是我国胜利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全面实施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但就在这一年5月,“左”倾思想再次盛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同毛泽东同志的亲密关系,策划发动了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从而导致中国经济的大幅度滑坡。1976年9月9日党和人民的领袖毛泽东逝世,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文革”至此结束。1977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4、改革腾飞阶段

  “文化大革命”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我国经济陷入了大萧条时期。为了加快经济建设,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并提出了实施改革开放的全盘规划,从而谱写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历史上重大的经济危机

  1637年郁金香狂热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 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

  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首先是新闻舆论导向开始大量出现宣传新金融理念的文章。当时有一篇保罗的文章,题目是“我们银行系统的缺点和需要”,从此保罗成为美国倡导中央银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

  此后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纽约商会宣称:“除非我们拥有一个足以控制信用资源的中央银行,否则我们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而且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

  1929年大崩溃

  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因为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这便是“黑色星期一”。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无数的人陷入了痛苦。
 

经济危机相关文章:

形势与政策中国梦论文精选
篇三: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

  习近平提出“中国梦”时,正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这个吸引无数观者的展览,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所走过的历史进程。无论是“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过去,还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抑或“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中华民族始终有着民族复兴的梦想。下文是形势与政策中国梦相关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形势与政策中国梦论文篇一

  摘要: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习近平定义“中国梦”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关键词:中国梦 时代特征 本质内涵 实现 青年学生

  一、中国梦的含义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习近平定义“中国梦”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

  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地。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二、心怀中国梦的原因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推进,“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全面激活,“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故事”精彩呈现,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离伟大的“中国梦”如此之近。中国的发展必将影响着亚洲乃至世界。

  “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一条康庄大道,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是中华民族的“人间正道”。中国既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又在推动世界经济摆脱危机、走出低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实现“中国梦”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已经与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崭新实践,为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的文明形式演进提供了新范式。

  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是强烈而迫切的,这也从宏观角度有力解释了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才33年的中国,却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进步。

  “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

  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众志成城的“中国梦”。

  三、中国梦的时代特征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

  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地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来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四、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这样的梦想,需要长期不懈奋斗,需要分阶段推进。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中国梦”相应地呈现出与这一阶段相适应的新要求。

  从国家实力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的

  强弱,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它满足国民需求、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也在根本上决定着其国际地位和作用。综合国力达到的高度,决定着国民梦想实现的程度。“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自201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观,经济科技仍将长期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占优势的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发展的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这些目标构成现阶段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从幸福指数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幸福指数是对人们幸福感的量化,是人们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的满意度方面的评价。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有研究认为:当收入水平比较低的时候,人们的幸福指数会随着收入增长而增长。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后,一些非物质因素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提升幸福指数必须综合考量、统筹兼顾。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5432美元,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成为更加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在强调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同时,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给“中国梦”涂上了浓重的幸福底色。

  从文明形态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文明的进一步演进。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连续不断、传承至今的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中华文明曾经长期处于封建时代,其主要形态是农耕文明。党领导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从根本上跨越农耕文明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质的飞跃。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初步完成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时,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坚定不移实现这样的“中国梦”,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从价值追求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实现“中国梦”,不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单项推进,而是国家、民族、社会、个人的多维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认真汲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并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高“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今天,我们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具有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但也要看到,实现“中国梦”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习近平同志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继续埋头苦干、顽强拼搏。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推进民族复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求真务实的题中之义。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作风,第一位的就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作为根本出发点,深入实际,把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基本情况弄清,把中央和上级指示要求弄清,把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弄清,把改革发展的利弊条件弄清,真正做到贯彻指示联系实际、学习借鉴结合实际、利用优势紧贴实际,防止制定一些超越实际能力的高指标、唱一些脱离实际的高调。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差异和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灵活的方法策略,防止搞“一刀切”、

  “一锅煮”。在那些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项目上狠下功夫,力争率先取得突破,同时对那些尚不具备成熟条件的工作,要分阶段分步骤地积极创造条件、积蓄力量。

  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推进民族复兴。求真务实包含着探索和遵循客观规律的基本涵义和内在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作风,必须积极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自觉尊重客观规律。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作出了深刻阐述,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作出了准确概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按照这些规律治国理政,梦想实现的效率就能最优化,梦想实现的成果就能最大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仅包括一般规律,也包括具体规律。应在掌握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探索和把握特殊规律,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比较,找到深层次的根本规律,防止被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只要我们按照客观规律扎实推进改革发展,就一定能够取得实际成效。

  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民族复兴。实现梦想,贵在实干。如果空喊口号、不见行动,或者敷衍了事、马虎应付,“中国梦”就会永远飘在空中。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作风,就要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克服浮躁蛮干倾向,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应把各项建设的目标、要求、责任、措施具体化,把每一项工作都往实里抓、往深里推、往细里做。把事业发展的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评价和考核体系,使真抓实干、取得实绩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弄虚作假、掩盖矛盾的干部得到批评和惩戒,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促使党员领导干部真正转变作风。进一步健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和追究责任的机制,及时发现并坚决纠正种种漂浮之风和不实做法,从制度机制上保证把真抓实干的作风牢牢树起来。

  五、高校青年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在党的引领下寻求圆梦的精神动力。高校的青年学生要去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正确的奋斗方向,这个正确的奋斗方向则必须要有引领青年学生前进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则必然会引领高校青年学生朝着正确的奋斗方向前进。因此,高校青年学生必须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实现“中国梦”寻求精神支柱。

  实现“中国梦”的路并不是依靠青年学生一腔热血就可以实现的。青年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才能寻求到努力的方向,才能寻求到实现“中国梦”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便是高校青年学生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所以一定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通过树立先进的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高校的青年学生,从而为他们圆梦提供精神动力,以便他们满怀信心的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在社会实践中探寻圆梦的现实问题。高校青年学生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对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难免认识不足,容易形成“空谈误国”,会将为实现“中国梦”停留在口号上。因此,高校青年学生必须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去走入社会,根据各自的专业实际,去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去发现现实的问题,然后去根据自己所能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现实问题,让“中国梦”的实现越来越近。例如:高校法学专业的青年学生利用周末去参加普法宣传活动,就会了解到法律在我国的普及状况,也会了解到老百姓对我国法律现状的满意与否,更能发现自己法律理论学习的不足。通过发现社会现实的问题,他们就会了解到老百姓的“法治梦”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就会结合自己的自身学习去逐步的为实现这个构成“中国梦”的“法治梦”而奋斗。因为“中国梦”是由人民的梦构成的, “中国梦”源于中国的现实土壤,所以高校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容易发现社会现实问题,从而激发他们为之而奋斗尽全力,在校园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弥补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脱节的问题。

  在脚踏实地的实干下实现中国之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靠高校青年学生的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空谈是不行的。空谈只会是雾里看花,误国误民、害莫大焉。实现中国梦,必须要高校青年学生脚踏实地,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牢固专业基础知识。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事。

  实现中国梦,说到底就是要高校青年学生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青年人只有脚踏实地的实干,才能把美丽的梦想变成光辉的现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作为高校青年学生要牢总书记的教诲,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收获成功、托起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青年正当时。一切有志于实现中国梦的高校青年学生,都应该扬帆起航、中流击水,在党的指引下把握方向、围绕大局,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中书写璀璨篇章,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留下青春的脚印!

  形势与政策中国梦论文篇二

  丰富的内涵,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强音、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也对当代大学生赋予了神圣的历史使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军,理应成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力军,成为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力量的主力军,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强化大学生对自身所肩负责任和使命的深刻认识,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

  【关键词】中国梦;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凝聚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梦进行了论述,高度凝炼了我们党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和目标,凝聚了党心、振奋了民心.他还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重要组成,应以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气魄与能力,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与使命.高校是当代大学生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应在向当代大学生阐释中国梦、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感知中国梦赋予的历史使命等方面主动作为.

  一、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与时代内涵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一)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国梦唤醒了人们深沉的记忆,是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拓展

历史是照亮现实、照亮未来的镜子.纵观历史,中国经历了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如汉唐时期;也经历了衰落时期,如明朝中叶以后到清朝康熙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

本文来源:http://www.xzxrv.com/rj/27745.html

上一篇:鼓舞士气的文章

下一篇:中美关系现状